摘 要:本文從材質之美、造型之美、工藝之美及裝飾之美四個方面,結合具體的實例,闡釋了明式家具所蘊含的哲理及濃濃的文化意蘊,希望其對開創(chuàng)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xiàn)代家具風格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明式家具;文化意蘊
中國傳統(tǒng)家具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人類幾千年燦爛的文明,經(jīng)過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耐人尋味的東方家具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家具發(fā)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經(jīng)歷了原始社會笨拙家具的萌芽,夏商、春秋、秦漢低矮家具的發(fā)展,兩晉、隋唐高型家具的過渡,宋朝垂足而坐的家具基本定型,又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完善,到了明清時期,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創(chuàng)造了精美絕倫的明式家具。從現(xiàn)存的史料記載和歷史實物來看,明中期至清前期的硬木家具最為經(jīng)典,充分體現(xiàn)了用材考究,精于選料;造型簡練,比例適度;結構科學,榫卯精密;裝飾精美,手法多樣等特征,實現(xiàn)了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理性與感情、物質與心靈的完美統(tǒng)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也正憑借著其自身所具有的實用性、藝術性及其散發(fā)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放異彩,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內外人士的鐘愛和追求,并成為世界各國博物館必收的藏品之一。本文從材質之美、造型之美、工藝之美及裝飾之美四個方面,結合具體的實例,闡釋了明式家具所蘊含的哲理及濃濃的文化意蘊,希望其對開創(chuàng)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xiàn)代家具風格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1 材質之美
明式家具的用材有硬木和柴木兩種。硬木多用于宮廷富宅,包括黃花梨木、紫檀木、雞翅木、紅木等,柴木則多用于民間,包括楠木、櫸木、樟木和柞木等。兩者相比,硬木材質地堅硬而致密,色澤沉穆而典雅,紋理生動而優(yōu)美,故也頗受古代士大夫及貴族階級的鐘愛。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制作對于材料的選擇是十分注重的,尤其是明式家具更是以用材的精選、考究著稱于世,受儒道哲學文化的影響,充分利用木材天然的紋理和色澤、對稱式的紋理布局及柔美透明的蠟層,來表達一種含蓄的秩序美感,這亦說明了制作工藝中的選材已不是一種簡單的選擇行為,而是一種時代文化現(xiàn)象的展現(xiàn),可以說冥冥中儒道的哲學思想已通過硬木材優(yōu)越的自然特性與柔和蠟層的結合融入到家具的靈魂當中,如紫檀木(如圖1)質堅而密,經(jīng)拋光打磨后會具有綢緞一般的質感和金屬一樣的光澤,給人一種溫潤、堅剛、無暇的視覺或觸覺感受,正與儒家尚玉的美學相適應,如荀子云:“夫玉,君子比德焉”,又如其優(yōu)美自然的紋理(蟹爪紋)及沉穆典雅的色澤,則又體現(xiàn)了道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哲學思想,如老子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他的硬木材亦然,只不過是紋理不同給人的視覺感受不同而已。如黃花梨(如圖2)又稱老花梨,在廣東一帶也稱其為“香枝”,以海南黃花梨為精品,新材成黃褐色略帶紅,老材則呈淺黃到赤紫,味香,質堅而不過重,色澤鮮明并有光澤,經(jīng)過打磨、燙蠟之后,呈現(xiàn)出一種賞心悅目的琥珀色,給人以濃濃親切感及美的享受,其紋理不論是縱切紋還是弦切紋,美麗而富有變化,華貴中含素雅之美,有的呈現(xiàn)出層巒疊嶂的奇觀,有的呈現(xiàn)出行云流水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使人產(chǎn)生自由、奔放的涌動聯(lián)想,其棕眼和節(jié)疤也別有特色,形態(tài)各異,活潑可愛,給人以靈活多變、無拘無束的美的啟示;雞翅木(如圖3)又稱相思木或紅豆木,白質而黑章,具有一種特殊罕見而又明顯的天然紋理,稱浪形或風影形,并能隨著光照時間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暗紅色、棕紅色等不同的色調,頗受文人喜愛,如唐代詩人王維曾詩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酸枝木(如圖4)有黑酸枝、紅酸枝和白酸枝之分,質堅,味酸,色澤由紫紅至紫褐或紫黑,紋理光滑致密,給人一種沉穆典雅的視覺感受等。在這些硬木材當中又以黃花梨、紫檀為上品,兩者比之,明式家具更重黃花梨,清式家具則重紫檀??傊?,這些硬木材優(yōu)良的自然特性,對于明清硬木家具純正質樸、溫潤爾雅、清秀俊麗的藝術品位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1金星紫檀切面(引自木鑒)所謂金星紫檀是由于紫檀木的導管充滿桔紅色樹膠及紫檀素而使全身或局部產(chǎn)生肉眼可見的金星金絲而得名,猶如星空萬里,星光閃爍,甚為美觀,也是鑒別紫檀的一個參考標準之一。
圖2海南黃花黎徑切面(引自木鑒)黃花黎中文學名為“降香黃檀”,傳統(tǒng)有“油格”和“糠格”之分,新材切面呈紫紅色或深紅褐色,也有呈黃色和金黃色,具有濃郁的辛辣氣,久則味香,紋理清晰,或斜或交錯,活結處常帶有美麗“鬼臉紋”和“漩渦紋”,是黃花梨所具有的明顯特征。
圖3緬甸雞翅木弦切面(引自木鑒)在《紅木》標準里,界定了三個樹種為雞翅木,分別為非洲崖豆畝,白花崖豆木和鐵刀木。緬甸產(chǎn)雞翅木學名為白花崖豆木,木材徑級較大,出材率高,材色有呈黑褐,也有呈栗黑色,紋理布局極有規(guī)律,花紋多布滿整個板面,非洲所產(chǎn)雞翅木則不同,紋理卷曲、多變。
圖4老紅木徑切面(引自木鑒)酸枝木主要指狹義的紅木,主要是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及東南亞、南亞傳統(tǒng)的紅木來源地所產(chǎn)的豆科黃檀屬的黑酸枝、紅酸枝和白酸枝。一些地區(qū)一般將紅木分為老紅木、新紅木,老紅木材色一般呈深紅色,具有明顯的深色條紋,氣味一般帶酸醋味,尤其是新材剖面,手感不如紫檀溫潤,但也十分細膩,棕眼細長,新紅木則指產(chǎn)于緬甸、泰國、老撾之奧氏黃檀,廣東稱其為白酸枝,產(chǎn)于緬甸的性紅木,材色呈淺紅,從端面看深紫色條紋夾雜著淺紅色,且具規(guī)律性,產(chǎn)于緬甸與老撾交界處的新紅木,材色較淡,且一般混雜較多的淡黃色,與老紅木、紫檀相比,二者之手皆感略粗糙。
4 裝飾之美
獨特的裝飾藝術是明式家具顯著的特征之一,其巧妙地將簡練舒展的造型、精巧科學的結構、優(yōu)美典雅的自然紋理及各種各樣的紋樣圖形融為一體,既實現(xiàn)了裝飾部件本身的實用性,又擁有了裝飾和美化家具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簡言之,其簡潔的裝飾、優(yōu)美的線型、多種多樣的裝飾題材與家具本身或構件本身之形式相輔相成,互為有無,形成了明式家具韻味和風格。
簡,是一種飾極返素、趨達本性之真的審美境界,是樸素與純真的體現(xiàn)。明式家具不做過多繁縟的裝飾,多在橫材和立柱的端頭、腿足、牙板、靠背、券口和擋板等部位(如圖12、13),以適當?shù)姆迸c大面積的簡的強烈對比,來盈造出“無物累”的簡潔特質的底蘊,使其整體給人一種端莊、雋永的美態(tài)及清新自然的感受。如椅類家具靠背板、券口及案類家具擋板中的浮雕及透雕裝飾等皆是明式家具簡潔的裝飾運用的典范。其雕刻藝術以構圖靈活、形象生動、刀法圓潤、疏密有度著稱于世,通常以小面積的浮雕或鏤雕點綴于部件的適當位置,與大面積的素底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雕刻內容和題材亦是豐富多彩,有以龍紋、麒麟紋、螭虎紋為代表的神獸類紋樣,有以瑞象、虎、鹿、獅等表示祥瑞的動物類紋樣,有以鳳凰、鶴、鴛鴦、蝙蝠等表示吉祥如意的飛禽類紋樣,還有以松、梅、竹、蘭、靈芝、牡丹、菊花、纏枝紋為主的植物類紋樣,更有以中國傳統(tǒng)裝飾圖案為題材的回紋、幾何紋、方勝紋、博古紋、萬字紋等等;又如明式家具的配件和飾件也十分考究,尤其是那些精美的金屬飾件,形式雅致,制作精美,色澤柔和,既著眼于實用,以增強其使用功能和保護功能,又起到美化的作用。如椅類家具腿部的套角、櫥柜類家具腿部的套角及面板上的銅飾件、箱類家具中的包角、鎖鑰、合頁、吊牌等等。
圖12黃花黎螭龍紋圈椅(引自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上>)椅圈搭腦與扶手連接,從高到低一順而下,整體上呈圓形,坐靠時不僅肘部可以依擱,臂部也可以得到了很好的支撐,身體疲勞得到了很好的緩解。靠背板滿雕螭龍紋,稍向后彎曲,形成背傾角,頗具舒適性。座面為軟屜,與椅圈間還裝有“S”型聯(lián)邦棍。椅盤下,與前兩腿間施門券口,迎面牙條浮雕卷草紋,券口邊部沿門輪廓起陽線。四角立柱與腿一木連做,穿過椅盤邊抹,與椅圈相交,前腿與扶手相交處還飾以角牙,前后腿足間管腳棖自前向后逐漸升高,稱“步步高趕棖”,寓意步步高升之意。
圖13明式黃花黎龍紋官皮箱(引自中國家具史圖說圖冊)通體為黃花梨制,上開蓋,內設淺屜。正面對看門,內裝抽屜,門上有銅制六云出頭式面葉、合葉及雙魚吊牌,門上開光,四半出尖,似有柿蒂紋魚門頂部弧線結合而成,內浮雕云龍,下位海水。開光外愛為螭紋,取之于卷草糾結,不犯四角。蓋墻雕草龍,底座上雙螭,又為惹人喜愛。箱子兩側有銅制提手,便于拿取。下面施以門底座。
精煉、柔美的曲線造型亦是明式家具的特征之一,這與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道家崇尚陰柔之美有一定的關聯(lián),如《老子·七十六章》中寫道:“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叭帷笔巧醯耐庀?,富有無限的潛力。也正是這種柔美的哲學賦予了明式家具無限的生命力,并給人種無限的想象空間,如明式椅類家具外圓內方的腿足給人一種柔和美的同時,又讓觀賞者體味出其內在的剛強力之美,又如明式家具的倒棱之技巧,使明式家具的邊棱外表上給人一種堅硬的力度美,然當觀賞者用手去親自觸摸時卻感到無比的柔和等等。其中,陰柔之美的最經(jīng)典的寫照要數(shù)明式圈椅外擴內斂式曲線形椅圈最為經(jīng)典,其既擁有著明顯的古典美痕跡,又有著特別柔和的觀感和觸感,極具回轉靈動的生命氣韻。
天然材質的運用也是明式家具的一大特點,而且在對材質美的追求中,“道”的思想已深深融入明式家具的靈魂之中。老子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認為美在本真。而明式家具的用材大都是上那些木質堅硬致密,色澤沉穆幽雅,紋理優(yōu)美生動的珍貴木材,冥冥中給人一種大自然的氣息,正好與老子之說相合。更最重要的是在制作時多蠟活少髹漆,從而充分展示了木材木身的質感和紋理,這也正是道家“返璞歸真”思想的完美體現(xiàn)??傊?,我國明代家具的用材不僅僅是一種材質的使用,更是在演繹著一種特殊的家具文化現(xiàn)象。
5 結語
總之,明式家具用材考究,精于選料;造型簡練,比例適度;結構科學,榫卯精密;裝飾精美,手法多樣等特征,著稱于世,特別是其所蘊涵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精華,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業(yè)已成為全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不僅對世界家具文化的發(fā)展有過重要的貢獻和影響,且至今魅力猶存,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本文從材質之美、造型之美、工藝之美及裝飾之美四個方面,結合具體的實例,闡釋了明式家具所蘊含的哲理及濃濃的文化意蘊,希望其對開創(chuàng)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xiàn)代家具風格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雨紅,于伸.中外家具發(fā)展史[M].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2]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89.
[3]淮安國.明清家具裝飾藝術[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