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動作質感的要素、動作質感的文化內涵、動作質感的感知三個方面試圖闡釋和論述動作質感的深層內涵并闡明舞蹈動作所蘊含的身體內在沖動的真實感。它融合了個體的真實生命和群體的深層文化積淀,同時具備物理質量和精神質量,它是動作的技術含量,審美特征,風格特征與其包含的深層文化信息的整合。
關鍵詞:動作的質感;力效;虛幻的力
質感一詞似乎是伴隨著現(xiàn)代舞的傳播突然進入我們視野中的。對于動作質量的強調與關注,是現(xiàn)代舞蹈家與傳統(tǒng)舞蹈家的重要區(qū)別所在,他們反對古典芭蕾只注重舞姿、造型、線條,更強調身體內部真實的能量發(fā)生。鄧肯主張回歸自然,通過身體的舞動,使人感受到內在的自我與內心深處的覺醒。實際上這是在追求一種本質的真實,真實的感受身體能量的走向,從而漸漸接近舞蹈動作的本質。
1動作質感的要素
鄧肯用叛逆的實踐引發(fā)了舞蹈觀念上的徹底革命,現(xiàn)代舞蹈理論之父魯?shù)婪颉ゑT·拉班更是由于對舞蹈動作的質感作了科學的分析與詮釋。他使用了“力效”這個概念來理解動作的本質含義,對動作的內容與質量進行科學地、微觀地分析。拉班認為,“力效”是一切動作發(fā)生的內在沖動,是引發(fā)一切動作的根源。它是動作內部力量變化效應的象征,揭示人類的內在態(tài)度,賦予動作活動以含義與表現(xiàn)性?!傲πА庇伤姆N基本要素構成,即重力、時間、空間、流暢度。其中,重力的兩極是“強”和“弱”,或者稱“重”與“輕”;時間的兩極為“快”與“慢”;空間質感兩極是“直接”與“延伸”;動作流暢度與空間關系相對應,有無形的力在相反方向拉似的為“限制”,相反,運行通暢為“自由”?!傲πА彼姆N基本要素的兩極質感,即:“輕”、“重”;“快”、“慢”;“延伸”、“直接”;“流暢”、“阻塞”經(jīng)過不同的變化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力效”質感。這種質感及內涵所顯現(xiàn)的內心狀態(tài)便是動作的真正含義所在。人體在運動過程中選用其中4種因素的一級進行組合,由此可以形成動作的8種基本力效樣式:砍動、壓動、扭動、滑動、彈動、輕敲、沖擊和浮動。[1]
“力效”使我們能夠對動作的物理特性做客觀、細致的分析,從動作的構成要素時間、空間、力量方面進行科學地衡量,從而對舞蹈動作的質感,即其特質的真實感有更為深刻的洞悉。
2動作質感的文化內涵
舞蹈是“有意味的形式”,舞蹈動作背后有著深刻的文化和觀念,它不僅是一種美好的形式,更有著精神世界的深層內涵。即使是像坎寧漢式的“純舞蹈”,也不是意識真空,他的“機遇編舞法”給了舞蹈動作最大的自由與主動性,意義非常寬泛,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意義,但這種無意義其實也是一種意義,它背后有著《易經(jīng)》的陰陽思辨和隨機觀。前面說到動作的“力效”實際上是動作的內容與內在效應的象征,這種質感不僅僅是物理層面上的,更是精神層面上的,包含了深刻的觀念和文化意蘊。它是動作的技術含量,審美特征,風格特征與其包含的深層文化信息和動作含義的整合。原始民族部落舞蹈或者民族民間舞蹈是根據(jù)該社會的特點,通過重復一定的力效結構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些舞蹈顯示了各個群體生活的一定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出來的力效范圍。朝鮮民族柔弱與頑強的民族性格使他們選用外柔內韌的動作質感,形成飄逸,瀟灑的風格,西班牙人的那種驕傲而兇猛的舞蹈,南意大利人那種神經(jīng)質舞蹈等都屬于在長期歷史階段里選擇并培養(yǎng)的力效表現(xiàn)的例證。直到他們變得足以表現(xiàn)某特殊族群的內心狀態(tài)后才形成了各種風格??傊说纳眢w是人類長期進化的歷史產(chǎn)物,人體動作已經(jīng)不是“純粹的”動作了。我們運動的人體沉積了歷史文化的生態(tài)烙印,許多看來天生如此的人體動作形態(tài),其實是不同文化積淀所形成的“動力定型”,并構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不同歷史,不同文化中的舞蹈風格,而這些獨特風格的形成是受宏觀、微觀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包括自然環(huán)境、歷史發(fā)展階段、社會結構形式、民族心理特征、語言系屬、宗教信仰以及舞蹈時的場地、服裝、道具、音樂、伴奏樂器等。這種種的社會、文化因素在歷史發(fā)展與變遷中使身體選取并培養(yǎng)了相應的“力效”樣式,并經(jīng)歷長時間的磨合,漸漸的變得能夠準確的表達該民族群體內心的深層觀念,于是就形成了足以代表這個民族的獨特風格。于是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公式:
社會制度
社會觀念
社會思潮作用選用培養(yǎng)形成
文化社會風俗→身體→力效→質感→風格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3動作質感的感知——“虛幻的力”
舞臺上一對男女相對而站,互相凝視,身體并未有任何動作,可是我們卻能感覺到他們之間有一種相互吸引的力量,一種內在凝聚力的場,這就是蘇珊·朗格所說的“虛幻的力”?!拔璧秆輪T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夠使我們真實地看到的東西,而我們實際看到的卻是一種虛的實體。雖然它包含著一切物理實在——地點、重力、人體、肌肉力、肌肉控制以及若干輔助設施(如燈光、音響、道具等),但是在舞蹈中,這一切都消失了。一種舞蹈越是完美,我們能從中看到的這些實物就越少。”[2]蘇珊·朗格認為舞蹈是一種幻象,一種“虛幻的力”。舞者完成動作需要肌肉產(chǎn)生各種物理力,如彈跳力,控制力等,但在舞蹈中,這一切都似乎消失了,我們實際在舞臺上看見的是另外一種力。比如做大跳時,需要舞者雙腿推動地面,克服重力,以及雙腿撕開等,而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卻只是騰空的力,飛升的感覺。集體舞中,我們看見的并不是滿臺跑動的人,而是吸引他們聚散,流動的一種無形的力。那么這種“虛幻的力”是如何形成的呢?魯?shù)婪颉ぐ⒍骱D放e了一個簡單有趣的例子,在一個正方形白紙板上放一枚黑色圓紙片,當黑圓紙稍微偏離中心時,似乎給人一種黑圓欲像白紙中心靠攏的感覺;如果將黑圓之于某邊線處的話,又讓人感到黑圓像此邊線處移動。其實邊線、白紙中心均無吸引力,圓紙也無動力,而這種欲移動的力,主要是由觀看著的視知覺造成的。格式塔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柯勒認為,造成這種感覺的視知覺有“知覺場”,大腦皮層過程的行為和電力場的行為相類似,大腦皮層對感覺的沖動也有電機械的反應,他稱為“知覺場”,正是這種知覺場使觀看方形之上的黑圓的人產(chǎn)生黑圓欲動的感覺。于是在舞臺上舞動的人體,也由于這種“知覺場”的存在,而產(chǎn)生了“虛幻的力”。舞蹈動作的實質質感只有演員自己才能最深刻地感受到,觀眾感受到的質感是通過視覺感知的,是一種知覺化了的質感。演員承受“物理的力”,觀眾感受“虛幻的力”,有一位老師曾經(jīng)說過“演員越痛苦,觀眾越享受?!彪m然有點夸張,但卻很生動地說明了舞蹈動作的實質質感與被感知的質感之間的關系。一只向前伸出的手,其力量最多延伸到手指間,但在觀眾看來確有一種無限延伸的力,“虛幻的力”通過觀眾的想象與加工實際上擴大了舞蹈動作本身具有的物理質感。
4結語
至此,我們可以給舞蹈動作的質感下一個比較明確和全面的定義。舞蹈動作的質感是指舞蹈動作所蘊含的身體內在沖動的真實感。它融合了個體的真實生命和群體的深層文化積淀,同時具備物理質量和精神質量,它是動作的技術含量,審美特征,風格特征與其包含的深層文化信息的整合。
參考文獻:
[1] 劉青弋.現(xiàn)代舞蹈的身體語言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 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滕繼堯,譯.南京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