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完美的美術作品不僅表現的是它的外在美,更多的是表現它的內在涵義。這就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審美情感了。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學;審美教育;審美情感;研究;培養(yǎng)
0引言
縱觀中學美術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無論作品欣賞、技能技巧訓練,現代工藝制作等,學生應有全面的認識、一個個性化的美的表現、一個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判斷都離不開審美者審美情感的豐富和充實,美術教育則是學生審美情感培養(yǎng)的最佳陣地。
1美術與情感
一直以來,美術都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它通過視覺藝術和造型藝術,將人的情感寄托于其上,專遞人類的文化和思想。情感因素已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它在學生的培養(yǎng)方面具有審美、教育、認識的作用,現如今已被移入到中學美術課程的內容之中。它通過生動性、感染性,寓教于樂,使得學生的精神生活得以滿足,學生在快樂的生活中潛移默化,提高了人的道德認識,豐富了人的情感感受,培養(yǎng)了人高尚的情操。美術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手段,它可以喚醒人類心靈的最深處。情感性作為美術的一個最基本的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美術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生活的意識。美術主要表現的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通過點、線、面、色和形與內容完美的結合,而且有與真實結合的內容,才能感動更多欣賞者。所以,美術是表現人類情感最直接、最重要的語言之一。[1]
2情感教學的理論基礎
在美術教育中,情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做好情感教育工作,將直接影響到美術教育的成敗。情感教育主要分為三部:感知—情感—表現。簡言之,就是要學生通過知覺、視覺、觸覺等感受審美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此同時,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又促進了學生的再次感知,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豐富、人格得到完善。
感知,是觸動學生情感的前提,是人的內在神經中樞與外界的通道,是信息流之河床。根據相關的教學要求,認清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逐步勾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感知完美術作品后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且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爭取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去。
情感,有了對作品的感知,就要上升到更高層次的情感感受了,使學生對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進行體會,理解。使原本靜態(tài)的個體變成動態(tài)的、有景有情、有聲有色的個體。內心的平靜被打破,產生個體情感的共鳴,得到審美體驗,創(chuàng)作熱情由此得到激發(fā)。
表現,美術情調是學生自由的表現,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由表現形體到表現自我,表現內心。人人都有說不盡的美,道不盡的奇想,積極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釋放和升華。[2]
3激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熱情, 培養(yǎng)獨特審美品格
激發(fā)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樹立獨特的審美品格,是美術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分辨美和丑,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去尋找美、發(fā)現美并解讀美,進而運用美的規(guī)律、美的標準來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
教學途徑之一,讓學生更多的感受大自然的風光,以便于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創(chuàng)作提供素材。當學生深入到大自然,看到村莊、山川、河流時,就會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領略造化的神奇,進而大大的增大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此同時,美術教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體會,會學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意境。古代的一些名人志士都在游覽完自然景色之后,創(chuàng)造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作。譬如大詩人李白、陶淵明、石濤等大師。由此可見,將外景教學融入到教學課程中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靈感,并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3]
教學途徑之二,加強形象直觀法的運用。對形象的感受是審美的開端。形象直觀的方法之一是借助聲音、圖像、幻燈、模型等設備,使認知活動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形象直觀的方法之二是讓學生更多的進行動手操作實驗、以便于激發(fā)思維,使認得學生的識更形象、更生動、更具創(chuàng)造性。美術是一門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它是將情感寄托于美術作品當中。美術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使得美術課程顯得更有生動性,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并且對于學生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優(yōu)勢。
教學途徑之三,加強個性化的教學, 培養(yǎng)獨特審美品格。新課標要求教師加強個性化教學。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導致他們的審美品格也不同,所以造就了學生不同的思維和藝術表達方式。有的學生想法大膽,敢于創(chuàng)新,這時教師就要開發(fā)他們的潛力,在不違反藝術規(guī)律的前提下進行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用自己的方式將情感寄托于繪畫中。因此,美術教師要大膽調動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熱情,使得學生爆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4]
4結語
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每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者都會將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當做重點。只有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的加強,才會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漸提高,只有學生具備了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未來才會成為佼佼者,在社會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張正炳.談中學美術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8.
[2] 何亞芳.淺議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情感[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
[3] 徐鴻印.美術教學重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2.
[4] 蔣振世.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感的探索[J].新課程(新高考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