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gòu)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文化,這里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激勵、指導的作用,讓學生在和諧、平等、寬松的環(huán)境中,潛心讀書、樂于探究、勤于動筆、大膽發(fā)表、真誠交流、善于傾聽、友好合作,從而獲得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關(guān)鍵詞】激活;動員;把握;引導;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光是教師的行云流水,更注重的是時效性,也就是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體會和感受。在教學中學生是否承擔了教學的主角色,有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上。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尤其是反饋策略的應用,使語文課的教學腳踏實地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
一、精心設計,循序漸進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教材也要深挖其內(nèi)涵,把握主線條。要有整體的構(gòu)思,問題才能清晰明了。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的設計能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這很關(guān)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學習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其目的也就是引趣、激疑和誘思。如在《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父親教子的用心、說話的睿智,我創(chuàng)設了兩處認知沖突。一處是“既然父親一番話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孩子要做一個有用的人,那干脆就開門見山說好了?!笨墒歉赣H卻沒有這樣說。然后讓學生感悟如果父親這樣說會給人什么樣的感受?在感受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父親說話的藝術(shù)。第二處是,當學生感受著父親說話的藝術(shù)的同時,老師又一石激起千層浪:“既然這樣說就好了,為什么父親又要提到桃子、石榴、蘋果呢?”一輪新的碰撞又引發(fā)了。然后學生就有了深入思考、比較、分析的欲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的問題設計實施得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運用學法,講究實效
學生還不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學法的滲透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強調(diào)學法,以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語文課上,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一讀是“讀通讀順”,二讀是有節(jié)奏朗讀,三讀是“讀懂意思”,四讀讀感情。層層遞進,學有生成。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練習朗讀,透過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節(jié)奏,可以感受文言的音韻之美。教學過程中,基本抓住“初讀——理解——朗讀——再理解——再悟讀” 的基本方法,多種形式反復朗讀。
如《伯牙絕弦》是語文人教試驗標準版六年級上的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fā)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鐘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為知音。后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透過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節(jié)奏,感受文言文的聲韻美。
我和學生這樣學習:
(1)伯牙心里只有這些景物嗎?他也許還想通過這些音樂,抒發(fā)什么心情呢?(思鄉(xiāng),苦悶,快樂,理想,胸懷……)
(2)所有這些,子期能聽懂嗎?——必得之。都能聽懂。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啊??磥恚悠诓坏牰瞬赖那俾?,還聽懂了伯牙的心聲,這就叫知音?。。ò鍟呵俾?心聲 知音)
一個高高在上的宮廷琴師,一個是最底層的山村野夫,地位如此懸殊,但是,把他們連在一起的是什么?(琴)琴與琴的相連,心與心的相通這是最真摯的友情,純真,無暇的知音啊。這樣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啊。從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和子期成為知音的代表。
(3)可是,天意弄人啊,這對知音,約好啦來年中秋,在老地方見面,伯牙等來的卻是子期那孤零零的墳墓。高山默默,流水無語,伯牙淚流滿面,悲痛欲絕。
師:子期死,往日的情景歷歷在目,伯牙不禁想起當年他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贊嘆——
師:知音去了,沒有人聽懂他的琴聲,沒人領會他的心聲了。
于是——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是何等的悲壯和感人??!
讀到這里,你對知音一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模仿學習文言句式,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一個途徑。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升華情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學生如同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閱讀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動,師生在互動中成了“知音”。
三、開放課堂 反饋策略
許多時候,教師為了追求課堂上的行云流水,犧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質(zhì)疑探究的時間,原因首先在于教學理念的落后,其次就是因為教師對自己調(diào)控能力的不自信。我在教學中掌握了一些多元反饋策略,可以比較靈活地變通教學方案,機動調(diào)控教學進程,構(gòu)建生動活潑的互動課堂。
我比較注重反饋策略的應用,在教學設計時就盡可能圍繞目標預設多種情況,以應對學生的不同反應。對學生的反應運用如下反饋策略1論功行賞,表揚到位;2不斷追問,層層誘導;3耐心等待,坦誠相告;4耐心傾聽,順學而導;5杜絕機械重復,答案不明。
我力求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地對預設的內(nèi)容和程序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從而有條不紊地使教學有效進行,達成預期的教學成效。整個課堂簡潔、高效,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昂。
構(gòu)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文化,這里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激勵、指導的作用,讓學生在和諧、平等、寬松的環(huán)境中,潛心讀書、樂于探究、勤于動筆、大膽發(fā)言、真誠交流、善于傾聽、友好合作,從而獲得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積極主動的建構(gòu)。
(責任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