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上的弊病,大膽嘗試改革,不斷學習新思想,尤其是語文科教學上的每個知識點,努力做到采用興趣法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知識,讓學生樂于學習、積極學習,并能做到輕松記憶、理解和掌握。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完成教學任務(wù),努力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完全做到向課堂40分鐘要質(zhì)量的最終目標。
【關(guān)鍵詞】借助表揚;激發(fā);欲望;收獲
【中圖分類號】G622 【 文獻標識碼】A
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瓦特看到壺水沸騰,他們都對眼前這司空見慣的事產(chǎn)生了興趣,最終他們獲得成功。牛頓創(chuàng)立了“萬有引力”學說,開拓了物理學的新境界;瓦特發(fā)明了蒸汽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帶動了生產(chǎn)力的飛速發(fā)展。牛頓和瓦特的成就證明了興趣對于成功的重要性。在平時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上的弊病,大膽嘗試改革,不斷學習新思想,尤其是語文科教學上的每個知識點,努力做到采用興趣法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知識,讓學生樂于學習、積極學習,并能做到輕松記憶、理解和掌握。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完成教學任務(wù),努力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完全做到向課堂40分鐘要質(zhì)量的最終目標。深深體會到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成績更理想。俗話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币{(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在調(diào)動興趣上下功夫。
一、借助表揚口吻,激發(fā)求知欲望
少年兒童生性活潑好動,快言快語,總喜歡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同時嫉妒和“敵視”同班同學,其好表現(xiàn)自己是為了討好老師,其目的不外乎讓老師多注意他,這是決定其對于教師及所教學科興趣與討厭的關(guān)鍵所在,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必須經(jīng)過三思而后動,畢竟班級里接受和領(lǐng)會能力強反應快的學生只占少數(shù),大多數(shù)學生難免有說錯甚至弄出滿堂大笑的情形發(fā)生,此時教師的唯一選擇就是予以表揚,鼓勵學生不管說得對不對,一定要肯定其積極大膽,專心聽講,能及時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學生有了教師的表揚鼓勵,內(nèi)心有了成就感,就會有了下一次跟老師的配合。如在教學兒歌《貓和老鼠》時,我是這樣來引導學生進行趣味朗讀和感悟理解的。1.同學們可真棒,通過努力已經(jīng)和生字寶寶、詞語寶寶手拉手,成為好朋友了,相信這次你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通順、更流利,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指名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4.這篇課文太有趣了,請小朋友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演一演這個故事。5.小花貓們你們不是睡著了嗎?怎么又會抓到老鼠呢?指名說。師:這就是花貓的聰明之處,我們一起拍手讀讀課文,夸夸聰明的小花貓吧!
二、借助扮演角色,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素質(zhì)教育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有別于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占據(jù)著重要的角色,學生則處于被動狀態(tài),教師遵循著“傳道、授業(yè)、解惑”職責,但是如今這些不利于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的落后模式正在被新的能與世界潮流接軌的新模式所取代。課堂上,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主體作用已轉(zhuǎn)化為主導作用。如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時,引導學生體會薩沙這么做的原因,讓學生充當薩沙角色,體會爸爸媽媽的話。
原因一:媽媽的話給了他啟發(fā),讓他不甘于做弱小者。
1.理解薩沙和媽媽在雨中的第一次對話。A.讀薩沙的話時,應讀出對媽媽話的不解。B.“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是文中媽媽對薩沙說的話,誰能讀好這個句子?
2.理解薩沙和媽媽在雨中的第二次對話。A.薩沙的話應讀出不甘示弱。B.媽媽的話應讀出對薩沙的關(guān)愛。
小結(jié):的確,薩沙人小心不小,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不弱小,多么令人高興呀!誰來讀讀他第三次說的話?
3.指導學生讀好薩沙第三次說的話。現(xiàn)在,媽媽會對薩沙說什么呢?
原因二:爸爸媽媽在雨中的做法,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
出示句子: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在如今的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活動,組織學生扮演角色。不管是語文課還是其他科目,都有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力軍。就語文課而言,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扮演課文中的人物。如教學《走馬燈的奧秘》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制作走馬燈所用的材料,上課時讓學生分組先后組裝走馬燈并讓部分學生扮演課文主人公進行操作實驗,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最后即使不經(jīng)過老師的解釋,學生也能很快地發(fā)現(xiàn)走馬燈的奧秘,學生有了觀察、動腦、動手操作的機會,達到教師所預料的教學目的與效果。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著不易忘卻的認識和理解,對課文中的生字、生詞的掌握也便容易得多了。比如課文中出現(xiàn)了“目不轉(zhuǎn)睛”這個成語,我便在讓學生觀察簡易走馬燈時提問,在觀看該燈時眼睛應該做到怎樣?請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表達,我剛一提問,便有一部分學生馬上就答了出來(已事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從而自然地對課文詞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領(lǐng)會。不過組織學生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教師課前備課時可得花精力和時間準備教具。做到如此,教學效果更佳,課堂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能夠很好地被調(diào)動起來,從而可行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基礎(chǔ),興趣是學習活動成功的開端,只有始終對所有學科的學習充滿興趣,才會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對于所有學科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方法是多樣的,不管采用何種方法,只要能起到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是我們教學成功的開始,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去努力,去探索,就一定有更多、更大的收獲。
(責任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