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我省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及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命題跡象看,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已由傳統(tǒng)的單一化命題作文向多元化命題作文轉(zhuǎn)化。作文能力考查已不再是單純考查學生的基本表達方式的運用、錘詞煉句和布局謀篇的基本能力了,而是在考查上述能力的同時更注重閱讀、分析能力的考查。本文對高考材料作文訓練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指導教學實踐。
【關(guān)鍵詞】材料作文;作文訓練;意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加強材料作文訓練的必要性
加強材料作文訓練的必要性,一方面是新大綱對學生讀寫能力的要求。新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方式是多樣的,有命題作文、選題作文、看圖作文、根據(jù)文字材料作文、自擬題作文……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認識事物?!敖虒W目的”也明確了語文教學的思想性——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觀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同時強調(diào)“語文訓練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不難看出新大綱作文訓練有兩點變動,需引起老師們的重視。一點是作文訓練要題型多樣化的訓練,給材料作文訓練要特別加強;二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考作文命題導向也有一定影響。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出現(xiàn)了新格局。近年作文命題材料作文居多,有文字的、有繪畫的(看圖作文)等,普遍注重思想滲透和分析認識能力的考查。
二、材料作文審題偏差的原因分析
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連續(xù)為給材料作文,如90年中考作文給了兩則材料。一則是初中六冊補充教材第三課《哥爾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主要情節(jié)是主人公文送喜原先對陌生的美國和新生活充滿希望,可一踏進異國,卻遇到一連串挫折和打擊。另一則寫的是湖北的陳漢姣同志三歲的獨生女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需一筆巨款進行手術(shù)治療,對一個月收入僅有200元的家庭,不到一個月就收到全國各地的寄款一千三百萬元, 這筆巨款無疑是個天文數(shù)字,這則報道還附了兩封言辭懇切的短信,考題要求自擬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我們分析文題的用意不外乎是讓學生通過材料閱讀分析認識到西方國家雖然物質(zhì)優(yōu)厚,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純粹的金錢關(guān)系,人情如紙,世態(tài)炎涼,而中國人民互助友愛,救弱扶貧還是本質(zhì)主流。
肯定地說題意的愿望是良好的,出發(fā)點是正確的。問題是這樣比較容易理解分析的考題,不少考生的作文還有很多問題,有的考生只看了第一部分丟了第二部分就匆忙動筆,缺乏對比,觀點欠正確全面,有的考生的命題甚至違背了題意,如《怎么能用這一點說明問題》,《不管怎么說美國還是比中國好》,《這僅僅是一件偶然的事》……這樣的命題很明顯是考生思想認識模糊,分析問題帶有偏見甚至錯誤的結(jié)果。再如91年中考作文也是供材料作文——摘引了《人民日報》的一則消息。“一位共產(chǎn)黨員司機掛牌服務(wù)”,牌名是“本司機是共產(chǎn)黨員”,說的是記者保定乘車的見聞。消息雖短,但這位黨員司機表里如一,率先垂范的好品質(zhì)從服務(wù)旅客乘車的一系列小事中得到了證實。要求考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這道題和去年的考題不能不說政治色彩是強一些,也不難看出目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仍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是又一次警示。可是近年來學校教育多圍繞中考達線率轉(zhuǎn),多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yǎng),思想教育與知識遷移則不夠,再加上社會大氣侯的影響,生活中一些不健康因素對學生耳濡目染,以及一些教師有意無意的風涼說教,所以就導致考生產(chǎn)生了尋找素材、提煉觀點的心理障礙,出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歪曲誤解,犯了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
三、材料作文訓練的幾點意見
研究審題偏差的原因,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yīng)目前語文教學的要求——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機結(jié)合,尋找出有效的作文訓練方法,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有以下三點拙見供參考。
第一,要注重挖掘教材本身的科學性和思想性。這一點說起來是老生常談,關(guān)鍵是如何挖掘,挖掘什么。我們知道凡入選的名作范文無論是散文詩歌,還是小說雜文或以文字美見長,如《春》、《荷塘月色》,或感情濃,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背影》、《周總理你在哪里》,或意境美,如《海濱仲夏夜》、《聽潮》,或富于哲理,引入深思,如《有的人》。
第二,訓練方法。不少老師在教學中都有自己的訓練方法,比如討論歸納、隨感日記和漫談雜議等都是提煉觀點的方法。
第三,教師自身認識能力有待提高。要點撥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寫作思路,教師對問題的分析認識水平是第一要素。比如,筆者曾就去年的中考作文材料分析與一些老師交換過意見,有些分析是中肯的,有的則支支吾吾,說不清。我以為這則材料只是一個引發(fā)點,意在以之為引,誘導學生尋找現(xiàn)實生活中共產(chǎn)黨員凡人小事的可貴之處和閃光點,進而看到黨和民族的希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熱情。
這里談了供材料作文訓練的一點看法,著眼點是材料分析觀點提煉。只要我們教師善于分析這些問題,材料的本質(zhì)及隱含的意義是不難挖掘的。收集素材的探討,意在引起同行們的重視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慧英.不平凡——考場記敘文取勝的關(guān)鍵[J].法制與社會,2010(15).
[2]吳建剛.作文訓練貼心關(guān)照[J].新高考(語文數(shù)學英語),2007(11).
[3]王經(jīng)軍.材料型作文應(yīng)如何寫作[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12).
[4]唐惠忠.2011年高考作文模擬聯(lián)展(一) 新材料作文導寫[J].美文(下半月),2011(06).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