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案例
寶寶3歲半。有一天,阿姨逗寶寶:“寶寶,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寶寶說:“媽媽好!”媽媽笑著說:“寶寶真乖!”然后在寶寶的小手上親了一下。這時,一旁的爸爸“嗯?”了一聲,寶寶看看爸爸,停住了,阿姨問:“爸爸好不好呀?”寶寶馬上說:“爸爸也好!”爸爸高興地舉起寶寶轉(zhuǎn)了幾個圈,夸獎?wù)f:“爸爸的乖兒子!”寶寶咯咯地笑著。媽媽擔心了:這么小的孩子都會看人臉色說話了,是不是太有心機了?以后還不是個毫無原則的兩面派呀?我們該怎么教孩子呢?
讀懂孩子
1.2歲多的寶寶開始能區(qū)分他人積極或消極的基本情緒如高興、難過等,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同時能夠根據(jù)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獲得認同。孩子能“看人臉色”說明孩子有良好的對他人情緒情感的理解能力。
2.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他人情緒情感的理解仍然是表面的、淺顯的、不全面的,甚至會有誤解,導致同伴交往中問題的產(chǎn)生。
3.提高“看臉色說話”“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等對他人情緒情感的敏感度,是2歲~5歲孩子情緒情感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對孩子的交往和社會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父母智慧
1.讓孩子學習關(guān)注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大家都會有情緒。
分享對孩子有影響的事件,讓孩子感受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件有著不同的感受。如孩子不小心摔壞了小碗,在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后,再說說父母的感受:“我很擔心,以為你嚇壞了。你沒事吧?”“碗摔破了沒關(guān)系,以后你會小心的是不是?”
2.讓孩子對別人的情緒“看得見,摸得著”——關(guān)注表情線索。
幫助孩子通過具體形象的情緒外在線索使他們感知別人的情緒,如小妹妹正在哭,她好像不高興;媽媽瞪眼撅嘴呼吸急促,看來媽媽生氣了;小哥哥摔東西,他不高興了;勞拉怎么啦,一聲不響的,生氣了嗎,等。
3.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聚焦引發(fā)情緒的線索。
1)在孩子學會關(guān)注表情線索以后,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分析、判斷,關(guān)注情緒發(fā)生的情境線索,準確認知他人的情緒。如悠悠好不容易搭起來的房子塌了,她生氣了,所以哭了。
2)引導需循序漸進,適度地等等孩子。同時對孩子因?qū)e人情緒理解上的不足而產(chǎn)生的誤解給予寬容和引導。
4.細察孩子“心機”背后的動機,對不健康的動機進行理性控制和引導。
1)如孩子利用父母雙方的沖突,在一方面前說另一方的不是,以取悅一方,獲取更多的糖果或玩具。父母應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帶來的結(jié)果,幫助反思。
2)在讓孩子理解、體驗各種情緒情感的時候,多肯定積極的情緒情感,如同情、善良、誠實等行為,使孩子獲得強化、內(nèi)化。
特別提醒
1.不要在孩子前“爭寵”。不管你愿不愿意,父母或者家庭成員盡量不要讓孩子就“誰待你最好”讓孩子排隊。
2.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孩子做出了選擇,那是表達了他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
3.少一些“責怪”。當成人的期望和孩子的選擇有了落差后,成人通常會用“責怪”孩子,如會拍著他的小手,裝作生氣地說:“你這個沒良心的,管了你這么多,還是媽媽好!?。瓑模?!”要知道,成人的這種評價會給孩子功利性暗示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