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江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獲取信息,在讀中獲得精神享受。
一、閱讀中賞美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誦讀,才能進人作品的情境之中,品出其中的妙處,感受到它抑揚的韻律與抒情之美。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言運用精妙、語境描寫恬靜,思想表達歡愉。
《春》就是這樣貯滿詩意的一個名篇。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歌唱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的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這篇作品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因此我指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其美。
誦讀分以下幾個步驟:一是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二是感知性朗讀,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三是涵泳性閱讀,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細細地品味,采用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四是聲情并茂地朗讀,力求傳達出作品的意境、風格與美感。
這樣,學生在閱讀中體悟到文字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從而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審美情趣,也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使學生感受到了文本之美。
二、閱讀中知趣
閱讀是使人的精神得到成長、增強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與基本途徑。由于成長環(huán)境和個體的差異,學生對于生活中相同的信息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應是被動地接受文本的意義,而是應該通過閱讀主體的潛心內化,漸進地、動態(tài)地生成意義。
課堂的思維空間是開放的,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教師相互借鑒、補充、激發(fā)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和同學的啟發(fā)下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是創(chuàng)造、生成。學生會在發(fā)現中得到莫大的鼓舞。
課文《羚羊木雕》寫的是子女與父母的沖突,其中的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因此,我指導學生從產生是非之處開始閱讀??勺寣W生發(fā)表議論,分析人物是非,議論又推動學生的反復閱讀。另外,我還設計了這樣一道拓展題:“你如果遇到這樣的傷心事,會怎么處理?”本題體現閱讀的個性化,既要求展開求異思維,又要求合作學習。學生可以自由談,教師也可以啟發(fā)誘導。如有個學生給出自己的處理方式為:媽媽逼我“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我”不該和媽媽頂嘴,可以跟媽媽講,自己不知道木雕有那么珍貴,自己沒有征求父母的同意就這樣做錯了,講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請媽媽冷靜下來想想辦法,事情就會好得多。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個性得到張揚,大大激發(fā)發(fā)閱讀興趣。
三、閱讀中尋樂
大語文教育觀認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不能把全部希望僅僅寄托在課堂上,而要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及學科內外緊緊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校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機會,優(yōu)化語文活動,凈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地補充教材,準確地加工重組教材。
比如:學習《丑小鴨》,可及時聯系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建議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引進《伊索寓言》;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引進《朝花夕拾》;學習《荒島余生》,引進《魯濱遜漂流記》……所以,我班學生的課外閱讀十分廣泛,我還利用語文實踐活動交流所獲,達到資源共享,并使學生走近名著、了解名著。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人文精神和智慧的學科。在語文課堂里,教師要運用優(yōu)美的文字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之在朗朗讀書聲中,感受正義,學習道理。讀超然逍遙、清潔悲憫的莊子,讀推己及人仁愛孝悌的孔子,讀以饑寒之身永懷天下蒼生的杜甫,讀“一蓑煙雨任平生”曠達豪邁的蘇軾,讀對中華民族充滿悲愴赤誠的穆旦,讀“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至孝至賢的李密……學生在誦讀一篇篇意蘊豐厚的文章過程中,美化言辭,純凈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選擇語文就意味選擇了崇高,執(zhí)著于那份崇高,會使選擇的人更加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有限的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教師應該立足課本,放眼課外,引導學生以自主的態(tài)勢在課前廣泛涉獵相關語文資料,分析處理信息,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要引導學生主動搜集資料,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初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中國石拱橋》,為了讓學生更深人地了解我國的橋梁知識,引導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我要求學生搜集并閱讀與橋梁相關的歷史、人物、故事等,然后在課內交流,在熱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拓展了視野,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
語文是有生命的,閱讀更是充滿靈性、充滿快樂的。新時期的語文要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與文字共舞,讓精神歡歌,讓心靈感到愉悅。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并在閱讀中享受學習,享受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