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貴春
【摘要】目的:探討地塞米松聯(lián)合替硝唑治療口腔感染療效觀察。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口腔感染患者,對照組給予替硝唑,觀察組給予地塞米松聯(lián)合替硝唑,密切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1)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9.3%);(2)觀察組惡心、嘔吐、腹瀉以及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結論:地塞米松聯(lián)合替硝唑比替硝唑對于治療口腔感染更安全、更有效,在治療口腔感染中應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地塞米松;替硝唑;口腔感染
【中圖分類號】R781.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066-01
口腔感染是口腔科臨床上最為多發(fā)、常見的疾病之一,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又名氟美松、氟甲強地松龍,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代表性藥物之一,具有抗炎、抗過敏、抗風濕以及免疫抑制等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嚴重細菌感染、嚴重過敏性等疾病。為了提高口腔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找到效果更佳的藥物,回顧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口腔感染患者,應用地塞米松聯(lián)合替硝唑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口腔感染患者。將本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為75例。對照組的男患者40例,女患者35例,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為43.2歲,體重為41~78 kg,平均體重為58.9 kg。觀察組的男患者42例,女患者33例,年齡為23~64歲,平均年齡為42.9歲,體重為42~75 kg,平均體重為58.4 kg。排除精神病史、心臟病史、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疾病史。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平均體重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兩組口腔感染患者采用牙周沖洗上藥、干槽癥處理以及外傷清創(chuàng)縫合術。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給予靜脈注射400單位的青霉素,每天兩次,另外每天給予靜脈滴注250毫升的替硝唑注射液;觀察組的治療方法:給予靜脈注射400單位的青霉素,每天兩次,另外每天給予靜脈滴注250毫升的替硝唑和地塞米松注射液。
1.3 觀察指標 本組口腔感染患者均在用藥后的3至7天到醫(yī)院進行復診。①顯效:口腔感染患者在用藥之后,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②有效: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未見明顯的改善;③無效: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出現(xiàn)惡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檢查數(shù)據(jù)顯著性。以P<0.05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 兩組口腔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相比較 兩組口腔感染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9.3%)(P<0.05),兩組間的差距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口腔感染患者不良反應相比較 兩組口腔感染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腹瀉以及便秘等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P 3、討論 替硝唑對原蟲及厭氧菌有較高活性,在臨床上作為抗厭氧菌的首選藥物,2~4mg/L的濃度可抑制大多數(shù)厭氧菌;微需氧菌、幽門螺桿菌對其敏感。根據(jù)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地塞米松與替硝唑均可以明顯抑制口腔厭氧菌的繁殖、生長,對治療口腔感染具有較好的療效。 本研究表明:①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9.3%);②觀察組惡心、嘔吐、腹瀉以及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因此,地塞米松聯(lián)合替硝唑比替硝唑對于治療口腔感染更安全、更有效,在治療口腔感染中應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