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隨著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的不斷發(fā)展,兒童早期教育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成為了社會和家庭關注的焦點。社會上各類藝術培訓班門庭若市,家長們爭先恐后不惜大投入買來樂器讓孩子學習,這對開發(fā)少兒智力和普及兒童早期音樂教育,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有不少孩子喜歡唱歌,而歌唱的學習,不同于器樂、舞蹈和繪畫那樣具有形象、直觀和具體的特點,聲音聽得見而看不著,非常抽象,它只能是通過演唱者自己的感覺來體會。
唱歌場地不用太考慮條件是否限制,條件允許可大聲唱,不允許可小聲哼哼,嗓子就是樂器,走到哪里就帶到哪里,比起攜帶各種樂器,歌唱是既輕松又方便。歌唱是語言的藝術形式,它將語言塑造成生動、悅耳的歌聲,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感受抒發(fā)感情;而樂器表達情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有了一定基礎和技能才能夠通過演奏樂曲來表現(xiàn)。相比較而言,唱歌能直接表達情感,沒有學習樂器的那種辛苦,更容易為孩子們所接受和喜愛,是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比較好形式之一。
一般講來,兒童從小接受教育,需要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感性接觸到理性接受的學習過程,兒童從出生接觸最多的是語言,對歌曲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欣賞能力。比如聽歡快、抒情的歌曲,他們會露出喜悅的笑容并伴隨著手舞足蹈,聽憂郁悲傷的歌曲他們會感到不安、害怕。兒童通過電視、Mp3、CD等音像手段學會歌唱,用稚嫩的歌聲表達出他們對喜怒哀樂的理解。對兒童的歌唱教學可采用“一對一”或集體授課的形式,兩種教學各有益處。小朋友多在一起可增加兒童的歌唱興趣和熱情,同時對他們集體觀念、團結(jié)協(xié)作等方面的培養(yǎng)都大有益處。
對兒童的歌唱教學,要考慮到諸多方面,如兒童聲帶稚嫩,高低音準無法把握、對演唱方法不能很好理解等等。那么,該如何進行有針對性教學呢?兒童歌唱教學,首先應該明確其教學是感受和啟蒙性的,兒童不需要有多好、多高的嗓音和多強的理解能力,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美感、啟迪智慧,讓孩子們從中受到教育。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告訴孩子們用怎樣的音量去歌唱;要考慮到他們的承受力,使他們稚嫩的聲帶在發(fā)育的過程中不受到傷害。其次是歌唱呼吸的如何使用,通常兒童在呼吸時習慣使用較淺的胸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短而急促,上氣不接下氣,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和提示,讓他們胸部放松,氣息沉下去,把狀態(tài)慢慢過渡到較深的腹式呼吸。另外,還應盡量注意高聲區(qū)的訓練,考慮兒童自然的音域,不能過分使用嗓子和長時間的高音練習,注重中聲區(qū)基礎的訓練,使孩子們歌唱能夠良性發(fā)展。
在教學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我所教的學生里,曾經(jīng)有一個女孩子,從六歲開始跟我開始學習唱歌,她的聲音很柔和、甜美,音準很好,她唱歌有個特點,在有伴奏的情況下從不跑調(diào),但無伴奏時經(jīng)常找不到調(diào),能從一個調(diào)轉(zhuǎn)到N個調(diào)上去,大家都很著急。對于這種情況,教學時不能過于急躁,需要耐心地慢慢引導,孩子年齡小,剛接觸音樂,對音高的概念十分模糊,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我提醒家長,讓孩子多聽一些單旋律的音樂和兒歌,并跟著音樂模唱,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每天用鋼琴帶著孩子做一些視唱練耳的練習,讓孩子逐漸建立固定的音高印象。當然,唱歌跑調(diào)也有多方面的問題,孩子年齡小,缺乏控制和調(diào)整自己嗓音的能力,尤其是高音大多數(shù)孩子唱的時候都會偏低,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增強和較好的歌唱訓練,唱歌跑調(diào)、音不準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此外,歌曲的選擇也很重要,音域和難易程度一定要適合孩子的特點,音過高或過低,都可能造成歌唱的跑調(diào)。
對兒童聲音的訓練,還應采用通俗易懂、簡單形象的教學語言。抽象的聲樂理論和專業(yè)的學術語言,起不到幫助少兒掌握發(fā)聲方法的作用,反而給他們帶來不解和困惑,給歌唱教學帶來麻煩。因此,在教學術語的選用方面,要采用形象的比喻和簡單生動的描述方法,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用孩子們喜歡的語言簡潔的表達出來。比如:調(diào)整音色的時候,告訴孩子“周圍很亮”,“頭上有一個天窗”等;可用“背后有人聽你唱歌”、“在一個大劇場里唱歌”來幫助孩子打開喉嚨,用“撒嬌的哼唱”、“鼻子打開、抽空”讓孩子打開鼻腔得到歌唱的高位置。這種形象、簡單的表達很容易被孩子理解和運用,幫助他們很快找到正確的歌唱感覺。
好聽的聲音要有好的咬字,正確的發(fā)音離不開正確的咬字。唱歌中的咬字不同于說話,說話基本是張口就來比較隨意,不講究字的空間和位置。在教學的時候?qū)⒆討刈⒁鈴娬{(diào)歌唱的位置和腔體的空間感,要有步驟地進行引導,老師可根據(jù)兒童思維的特點,把喉頭的位置、聲帶的運用和口腔、鼻腔的共鳴等各種方法根據(jù)孩子的理解能力,由簡到繁,從易到難等順序,分階段地進行訓練,讓孩子們建立一個立體的腔體概念,為有共鳴的咬字吐字服務。在這里每一個方法的學習都需要時間來鞏固,掌握之后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循序漸進,才能穩(wěn)步前進。
兒童是否喜歡唱歌,興趣大與小跟歌曲也有很大的關系。兒童喜歡唱的歌曲,不僅可以使他們在歌曲的練習中因喜愛感到快樂,從而找到良好的感覺,提高美感和情感體驗,解決在發(fā)聲練習中不能夠解決的一些問題,掌握和鞏固歌唱技巧,而且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演唱能力與音樂表現(xiàn)力。如果選擇了兒童不喜歡唱的歌曲,不僅會阻礙學習的進度,給教學過程造成一定影響,而且還會挫傷他們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正確科學地選擇適合的兒童演唱的歌曲進行教學,是教師在兒童歌唱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