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潔
摘 要:古箏是按五聲音階定弦,極具中國民族特色。古箏演奏音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整體的音響效果和樂曲的表現(xiàn)。鑒于此,筆者通過多個角度對古箏演奏音色進行研究,力爭使古箏的演奏日臻完美。
關鍵詞:古箏;演奏;音色;影響因素
隨著高考藝術生隊伍的日益龐大,樂器考生的數(shù)量激增。古箏,因為其優(yōu)美的彈撥姿態(tài)及古典幽雅的音色,越來越受到廣大考生的青睞。隨著藝考競爭的日益白熱化,在考試中對古箏的音色和彈撥技巧的要求越來越高。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訓練古箏高考生的一點經驗。
一、彈撥技巧
古箏屬彈撥樂器類,它的基本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觸弦點彈奏,使箏弦達到最佳的振動狀態(tài),從而發(fā)出清晰、圓潤、結實、富有彈性的聲音。恰當?shù)挠|弦方式是正確表現(xiàn)樂曲音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1.觸弦方式變化對音色的影響。音色亦稱音品,是發(fā)聲體在振動時,由于聲波的波形及泛音數(shù)量的結構因相對強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種特質,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關系來決定的。在高考訓練中,要求學生用指甲的正面觸弦,并要求學生用敲擊的力量觸弦,從而發(fā)出飽滿的音色。我們在演奏時,選擇不同的激發(fā)點,不僅可以因泛音數(shù)量的不同而改變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對各泛音振幅大小的影響來改變音色。需要強烈的音響效果時觸弦的力度要大,觸弦的速度要快,彈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豐滿的音響時,用中強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觸弦,彈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輕柔、空曠、朦朧的音響效果時,用中弱的力度,較慢的觸弦速度,在中、低音區(qū)彈奏的位置在距琴碼約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
2.義甲觸弦深淺變化對音色的影響?;居|弦點是甲尖至膠布的三分之一處,音色柔和、飽滿;觸弦較深,義甲與琴弦接觸的面積大,音色較為深沉、厚重;觸弦較淺,義甲與琴弦接觸面積小,音色輕快,顆粒性強,適用于快速輕盈的快板。實際演奏中,音色的產生與變化所需要的條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獲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綜合的,而非單一的一種。只有當觸弦角度、面積與觸弦位置、過弦速度、力度等相結合,才能有效地獲得我們所想要的音色。
3.手指用力部位的變化對音色的影響。古箏演奏的基本發(fā)力點在于手指尖,但由于樂曲風格不同、情緒不同,演奏時就相應地需要變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箏曲,要求音色剛健、硬朗,就應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關節(jié),以增加力度,這樣發(fā)出的音便剛勁有力;演奏浙江箏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靈巧,這時就不能把發(fā)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關節(jié),而應放在手指第一關節(jié),力度相應減小,發(fā)出的音則柔和、輕巧。
二、彈奏者對音色的鑒別力與想象力
要獲得樂曲所規(guī)定的音色,首先要具備對樂曲的把握能力,并要有豐富的音色鑒別力、想象力及敏銳的聽覺分析、調控能力。確切地講,要具備藝術的鑒別力和藝術聽覺力。
1.學會分析、掌握不同風格箏曲。首先,學生要掌握代表性風格演奏家的獨特音色及形成此種音色技能的能力。同時,不斷加強文化與音樂修養(yǎng),提高審美能力。其次,學生要不斷調整所奏出的音色,使之逐漸接近于客觀的音色標準。音色的差別是需要訓練有素的耳朵才能辨析的。學生要找到有別于其它音色的音響特點和達成某種音色的最佳彈奏技術。這樣,學生既能對所奏出的每個音的音色非常敏感,又能從局部把握整首樂曲的音色與作品內容、風格的統(tǒng)一。
2.在演奏同一作品時,可以根據(jù)自己認為最合適的音色來表現(xiàn)音樂內容。如:《漢宮秋月》是一首山東箏曲,其風格淳樸古雅,情緒哀婉凄愁,刻意表現(xiàn)古代宮廷女子的苦悶、憂傷與寂寞的怨情。演奏者在尊重作品音色大原則的前提下,允許有個性化的音色滲透進去。有些古箏學習班或教師,為了追求商業(yè)利潤,一級曲目還不過關就過三級曲目,三級還在“搖晃”中就想彈五級或六級的曲子。這樣拔苗助長,會導致學生彈箏不像彈箏,一首樂曲從頭到尾有推弦的、有摳弦的、有拉弦的、有擠弦的,音色一成不變,刺耳、干癟、枯燥。音樂藝術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感染力,更談不上聲情并茂。學習古箏,要用腦、用耳、用心去練琴,身心放松,才能使樂曲的音色變化準確。通過音色的對比和變化,才可豐富和加強音樂的表現(xiàn)力。
3.二度創(chuàng)作的影響。任何一首古箏作品都會表達自身獨特的思想與情感,這就需要演奏者靈活運用各種技巧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來再現(xiàn)作品。因此,在二度創(chuàng)作中,就要根據(jù)作品的內容、情緒、風格等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觸弦方式,以求獲得不同的音色來表現(xiàn)作品的內涵與意境。內心聽覺存在于演奏者的心靈之中,無影無形,但卻能主宰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創(chuàng)造相應的音色。它對音色的選擇是積極主動并且有創(chuàng)造性的,是實踐音色美的先導,只有具備了美的內心聽覺,才會有優(yōu)美的實際演奏音色。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更應在藝術修養(yǎng)上下功夫。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體驗越深越細膩,就越能調動諸如音色、節(jié)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具有感染力的音樂形象。
總之,要想使古箏演奏水平日臻完善,學生在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時,也應在音色的把握上不間斷地、細致入微地去體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佘艷.如何把握古箏演奏的音色[J].襄樊藝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2]葛雪婷.古箏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J].藝海,2007,(05).
[3]陳去非.古箏演奏,音色是靈魂[J].福建藝術,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