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小 白長喜 結小
【關鍵詞】蒙藥;藥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2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004-01
1、蒙藥藥性研究的基本現(xiàn)狀
1.1 理論研究方面 藥性理論體系是指導臨床用藥的重要依據。藥性是根據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產生的效應和針對臨床病證的實際療效,經實踐反復驗證,最終歸納出來的,是對藥物多種作用的高度概括。
蒙藥學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兄弟民族藥物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結合本民族用藥經驗總結出的一整套理論,并應用于臨床,從而達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這一整套的藥性理論構建了一個五元、六味、藥力、八性、十七效的藥性理論體系。五元:蒙藥學以古代樸素的五元(土、水、火、氣、空)為理論基礎。六味:藥物有不同的味道,這些味道,是五元在藥物形成的過程中,經過復雜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來可分為甘、酸、咸、苦、辛、澀六種;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為主,其它元素為輔;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為主,其它元素為輔;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為主,其它元素為輔;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氣含量為主,其它元素為輔;澀味,在五元中以土、氣含量為主,其它元素為輔。藥力:不外寒熱兩性,即陰性和陽性兩大類型;陽性有升陽、消食、祛風寒、除痰濕的作用;寒性藥物有鎮(zhèn)靜安神、健身澤膚、祛瘀、降火的作用;治療陰性?。ê约不迹?,則用陽性藥(溫熱藥);治療陽性?。嵝约不迹瑒t用陰性藥(寒涼藥)。蒙藥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出藥物具有重、膩、寒、鈍、輕、糙、熱、銳等八種基本藥性;其中,重、膩二性克制“赫依”(五元中的氣、風)病證,寒、鈍二性克制“希拉”(五元中的火、陽)病證,輕、糙、熱、銳四性能克制“巴達干”(五元中的水、津液、痰濕)的主要特性;反之,輕、糙、寒三性生“赫依”;熱、銳、膩三性生“希拉”;重、膩、寒、鈍四性生“巴達干”。蒙醫(yī)用藥的基本原則就是利用蒙藥性能調整機體內部的“赫依”(氣)、“希拉”(火)、“巴達干”(體液)的偏盛偏衰。但蒙藥藥性理論的提出受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一陰陽、五元學說的影響,加之游牧民族地區(qū)醫(yī)藥發(fā)展緩慢,蒙藥至今仍帶有濃厚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色彩,存在著意向性、隨意性與不確定性,客觀性證據難循??傊?,蒙藥藥性在理論研究上宏觀把握明顯,微觀分析缺失,缺乏創(chuàng)新性見解。
1.2 物質基礎、藥理效應研究方面。近年來,藥學學者在運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蒙藥的化學成分和藥效藥理作用方面雖然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數(shù)據,但對于這些化學成分、藥效藥理作用與蒙藥藥性理論中的性味及功效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卻缺少研究。蒙醫(yī)藥界對藥性的把握基本基于實踐應用經驗,而蒙藥性味與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之間的關系卻沒有找出貫通整體、化解矛盾、統(tǒng)一判斷的標準。
2、蒙藥藥性研究的關鍵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迄今為止,蒙藥藥性理論的現(xiàn)代研究仍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藥性與藥理作用、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之間嚴重脫節(jié)更是制約蒙藥藥性理論深入研究的瓶頸。因此,筆者試圖借鑒藥用植物親緣學及中醫(yī)藥關于中藥藥性一藥效物質基礎的理論研究來探索蒙藥的實質與規(guī)律。即在一定的親緣關系范圍內確定研究對象,開展蒙藥藥性研究,確保其化學成分的可比性,凸顯蒙藥植物親緣關系一藥性一藥理作用一化學成分之間的關聯(lián)規(guī)律,這一研究思路的提出,有望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收稿日期: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