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正值青春妙齡的高校學生對于這個話題總是覺得既神秘又刺激,但他們對愛情的理解往往比較片面,戀愛中缺乏責任感。本文從具體案例入手,對高校校園戀情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給思政工作者以啟發(fā)和借鑒,引導戀愛中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戀愛觀,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
【關鍵詞】高校;戀情案例
一、高校戀情現(xiàn)狀調查
1.渴望在戀情中享受親密感
現(xiàn)代社會處于變動的時代,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的生活也充滿了變數(shù),面對這雙重的不確定性,大學生需要親密感來平衡生活中的波動和在心理上的壓力,因為親密感有助于表達對自我的肯定,獲得被人欣賞的愉悅感。
2.戀情模式多模仿影視劇
模仿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高校學生的戀愛行為大多模仿成人,很多求愛表白方式多來自日韓影視劇,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享受從幼稚到成熟的變化。盡管很多高校學生認為校園戀情很難走向婚姻,但是更樂于在大學生活中嘗試一次戀愛的經(jīng)歷。
3.網(wǎng)絡催化戀情發(fā)展
網(wǎng)絡的虛擬性使得戀情發(fā)展格外具有神秘感?;ヂ?lián)網(wǎng)使得傳統(tǒng)的信息交流模式發(fā)生了徹底的變革,能夠很好的屏蔽性格內向學生的害羞和不善言談的缺點。與此同時,網(wǎng)絡可以給交流的雙方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也缺少了許多虛偽的應酬和累贅的斟酌,加速戀情的發(fā)展速度,引起內心世界的強烈共鳴。
4.戀情往往以悲劇結束
高校的學生思想和行為都處于相對幼稚的階段,對戀愛缺乏責任感,從戀愛對象發(fā)展為結婚對象的比率很低。有很多大學生不會處理學業(yè)和戀愛的關系,愛情至上,厭學、曠課現(xiàn)象增多,嚴重的甚至不能順利畢業(yè),甚至為了取悅女朋友欠了大量的債務,耽誤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也有的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弱,而期望值又高,易沖動,一旦失戀或受到打擊,往往造成愛情悲劇。
二、案例情況
1.人物及其基本情況
我院學生小何來自偏遠貧窮的農(nóng)村,成績一般,責任心很強,入學初就被同學們推選為班長,熱心為大家服務的同時小何也不忘勤奮努力學習,還加入了學生社團,鍛煉自己的能力,準備在大學里一展宏圖。在一次社團活動中,小何認識了家境優(yōu)越的城市女孩菲菲。菲菲外形青春靚麗,性格活潑開朗,很受周圍同學的歡迎。
2.案例介紹
聽聞小何很擅長數(shù)理方面的學科,菲菲便主動邀請小何一起上自習。菲菲把這種行為視為同學間非常正常的交往,性格內向的小何卻認為,這是菲菲在向自己表示好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猶豫和掙扎,小何覺得自己可以承擔和菲菲談戀愛的責任和共同面對將來生活的能力。于是,兩人經(jīng)常一起上自習,小何教菲菲高等數(shù)學,菲菲教小何如何快速背英語單詞。菲菲的聰明美麗對小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周圍同學的眼里,倆人正在逐漸變成甜蜜的小情侶。
在一起學習之余,小何很想有更多單獨跟菲菲獨處的機會,于是經(jīng)常邀請菲菲一起吃飯,逛街等,但都被菲菲拒絕了。小何很不理解,既然菲菲對自己有好感,為何又不肯接受呢,小何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得出了一個比較偏激的答案,菲菲是在耍弄自己,想到這里,小何非常氣憤,決定再也不理菲菲,只過自己平靜的生活。當小何再次收到菲菲邀請自己上自習的短信時,他猶豫了,他不敢向菲菲表白,很怕遭到拒絕,于是決定在QQ里問個明白。菲菲在被問及是否對小何有好感時,未置可否,只說自己眼下不想考慮這個問題,小何大膽的表示,自己可以一直等下去,會給她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兩人又恢復了一起上自習,一起討論問題的生活。假期到了,菲菲決定出去旅行,豐富自己的見識,小何很想跟菲菲一起去,進而增進兩人之間的感情,但是小何家庭貧困,生活費要靠國家助學金來支撐,實在沒有多余的錢來旅行。小何最后決定,跟宿舍的同學借2000多元,跟菲菲一起旅行。旅行回校后,為了還債,小何不得不啃了一個學期的饅頭。由于兩人并未確立情侶關系,菲菲的周圍開始出現(xiàn)很多優(yōu)秀的追求者,加之各項科目考試中,小何的成績并不像菲菲認為的那樣出色,菲菲開始對小何冷淡起來,小何每每感到氣憤,卻說不出口,甚至因此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覺得是因為自己來自貧窮偏遠的山村,家境不好,菲菲因此而嫌棄自己。小何經(jīng)常在手機短信里抱怨菲菲,菲菲明確告訴他,自己和他一點關系也沒有,沒理由干涉自己的生活,也開始對小何逐漸疏遠,對小何的短信也漸漸的不回了。小何并不甘心,他覺得菲菲是喜歡自己的,只是不愿意承認,發(fā)出去的短信得不到回復就給菲菲打電話,求菲菲不要離開他,還說很多要輕生之類的話。菲菲更加不敢跟小何接觸,干脆把小何的手機號列入了阻止列表,小何便用別人的電話打給菲菲,菲菲很害怕,向學校和老師反映了這個情況。
3.結局
絕望的小何想用輕生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痛苦,被輔導員及時的發(fā)現(xiàn),為他做心理疏導。小何意志消沉,終日躺在宿舍里,輔導員沒有片面的進行說教,也沒有詢問太多,只是每天熬粥給小何送到宿舍,通過手機短信跟他聊些輕松的話題,在QQ聊天中,跟他講述自己曾經(jīng)看到過的和經(jīng)歷過的事情,希望能給他提供借鑒。小何的心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平靜了下來,他主動找到輔導員老師進行了多次細致的談話,說出了自己對這段過往經(jīng)歷的總結,在老師的啟發(fā)下,他終于認識到自己單方的虛幻愛情沒有現(xiàn)實的基礎。這么久以來,小何為這段感情失去了很多,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充實自己,爭取到較好的就業(yè)機會。他跟輔導員說,自己一定會努力的學習和工作,期待著未來屬于他自己的愛情。
4.案例分析
1)性格因素
該生是一個在相貌、成績等方面都非常平凡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家庭貧困,缺乏自信。當有女生向他發(fā)出自習的邀請時,他便不自覺的認為是女孩子喜歡他,當被拒絕時,不僅沒有坦然接受,反而出現(xiàn)騷擾女生,甚至想輕生的年頭。這體現(xiàn)了他性格偏激的一面。
2)家庭因素
該生家庭較為特殊,父親和母親感情長期不和,經(jīng)常爭吵,對他的關注也非比較少。母親專職照顧上高三的妹妹,認為小何已經(jīng)上大學,不需要給予太多的關注。由于父母親的文化程度都較低,小何的很多想法都無法與父母進行交流溝通,這就導致了在心理支持系統(tǒng)中,家庭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缺失。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關注和愛護,必然會將這種需求轉移到身邊接觸到的同學和朋友身上。當問題出現(xiàn)時,這類學生往往采取較極端的方式來解決。
3)校園因素
我院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男生數(shù)量遠遠多于女生,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對異性充滿了好奇,渴望和異性接觸,從而獲得認同感,對愛情也充滿了幻想和向往?,F(xiàn)在的網(wǎng)絡資源泛濫,在各類青春偶像劇的影響下,男孩女孩很容易產(chǎn)生模擬劇中人物的想法和做法。高校校園是人群高聚居場所,戀愛的行為方式很容易產(chǎn)生連鎖式感染,使得校園戀情很具“流行”性。
三、創(chuàng)新思路及成效
1.創(chuàng)新主客體之間的交流模式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老師說學生聽的單向灌輸方式。信息的交流途徑是雙向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流很容易變成單向的“我說你聽”模式。這樣,不僅不利于工作客體信息的反饋,也容易招致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緒,使得思政工作事倍功半。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將思政工作者由“灌輸者”的身份變?yōu)椤皟A聽者”,使得工作客體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暢快的交流,激發(fā)工作客體參與問題解決的積極性。
為了避免客體產(chǎn)生逆反心理,思政工作者有必要隱蔽工作意圖,將工作方法表現(xiàn)的多種多樣,例如,可以采取一次隨機的聊天,某種有計劃的學習、活動等等。通過精心營造一種心理環(huán)境或文化氛圍,增強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愉悅感,延伸思政工作的空間和時間。
2.培養(yǎng)成熟的戀愛心理取向
雖然現(xiàn)代大學生心理取向已不像過去那樣自動地接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但他們仍尚未完全形成獨立自主的心理取向。對于他們而言,剛剛脫離父母約束,享受獨立的喜悅,既不需要完全承擔責任,又渴望體驗承擔責任的成熟感,這些都造成他們心理取向的搖擺性。如果大學婚戀教育僅僅停留在生理衛(wèi)生和倫理道德的層面,而忽略大學生在視覺、感覺上的彼此需求,就無法回應大學生在“預備婚姻”中情欲在生命初熟期的沖動感。培養(yǎng)高校學生成熟的戀愛心理取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處理好復雜的感情和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莊杉(1985—),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燕山大學機械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