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
新課改形勢下的語文教學不是生硬地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有興趣學語文。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已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那么這位老師是失敗的?!吧蠌土曊n最枯燥無味”,這是許多初中語文教師經常發(fā)出的感嘆。復習課既不像新課那樣有“新鮮感”,又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功感”,復習課是讓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概括性的整理和加深記憶,形成新的認識結構的從部分到整體的一種教學階段。復習課擔負查漏補缺、系統(tǒng)整理及鞏固發(fā)展的重任。
現(xiàn)代教育觀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獲得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而主體性地位的確立離開了自主選擇將難以成功。語文復習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通過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科學方法,才能把學生大腦皮質中處于潛意識狀態(tài)的已學知識喚起、牢固掌握,并進一步培養(yǎng)能力。上好復習課能達到整體記憶、深刻理解、靈活運用的教學目的。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重視分層優(yōu)化
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個性和共性問題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采取個性和共性問題反饋相結合,加強針對性練習訓練,開展專題復習,各個擊破的復習方法。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明確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接受水平、存在的知識缺陷、學習方法、興趣與習慣等,從而制定出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保證教學效果和質量。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記得住、學得牢復習內容,必須先讓其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會積極地思考,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不時對學生進行鼓勵,盡量讓其在愉快的氣氛環(huán)境中學習。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還是“老師”、評議員,學生間人人平等、個個參與,人人都是主角,又都是配角。此外,在整個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鼓勵學生積極“攻陣”、大膽發(fā)言、自主探究解決疑難問題。學生通過看、讀、背、思、問、聽、議、答、辯、寫等方式調動多種感官,手腦并用,既鞏固知識,又提高能力,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重視班級學生的“分層優(yōu)化”,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共性,鼓勵學生相互檢查、相互檢測、共同提高。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智力水平、知識結構、潛在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意志強弱、行為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劃分出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小組。做練習時,可以把同一條練習題細分成不同難度:必做題、選做題和附加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相應的層次中發(fā)揮能力,這樣可以避免打擊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的信心,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不滿足。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分層,并及時歸納整理,確立復習思路和復習重點,加強針對性輔導。既重視學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而使全班學生都得到有效復習,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信心,增強復習效果。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
如今,新課改一再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自主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學生才是真正學習的主人。以往筆者上復習課時,只是一味把講過的知識再重復一遍,這樣,不僅學生聽得沒有意思,筆者也感覺索然無味。筆者認為,上復習課更應該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學會自己復習。
語文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初中課時緊,沒有很多時間教他們,更沒有多余的時間復習生字詞,因此學生適應不了,出現(xiàn)了很多錯別字。復習時,筆者這樣設計:充分利用每堂課的預備時間和早讀時間,讓學生把平時自己容易寫錯的字寫在黑板上,然后當小老師,抽幾個學生起來訂正,最后由他們強調應該著重注意的地方和容易出錯的地方,這樣不僅其他學生記住了,當“老師”的學生也很清晰地記住了。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記住需要記住的東西,還能鍛煉學生的膽量,充分發(fā)揮并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
三、科學的圖示法能有效強化復習效果
科學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實踐中,筆者通過對各種復習方法的嘗試,認為設計好簡明精要的圖示,配合必要的語言描述進行復習,是一種好方法。具體來說,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延伸性強。
復習課不同于新課,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只是遺忘使原有的知識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復習時,只要老師恰到好處地把課文的濃縮圖再現(xiàn)出來,學生就會以設計者濃縮的思維軌跡發(fā)射開來、擴展開去,順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尤其是語文課本中的長課文,諸如散文、小說、戲劇等,少則三五千,多則近萬字,通過板書圖示,對這些課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將課文內容濃縮在幾個字、十幾個字或幾十個字之中。比如復習《背影》時可以將課文內容概括為“父子情深”四個字。
2.啟發(fā)性強。
整個中學語文知識系統(tǒng)分散和包含于各冊課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復習都顯零碎、難以成效。把它們全部集中起來又枯燥乏味,而且脫離教材,搞不好就犯脫離《課標》的錯誤。我們可以換種方式比如六冊書可以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加以區(qū)分,就其特點加以復習,采用網絡圖聯(lián)系起來板書,產生“枝枝相交通,葉葉相覆蓋”的整體印象,加深記憶,優(yōu)化記憶結構,可以較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3.比較性好。
比較被稱為“藝術的超級武器”,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復習階段,搞好各知識點之間的比較區(qū)別是十分重要的。板書圖示(包括表格)不失為一種簡潔實用的好方法。整個中學知識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板書圖示、表格顯示出來。
總之,上好復習課、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經驗。只要我們有心勁兒,再加上不懈努力,就一定能上好復習課。簡而言之,優(yōu)化設計,組織教學,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有效增強復習效果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