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冷峻的童話

        2013-04-29 00:44:03周曉玲
        考試周刊 2013年59期

        周曉玲

        摘 要: 本文運用精神分析理論和原型理論對麥克勒斯的小說《金色眼睛的映像》進行解讀,認為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是一部充滿了原型和象征意味的杰作,表達了麥卡勒斯對人類境況的深刻洞察力。本文為解讀這部作品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關(guān)鍵詞: 麥卡勒斯 《金色眼睛的映像》 童話

        一、引言

        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是二十世紀美國重要作家,與福克納、奧康納等同為“南方哥特文學”的代表人物。她出生在佐治亞州的偏僻小鎮(zhèn)哥倫布的一個小康之家,自幼熱愛閱讀、音樂。她命運多舛,成年以后飽受疾病折磨,二十九歲后癱瘓。她經(jīng)歷了離婚、丈夫自殺、多次中風、患癌癥等打擊,五十歲時即去世。麥卡勒斯的作品數(shù)量不多,但早慧的她富有才華,二十二歲時出版了長篇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以下簡稱《獵手》),引起文壇轟動,從而一舉成名?!东C手》作為她的代表作,一直受到讀者的鐘愛,在美國“現(xiàn)代文庫”所評出的“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中列第17位。她后來又出版了長篇小說《金色眼睛的映像》、《婚禮的成員》和《沒有指針的鐘》,以及若干短篇小說,如《傷心咖啡館之歌》。麥卡勒斯擅長描寫邊緣人物,尤其是身心有殘疾的人物;作品大多圍繞愛、孤獨和疏離的主題,筆觸細膩,悲天憫人。

        1941年出版的《金色眼睛的映像》(以下簡稱為《映像》)是麥卡勒斯的第二部長篇小說。

        正如麥卡勒斯的大部分作品一樣,本書的場景設定在美國南方腹地(the deep south)。所有故事都發(fā)生在佐治亞州的一個軍營中,時間設定是20世紀30年代。小說一開始就點出中心事件——發(fā)生在和平時期的軍營中的一樁謀殺案:“這出悲劇的當事人有:兩名軍官、一位士兵、兩個女人、一個菲律賓人和一匹馬?!?[1]2

        兩名軍官分別是潘德騰上尉和蘭頓少校,士兵是二等兵威廉姆斯,兩個女人分別是潘德騰的妻子利奧諾拉和蘭頓的妻子艾莉森。菲律賓人安納克萊托是蘭頓家的男仆,“火鳥”是利奧諾拉的愛馬,由威廉姆斯看護。幾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在南方軍營這個封閉的人性孤島上演了一幕幕欲望的纏斗、愛恨的糾葛。在潘德騰的一聲槍響中,威廉姆斯死去,小說戛然而止,一切都結(jié)束了。

        麥卡勒斯的這部新作出版后頗受爭議。著名劇作家、麥卡勒斯好友田納西·威廉姆斯認為這部小說比《獵手》更優(yōu)秀[2],但它也受到了不少批評,如德文波特(Basil Devonport)認為,這部小說與《獵手》比起來差距很大,人物關(guān)系過于糾結(jié)雜亂,情節(jié)突兀,作者過度關(guān)注畸零人的病態(tài)(Obsession with the grotesque),令人感到不適,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本書“語言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功力[3]?!东C手》的評論文章多使用精神分析和女性主義文論分析這部作品,本文以作品中的象征符號為突破口,通過原型分析為鑒賞這部作品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二“童話”的形式與原型

        麥卡勒斯在創(chuàng)作本書時,同時正專注于《獵手》一書的寫作。她后來告訴她的編輯,寫作《映像》,“純粹是為了好玩,就像吃糖果那么容易”?!队诚瘛繁凰Q為“我的童話”,它不僅成了她在寫作《啞巴》(即《獵手》一書原名)漫長沉悶的勞動之余的調(diào)劑,而且具有“治療性”[4]98。麥卡勒斯提到的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體驗很有意義?!巴挕币辉~描述《映像》一書簡潔、清澈的語言恰如其分,而且揭示了本書的內(nèi)涵——這不是一部普通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只反映一時一地的世態(tài)人情,而是一部具有鮮明符號和象征意味的人類寓言,帶有強烈的原型意味。

        在文學批評中,原型這一術(shù)語是指在范圍廣泛的各種文學作品,以及神話、夢幻、甚至社會禮儀中反復顯現(xiàn)并可識別的敘事策略、行為模式、人物類型、主題和意象。神話、童話、民間傳說等比高超的藝術(shù)作品更接近原型。文學作品中常常追溯的原型主題、形象和人物包括死而復生、地獄行、升天堂、尋找圣父、天堂—地獄的形象、普羅米修斯式的反叛英雄、替罪羊、地母神、致命的女人等。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結(jié)合精神分析理論提出“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促進了原型理論的發(fā)展。個人無意識即情結(jié)(complex),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涵則是原型(archetype)。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原型,如母親原型、孩子原型、精靈原型和重生原型等。諾斯諾普·弗萊在《批評的解剖》中又進一步發(fā)展了原型理論,認為文學作品在整體上構(gòu)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體系,它產(chǎn)生于人類想象力的歷史積累,把異化的陌生的自然界同原型模式結(jié)合起來,以滿足人類持久的欲望和需求[5]。

        《映像》正是這樣一部富有原型意味的杰出“童話”,但它有別于傳統(tǒng)的兒童故事,是反映成人社會的一部冷峻的黑色童話。

        三、主要人物原型分析

        小說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都代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原型。潘德騰上尉和二等兵威廉姆斯是小說的靈魂人物,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構(gòu)成了小說的核心沖突。與之對應的,是利奧諾拉和艾莉森兩個女性角色,她們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豐滿。安納克萊托出現(xiàn)不多,但也代表一種原型。

        1.潘德騰:英雄(Hero)與反英雄(Anti—hero)

        潘德騰上尉博學多聞,品位優(yōu)雅,通曉三種語言。他在軍校任教,能力被人稱道,前程似錦。他勤于學習,每晚閱讀寫作直至凌晨。他似乎正是理想的“文藝復興人”。然而,麥卡勒斯尖銳地諷刺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懦弱:“一生中他的頭腦里從來沒有過任何自己的想法。一個想法的生成需要兩種以上已知事實的合成,而上尉沒有勇氣這么做?!盵1]12

        潘德騰上尉是一個“擁有兩種性別的敏感,卻缺乏兩種性格的活力”的人[1]11。他之所以厭惡艾莉森,甚至惡毒地編造關(guān)于她的笑話,是因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投射:虛弱,缺乏活力的知識分子。他常常被妻子的情人吸引,但他身上強大的超我壓抑著本我,使他羞于承認這種可悲的欲望。潘德騰雖然虛弱、可恥,仿佛一個典型的“反英雄”,但作者對他也不乏同情和肯定,讓他在書中經(jīng)歷了一次重要的成長和轉(zhuǎn)變:他騎著失控的“火鳥”在保護區(qū)狂奔時,驚慌莫名,精疲力竭,臉也被嚴重劃傷,但當他“有了放棄生命的念頭”時,忽然感受到了“巨大的狂喜”,“無所畏懼”[1]78—79。此后,他逐漸能承認自己對威廉姆斯的欲念,盡管這種欲念被普遍認為是可恥的。這種瀕死體驗,“死而復生”的經(jīng)歷,仿佛是上帝對他的點撥,也是英雄原型在冒險中的普遍經(jīng)歷。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鄰居蘭頓少校。蘭頓親切隨和,頗有人緣,但在智識和心靈方面,蘭頓十分膚淺,缺乏反思、共情的能力,只知道按照習俗生活,完成自己的社會角色,滿口“愛國”、“責任”、“男子漢”的陳詞濫調(diào),是作品中最平面、最無趣的角色。兩人關(guān)于“常態(tài)”的爭論,體現(xiàn)了他們觀念上的巨大差異。潘德騰反問蘭頓,是否為了符合常態(tài)應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扭曲天性;任何成功如果以不符常態(tài)為代價,是否就是不道德的?蘭頓毫不猶豫地回答“是”,而潘德騰諷刺了這種看法[1]134—135。

        不幸的是,潘德騰對自己欲望的認同和接受來得太晚,無法冷靜地面對它。當他最后出于嫉妒殺死了威廉姆斯時,“他身上古怪而粗糙的外衣令他看起來像是一個被趕出來的落魄修道士”[1]151,這一形象強烈地暗示了潘德騰作為犧牲者的角色,如同一位苦行僧最終成為了殉道者,為自己“不符常態(tài)”的欲望和觀念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最終別無他法,只能訴諸暴力表達自己的欲望,對雙方都造成了悲劇性的毀滅。

        2.威廉姆斯:并不無辜的替罪羊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很容易把威廉姆斯和“本我”等同起來。從原型分析的角度,他既象征著還未被文明玷污、馴服的自然,又不能完全脫離文化而存在,是一個典型的“替罪羊。

        弗萊在《批評的解剖》中闡釋了“替罪羊”(the scapegoat)這個重要原型在文學作品中的意義。他認為,替罪羊是無辜的或是有罪的。說他無辜,是指他所遭受的不幸大大超過他的所作所為應得的報應……說他有罪,是指他是一個罪惡社會的成員;或者說,在他所生活的世界中,類似的不公正構(gòu)成生存的無法回避的一部分[6]60—61。

        威廉姆斯的形象塑造,強調(diào)他的原始、神秘,作者多次將他與野生動物和土著人比較。如:

        ……他曬黑的圓臉帶著標志性的、戒備的無辜表情。他的眼睛是琥珀和褐色的奇妙混合,有一種通常在動物眼睛里才有的無聲眼神。一眼看去,二等兵威廉姆斯的姿態(tài)有點笨重和笨拙。然而這是一種錯覺;他動起來時的敏捷和沉默如同野獸或是賊……他的手很小,骨節(jié)靈巧,卻非常強壯。

        二等兵威廉姆斯不抽煙,不喝酒,不偷情,不賭博。在營房里,他不和人來往,在別人眼里他多少是一個謎……除了騎馬,二等兵威廉姆斯對為士兵們提供的體育項目毫無興趣。從來沒有人在體育館或游泳池看見過他……[1]2—3

        在艾莉森眼中,“他長著高更筆下土著人那古怪和專注的面孔”[1]51。威廉姆斯對利奧諾拉的眷戀是純潔的,是對母愛的一種變相的追求。然而,潘德騰對他的迷戀和占有欲,使得他發(fā)現(xiàn)窺視利奧諾拉的士兵是威廉姆斯時,出于嫉妒和憤怒,連開兩槍將他殺死。威廉姆斯臨死時并沒有意識到危險,身體仍“帶著暖洋洋的動物般的愜意”,“嚴肅的面孔沒有改變,他那曬黑了的手心向上放在了地毯上”[1]151。這正是無辜的替罪羊獻祭的姿態(tài)。

        然而,威廉姆斯并不能完全避免沾染上文明的惡。他出身于南方貧困白人農(nóng)民家庭,家庭中沒有女性。他在物質(zhì)和精神都十分匱乏的環(huán)境下長大,所受到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父親在教堂里帶有強烈的“厭女癥”色彩的布道:“父親說女人身上攜帶致命的傳染病菌,會令男人目盲,腿瘸,死后注定要下地獄?!盵1]21這種教育使恐懼深入他的心中,使他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自然之子,天真無辜的羔羊。

        威廉姆斯入伍前生活在社會底層,作為一個普通士兵,他在軍營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也是一個被驅(qū)遣、被壓制的底層角色。但他既是等級制度的受害者,又是施暴者,手上也沾染過鮮血。在農(nóng)場時,他曾為一噸肥料與一個黑人發(fā)生爭執(zhí),沖動之下殺死了他,并將他的尸體埋在廢棄的石場。[1]106

        威廉姆斯就像人類的始祖,原始、淳樸,卻是有罪的。他既是偷食禁果的亞當,又是殺死弟弟,犯下“第一樁謀殺”的該隱。麥卡勒斯生長在南方腹地,在那里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她對大蕭條時期那里貧困、凋敝,種族歧視泛濫的情況非常了解。她曾說:“對于許多孑然一身的南方窮人而言,唯一擁有的驕傲就是——他是個貨真價實的白人。當一個人的自尊心被如此低劣地貶低時,這個人又該怎么學會愛呢?”[7]威廉姆斯這個底層白人為生計與黑人產(chǎn)生爭端并殺死了他這個細節(jié),既反映了麥卡勒斯對現(xiàn)實中種族歧視和暴力的批判,又體現(xiàn)了她對生活在不幸的社會中的人們的悲憫。

        威廉姆斯很典型地體現(xiàn)了“替罪羊”原型。然而,他的死,是否意味著所有的罪惡得到了清算,社會獲得了凈化?顯然,作者是悲觀的。

        3.利奧諾拉:“弱智”的女神、蒙昧的母親

        利奧諾拉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之一。她豐滿美麗,光彩照人,擅長騎術(shù),喜歡宴游玩樂,是一個典型的“南方淑女”(southern belle)。小說中幾乎所有男性都為她傾倒,如她的情人蘭頓少校欣賞、迷戀她,其他軍官也常對她大獻殷勤;甚至在馬廄工作的普通士兵,也仰慕她騎馬的風采,不稱其為“潘德騰太太”,而稱其為“夫人”(The Lady)。二等兵威廉姆斯偶然瞥見了利奧諾拉的裸體,立即為此深深迷戀,并多次在晚上進入她的臥室,蹲在床邊凝視她;漸漸地,利奧諾拉的美麗和溫柔,使他原來對女性所固有的厭惡和恐懼消失了。

        利奧諾拉充滿了女性的原始生命力,如同榮格理論中“阿尼瑪”的化身。小說的中也多次暗示了這一點。利奧諾拉(Leonora)的名字來自拉丁文,意思是“光芒”,體現(xiàn)了她的熱情和活力。她和善溫柔,具有天生的母性氣質(zhì),“臉上帶著圣母馬利亞般的茫然的平靜”[1]7。又如士兵們對她的尊稱——“夫人(The Lady)”[1]25,正是基督徒對圣母的尊稱之一(如Madonna)。她又是悲劇制造者之一,使潘德騰和威廉姆斯走向毀滅:潘德騰最終發(fā)現(xiàn)了威廉姆斯的秘密,出于嫉妒將他射殺——體現(xiàn)了她作為“致命女性”(the fatal woman),或母親原型中誘惑女性(the temptress)的一面[8]67—68。

        然而,利奧諾拉這個人物不但是一個“母性”的符號,而且有著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與她的美麗溫柔相應的,同樣強烈的特征,是她的蒙昧、智識上的欠缺和自我意識的缺乏。她“有點弱智”,連簡單計算、寫感謝信都十分困難,自然無法理解丈夫這個拘謹、壓抑的知識分子;她是蒙昧的,完全不知道威廉姆斯多次窺視她,而丈夫?qū)ν匪巩a(chǎn)生的瘋狂迷戀,她更是毫不知情。利奧諾拉看似被眾人追捧,實則被嚴重物化。丈夫并不愛她,甚至常常難以忍受她的任性和活力,卻能長期與她維持婚姻,因為他只視她為一只美麗的寵物或野獸。膚淺的蘭頓少校因為她的弱智而“更愛她”,只當她是逃離冷漠婚姻的避難所。作者還頗具匠心地多次將利奧諾拉與食物聯(lián)系在一起:她和蘭頓都是饕餮之徒,熱愛口味濃重的食物;探望艾莉森時大談宴會食物和打獵;威廉姆斯在她臥室窺視時忍不住把她沒吃完的雞腿啃了一口等。有學者指出,她貪婪的食欲象征著她充滿性欲的身體[9]。利奧諾拉與食物的聯(lián)系,既體現(xiàn)了她的物質(zhì)性,又象征了她的物化。

        亨利·亞當斯曾頗有見地地指出,歐洲各國崇拜圣母、維納斯等圣女或女神,敬畏其象征的女性力量,而清教徒色彩濃重的美國卻出現(xiàn)了文化斷層,沒有女神崇拜的傳統(tǒng),也沒有出現(xiàn)自己的“圣母”,女性只是被憐憫和輕視的對象[10]。作者喜愛利奧諾拉這個人物,卻也不乏嘲諷。在小說中南方軍營所象征的封閉、壓抑、反智的社會中,必然只能產(chǎn)生她這種蒙昧、弱智的“圣母”,空有美貌風情,而缺乏精神性的維度和指向。因此,她無法完成母親原型,不具備拯救的力量。

        4.艾莉森:衰弱的母親與卡珊德拉

        小說中另一個重要的女性艾莉森,一出場便與利奧諾拉形成鮮明對比。艾莉森是蘭頓少校孱弱多病的妻子,雖然比利奧諾拉小兩歲,卻遠不如她美麗,甚至顯得比她更老。她有學識,曾教授過拉丁文,喜愛閱讀和古典音樂,與俗氣世故的丈夫格格不入。自從幼女去世后,兩人關(guān)系變得冷漠。長期的心情郁結(jié)使她纏綿病榻,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很依賴住家男仆安納克萊托。

        初看上去艾莉森似乎只是利奧諾拉的陪襯,是一個缺乏原始活力和女性魅力的知識女性。但艾莉森的形象并非如此簡單。偉大母親的原型(Great Mother)不僅體現(xiàn)在利奧諾拉身上,而且體現(xiàn)在艾莉森身上。

        如果說利奧諾拉代表的是母親原型原始的肉體活力和蒙昧的性能量的話,那么艾莉森則代表母親原型的溫柔和養(yǎng)育的特質(zhì)。艾莉森珍惜生命,喜歡小動物。她與丈夫一起打獵時,不忍殺死小鳥;能與犁田的劣馬親近,并騎上它;她對女兒十分疼愛,自從她夭折后一直郁郁寡歡;她欣賞遭到輕視的威恩切克中尉,關(guān)心、保護陪伴她的男仆安納克萊托。

        然而,艾莉森的形象深度不僅體現(xiàn)在母親原型上,還代表另一個重要的女性原型,即卡珊德拉原型(Cassandra Archetype)??ㄉ旱吕翘芈逡羾跗绽锇⒛λ怪彩且晃患浪?,具有預知后事的能力。由于她拒絕了阿波羅的求愛,阿波羅一怒之下對她施予法力,使她的話沒人相信。她預言了特洛伊的毀滅,勸說不要讓木馬進城,然而所有人,包括她的父兄在內(nèi),都不相信她的忠告。特洛伊被攻陷后,希臘聯(lián)軍的領袖阿伽門農(nóng)將她作為戰(zhàn)俘和情婦帶回希臘。她預知阿伽門農(nóng)會被妻子殺死,也沒人相信。阿伽門農(nóng)回家后,果然被早已背叛他的妻子聯(lián)合情人一起殺害,而卡珊德拉也難逃其毒手。卡珊德拉作為一個女性原型,最早由心理學家克萊恩(Melanie Klein)提出。這個有智慧卻遭排斥的女性原型,體現(xiàn)了人類對非理性的智慧的不信任和懷疑、逃避,拒絕承認事物平靜的表面下隱藏的危機[11]。

        聰慧敏感的艾莉森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她早早感受到軍營里令人窒息的壓抑氣氛,多次想逃離而未成功。她最先看到有人進出潘德騰家門,卻被其他人當成她的幻覺。當她有一天晚上跟著他進入,原以為是她的丈夫與利奧諾拉偷情,卻發(fā)現(xiàn)是一個普通士兵蹲在利奧諾拉床邊。她把消息告訴了潘德騰上尉,上尉雖然心存疑慮卻選擇逃避,強行將她拉回家?;丶液螅嬖V蘭頓,利奧諾拉不僅背叛了丈夫而且背叛了他,他卻完全不信,認為是偏執(zhí)、幻覺和歇斯底里使她出現(xiàn)了錯覺。艾莉森窺視到了部分真相,卻沒人愿意相信她。蘭頓斷定她精神失常,請醫(yī)生給她診斷,醫(yī)生們都認為她已經(jīng)發(fā)瘋,于是蘭頓很快就把她送進了一家高級療養(yǎng)院。在她到達療養(yǎng)院的當晚,艾莉森雖然身體虛弱,傷心絕望,卻仍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她與丈夫、安納克萊托一起共進晚餐,是小說中令人難忘的一幕:

        她(艾莉森)在桌邊坐下,游移的目光長久得凝視著這間屋子。她的眼睛還像以往那樣漆黑和敏銳,審視著坐在其他桌子旁邊的所有人。最后她帶著一絲苦澀輕輕地說:“我的上帝,多么上流的一群人?。 盵1]126

        這里艾莉森依然是痛苦的,更是清醒的,她十分清楚自己絕望的處境。她稱呼精神病人那富有諷刺性的話語,“多么上流的一群人(what a choice crew!)”既是她個人激憤之語,又仿佛是對人類生活的荒誕無聊的尖刻嘲弄。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艾莉森的悲劇是必然的,體現(xiàn)了知識女性在壓抑、反智的社會的普遍處境。艾莉森富有知性、智性,丈夫卻不能理解、欣賞。當艾莉森由于身心重創(chuàng),失去了女性的吸引力后,他便放棄了與她的交流。她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intellectual),這一點與潘德騰類似。他們都試圖過一種“頭腦的生活”(a life of the mind),但這種以知識為主的生活,并不能使他們?nèi)绻畔ED哲人認為的那樣達到終極的幸福,而只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逃避,一種對肉身沉重的壓抑。

        艾莉森在小說結(jié)構(gòu)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安納克萊托在艾莉森面前畫了一只孔雀,當他搜尋著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孔雀眼睛里的映像時,艾莉森立刻點出“怪誕(grotesque)”一詞[1]101?!肮终Q”不僅是《映像》一書的關(guān)鍵詞,而且是麥卡勒斯作品中人物的共性。由于人物的欲望不可言說,被扔進無意識,各種扭曲壓抑的人格呈現(xiàn)出種種生理或心理的殘疾。利奧諾拉的蒙昧、潘德騰的壓抑僵化和同性戀傾向、蘭頓的淺薄無聊、艾莉森自己的多病和傷殘,無一不體現(xiàn)這種病態(tài)的“怪誕”。

        為什么小說中這些宛如“頓悟(epiphany)”的話語都由艾莉森說出?或許是因為作者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自己難免部分代入這個角色:麥克勒斯本人也是身體孱弱,熱愛文藝,尤其是音樂。在小說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她和丈夫利夫斯正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小城鎮(zhèn)法耶特維爾。他們搬到此地后的生活一直很艱難,與鄰居們格格不入,十分孤獨。尤其是麥卡勒斯,幾乎處在徹底的隔絕和孤立中,并且開始對婚姻感到幻滅。她的處境一如艾莉森在軍營中的處境[4]90—91。

        然而,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麥卡勒斯選擇讓艾莉森說出這些尖銳的話語,是符合人物形象和小說結(jié)構(gòu)的。艾莉森既不像利奧諾拉和蘭頓那樣膚淺,只按照習俗生活,更不像威廉姆斯,只受本能和激情驅(qū)使。她深深體會到生活的痛苦和荒誕,卻不像潘德騰那樣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唯有她一人能以冷眼看待、超越這種痛苦和荒誕??上У氖?,艾莉森進入療養(yǎng)院第二天晚上即心臟病發(fā)作死去。她的死打破了四人之間脆弱的平衡。蘭頓終日長吁短嘆,利奧諾拉在喪禮之后“噤若寒蟬”,潘德騰也倍感無聊,感覺“如今這幢房子里彌漫著死亡的氣息”,“似乎不僅僅是艾莉森死了,甚至他們剩下三個人的生命也以某種神秘的方式走到了盡頭”[1]136—139。被排斥的艾莉森實際上是紐帶和維系,當她這位唯一清醒的智者死去了,所有人都只能被激情推動著,一步步走向悲劇。

        艾莉森的悲劇在于,作為小說中唯一兼具慈愛和智慧的人物,她的愛與智得不到欣賞和重視,反而使她受到更嚴重的孤立和蔑視。艾莉森被迫成為一個無力的角色,喪失了拯救其他人的可能性。

        5.安納克萊托:陰影與小丑原型

        安納克萊托是菲律賓人,孤兒。十歲時,艾莉森收留了他,從此他對艾莉森忠心耿耿,后來陪艾莉森回到了美國。艾莉森結(jié)婚生女、臥病在床時,他一直在她身邊照顧。安納克萊托為人靈巧,高傲自戀,對女主人以外的所有人都不屑一顧。他作弄蘭頓,用面粉涂他的靴子;在院子里放石頭試圖絆倒蘭頓和潘德騰夫婦;他熱愛藝術(shù),有才華但無長性,給人以飄忽輕浮的印象。

        榮格提出了一個獨特的原型:“騙子”(the trickster),或稱為“小丑”原型。這是一個古老的原型,在神話中廣泛存在,如希臘神話中的赫爾墨斯。小丑原型喜歡狡詐的玩笑和不懷好意的惡作劇、會變身法術(shù)、具有半獸半神的雙重性——正如安納克萊托被蘭頓稱為“猴子”。當然,“騙子/小丑”并不完全是一個負面的原型,它也有積極意義。他通常是智者的先驅(qū),如莎士比亞戲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小丑弄臣(the fool)形象。有時他還能拯救英雄[8]202—204。安納克萊托的洞察力、靈活和忠誠反映了小丑人格的積極一面。但他的個性不完善,缺乏獨立性,他依附于艾莉森,通常與她一起出現(xiàn),艾莉森死后就徹底消失了。這也是小丑原型的特征之一,與不能完全獨立的陰影人格(Shadow personality)相關(guān)。

        安納克萊托的“他者”特征——亞洲人,孤兒,來自殖民地,帶有異國情調(diào)的名字,使他成為邊緣人物,是被主流社會的代表蘭頓嘲弄,并試圖加以控制和改造的對象。安納克萊托最終逃離了這個孤島,但他的命運仍是茫然不可知的。正如其他人物一樣,他未能成為救贖的因素,而成了悲劇的一部分。

        四、其他原型和象征

        小說除了對人物的刻畫充滿了強烈的原型意味以外,背景描寫中也充滿了關(guān)于自然和動物的原型。它們不僅烘托人物、渲染氣氛,而且自身具有濃重的象征意味,是這部“童話”的重要元素,從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原型。

        利奧諾拉的愛馬“火鳥”顯然是生命力、或本我的象征,也象征著被部分馴化的自然。軍營旁邊的自然保護區(qū)是小說中許多場景和動作發(fā)生的場所,有著重要的象征意味。威廉姆斯喜歡一個人偷偷來此地曬太陽、騎馬,自然保護區(qū)也就有了伊甸園的意味。潘德騰騎馬偶然闖入其中,看到了裸體的威廉姆斯。“闖入伊甸園”這一事件象征著不可避免的災禍:這次宿命的相遇,不僅預示著威廉姆斯的滅頂之災,而且給潘德騰上尉帶來了徹底的毀滅。

        對天氣的描寫在文中頻繁出現(xiàn)。季節(jié)的更替——從溫暖和煦的仲秋到蕭索肅殺的初冬,正如悲劇沿著不可逆轉(zhuǎn)的方向發(fā)展著,最終以死亡和毀滅告終??栔赋?,自然在本書中的角色,呈現(xiàn)著哥特故事的模式,給本書增加了宿命論的元素。作品中隨處可見光和影的對比,秋季艷麗張揚的色彩(文中曾多次描述楓葉,威廉姆斯喜歡坐在兩棵楓樹旁的長椅上)漸漸讓位于冬天沉重凜冽的寒風(威廉姆斯被殺當晚天氣轉(zhuǎn)寒,下著大雨)[12]40—41。弗萊富有想象力地將自然的四季和文學作品中的四種基本體裁對應起來:春天—喜劇,夏天—傳奇,秋天—悲劇,冬天—諷刺。[6]本書正是綜合了悲劇和諷刺元素的一部杰作。潘德騰、威廉姆斯、艾莉森的毀滅帶有悲劇色彩,而小說選擇無所不在的全知全能視角,講述者刻意與人物保持的距離,拒絕評判,則是諷刺作品的常用手法。

        小說標題《金色眼睛的映像》中的“金色眼睛”也是一個深刻的象征。它究竟指的是誰的眼睛?最明顯的答案莫過于安納克萊托畫的孔雀額頭中那只碩大的金色眼睛。然而,它卻未必具體指這只華麗而恐怖的孔雀眼。作者故意模糊處理,反復使用“眼睛”這個意象:威廉姆斯大大的“琥珀色”眼睛、“火鳥”的“紫色”眼睛等。這只眼睛冷漠地凝視著,穿透一切,恍若“上帝之眼”。潘德騰和艾莉森都曾在凝視它時看到了殘酷的真相——殘缺怪異的自我,強烈猙獰的渴望,無法得到回應的愛欲,以及空虛無望的人生。

        五、結(jié)語

        《金色眼睛的映像》是麥卡勒斯的重要作品,也是一部經(jīng)常被低估的作品。它的感染力來自于它清澈簡練的語言、高超的敘述技巧和節(jié)奏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但根本上來自于它看似簡單實則復雜深刻的“童話”形式。它將原型融合到人物塑造中,使作品既有了現(xiàn)實意義,又有了歷史和文化的維度。作品在冷峻地剖析人物內(nèi)心的同時觸動了讀者的無意識,探討了文明中廣泛存在的壓抑現(xiàn)象,使其獲得了廣泛的共鳴。

        麥卡勒斯是悲觀的,但不是冷漠的。對她筆下這群困獸一般的人物,她不無譏諷,但仍是悲天憫人、飽含同情的。盡管這是一部有著超現(xiàn)實元素的作品,但作者塑造了富有張力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對人類境況的理解: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各種愛欲糾葛,但他們的心靈終究是隔絕的,愛往往無法獲得被愛者的回報。

        正如評論家昂特梅耶所言,這部小說是麥卡勒斯“簡單和黑色洞見的奇妙結(jié)合”[4]115,是一部當之無愧的杰作:

        故事始于某種像生命本身那樣沒有計劃和不可避免的內(nèi)在沖動……流淌于字里行間,帶著奇異和邪惡的轉(zhuǎn)折以及突如其來的幽默閃光,但最終流向它必然的但不可預測的終點。我發(fā)現(xiàn)它完全不同于我們時代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任何東西。它是在美國寫出的最引人注目、最不可思議的小說之一[4]144。

        參考文獻:

        [1]卡森·麥卡勒斯著.陳黎譯.金色眼睛的映像[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

        [2]Williams,Tennessee,“Introduction”,in Carson McCullers,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New York:Bantam,1950:xi.

        [3]Davenport,Basil.Review on McCullers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The Sunday Review.[J].1941-2-22: 13 http://www.unz.org/Pub/SaturdayRev—1941feb22—00012a03.

        [4]弗吉尼亞·斯潘塞·卡爾著.馮曉明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

        [5][美]M.H.艾布拉姆斯著.吳松江等編譯.文學術(shù)語詞典(中英對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5-27.

        [6]諾斯羅普·弗萊著.陳慧等譯.批評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231.

        [7]卡森·麥卡勒斯著.文澤爾譯.抵押出去的心[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208.

        [8][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著.徐德林譯.原型與集體無意識[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

        [9]謝崇林.食物與哥特化的身體:《金色眼睛的映像》中主體性的構(gòu)建[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Vol9,No.12:134-137.

        [10]亨利·亞當斯著.周榮勝,嚴平譯.亨利·亞當斯的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410-411.

        [11]Klein,Melanie.Envy and Gratitude–And Other Works 1946–1963[M].London:Hogarth Press,1975:295.

        [12]Carr,Virginia Spencer.Understanding Carson McCullers.[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

        久久亚洲精彩无码天堂 | 强奸乱伦影音先锋| 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高清| 自拍偷区亚洲综合第一页|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男同志gay 片可播放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欧美成人a在线网站|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无吗av一区二区| 欧美私人情侣网站| 亚洲黄视频| 网红极品女神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主播性色av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闺蜜 |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7194中文乱码一二三四芒果|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 伊人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综合 在线 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911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人妖伦理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 亚洲综合欧美日本另类激情|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一区二区|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人妻无码在线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我射av大全| 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 а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