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順江
眾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登月第一人,可他卻聲稱自己只是一個“替身”而已,讓人匪夷所思。原來,這是一段聲情并茂的Youtube視頻,讓阿姆斯特朗本人都幾乎相信,自己從來沒有登上過月球。這一爆炸性新聞立即引起諸多媒體的關注,孟加拉國的《團結日報》《每日星報》都以“阿姆斯特朗否認登陸月球”為題進行了大篇幅報道。
就在這邊轟轟烈烈地熱議首登月球到底是誰時,那邊又傳出這樣一則新聞:“2012年世界最性感男人”評選結果出爐。這一“新聞”被不少媒體信以為真地轉載,引來網民笑聲一片。
這得從這些新聞的發(fā)布者說起。原來這是一家專愛撒謊的媒體,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聞騙子之一,它以編造假新聞、提供諷刺文章為特色,創(chuàng)刊24年來長久不衰,而且在紙媒日漸衰落的今天逆襲上漲,打造了一個特殊的傳媒帝國。它就是美國的《洋蔥》。
上世紀80年代,美國麥迪遜市威斯康辛大學的食堂中,兩個大三學生凱克和約翰遜一邊吃飯,一邊嘀咕一件事。原來他們要辦一份報紙,辦報的經費已經有著落,披薩店的老板給他們提供資金??蓤蠹堅撊绾味ㄎ??兩人猶豫不定??粗掷锏难笫[三明治,望著就餐的同學們,一個念頭在凱克腦際掠過,他對約翰遜說:“咱們不如辦一份針對學生的寢室小報,取名就叫《洋蔥》,如何?”兩人一拍即合。由于詼諧幽默,深得學生喜愛,《洋蔥》發(fā)展規(guī)模越來越大,受眾越來越多。
《洋蔥》以嬉笑怒罵的方式、獨一無二的犀利、“厚顏無恥”的大膽諷刺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它總是以十二分認真的態(tài)度使原本嚴肅的新聞變得“可笑而虛假”,因此在讀者和廣告商心里它就是機智、詼諧的化身。《洋蔥》令人驚詫的不僅在于它造假的功夫了得,還在于它在造假時的那種一本正經和嚴肅端正。雖然故事是假的,但總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架勢,因此才會受到不少讀者追捧。雖然以新聞命名,但是它和新聞完全是兩碼事。實際上,它就是一場華麗的模仿秀,創(chuàng)意才是主角。
當傳統(tǒng)印刷媒體發(fā)行量減少、被迫裁員時,《洋蔥》的銷量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目前,其發(fā)行量高達69萬份,讀者四百多萬,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幽默諷刺雜志,吸引了三千多位廣告商?!堆笫[》新聞網每月點擊率高達四百萬。它的多媒體觸角四處延伸,《洋蔥》網絡電視臺ONN用五十二種語言廣播;“視聽俱樂部”主打娛樂資訊的數(shù)字化;網上商城借助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銷售一些與《洋蔥》品牌有關或與其搞怪風格相似的商品。這讓《洋蔥》賺了個缽滿盆滿。
“謊言”促成了《洋蔥》的成功。其成功的秘訣在于它的特立獨行,從人們已經厭倦了一本正經的主流新聞上做文章,讓近乎惡搞的大膽諷刺成為其吸引力。打破慣常思維,贏在了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意。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