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和中國同學一起上課很有意思,雖然不能完全聽懂,卻可以感受到中國學生學習的氛圍以及考慮問題的方式。比如有一次上課討論的話題是商務會談,我認為商務會談就應該比較正式,人人西裝革履,但中國同學卻認為一起去按摩是一種更好的形式。因為按摩中心的環(huán)境更舒適、更輕松,整個氛圍是平等的——大家都穿著同樣的浴袍!這樣一來,所有的圈套和財富都被留在了門外,對話也能更加直接。通過這件事,我發(fā)現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就能從中國式思維出發(fā)多一種角度分析了。
大二時我選修了一門戲劇理論,期末的考核不是考試,而是全班同學一起分組表演話劇。同學們給我安排了一個超級瑪麗的角色,我是留學生,從來都沒有表演過,語言也不太好,大家很體諒我,就讓我演超級瑪麗,沒有什么臺詞,只要蹦蹦跳跳吃蘑菇就行了。通過這次話劇表演,不僅讓我感受到授課模式的改變,更對中國同學的聰明勁兒和友好印象深刻:他們能把各種無厘頭的搞笑片段編在一起,讓我非常佩服。在排練的過程中我也和他們成了好朋友,到現在還經常聯系呢。
我對醫(yī)院的印象也有了180度的大轉變。我曾經有過一次不愉快的看病經歷,那次我打籃球不小心磕壞了鼻子,到醫(yī)院后發(fā)現人好多,忍痛排了很長時間的隊。好不容易輪到我了,卻發(fā)現醫(yī)生不會說英語,我指手畫腳說了老半天醫(yī)生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來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英文好的病人幫忙翻譯了一下,醫(yī)生才給我開了藥。然而拿藥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護士要身份證號,但是我只有護照,護士冷冰冰地一口回絕,開不了!我當時快要崩潰了,怎么看個病這么困難!從那之后,不到萬不得已我都不會去醫(yī)院。直到有一次,我的同學生了病,我陪著到了醫(yī)院,護士看我們中文說不利索,便直接用英文和我們交流,醫(yī)院還為外國友人開辟了就醫(yī)綠色通道,拿藥時用護照號也可以了,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去醫(yī)院看病了。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在蘇丹,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教漢語的學校越來越多了?;貒蠹词拐也坏焦ぷ?,我最起碼也可以教蘇丹人說漢語了,或者也可以教在蘇丹的中國人阿拉伯語,這在蘇丹可是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不過,我留學前就有電力公司工作經驗,顯然有更好的選擇。中國的工商管理專業(yè)很不錯,回國后我比在國內同學更有優(yōu)勢。幾年工作和實操經驗,強大的理論指導,再加上在中國這幾年,我也認識了不少電力方面的專家和企業(yè)家,積累了一些人脈資源,將來可以利用學到的管理、營銷、人力資源等知識和他們一起到蘇丹發(fā)展電力事業(yè),這既是中國經濟走出去所需要的,也是蘇丹發(fā)展經濟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