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人們在關注著課堂教學的有效乃至于高效的相關問題。小學美術教學亦不例外,人們在探究著有效和高效課堂的構建,形成有效甚至于高效教學的模式。但是,無論怎樣的教學模式都應當是我們小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如果避開小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去談什么美術教學的有效和高效恐怕亦是一種無稽之談。筆者多年從事小學美術的教學,在一定意義上使得所教學生能夠在春風化雨式的氛圍中十分樂意地去進行美術的學習活動。我是怎樣去做到這一點的呢?
一、小學美術教學的春風化雨需求我們要有正確的理念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它所反映的生活是一種可視的藝術形象,這種可視的藝術形象能夠給人們的情感帶來極大的感染力。那么從一定的意義上講,就是小學美術的教學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應當是讓小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欣賞到美,以美為前提的春風化雨式的美術教學容易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的所作所為都應當使得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取教育。因此,美術教學中我們首先必須去秉承這樣的教育理念:小學生的美術教學切切不能帶有多少強制性的條條框框,小學生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也應當是接受不了的,倘若我們的小學生不樂意接受那也不可能獲取任何效果的。所以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筆者所堅持做到的一點是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還是類似于涂涂塌塌的美術課程方面的訓練,都要求小學生感興趣。我們應當充分地意識到的是小學生畢竟只是小學生,他們不是畫家,不可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創(chuàng)舉,但當他們也在對于他們來說是有板有眼的進行美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時,則無需我們再去做些什么無用功了。竊以為我們要做的春風化雨其關鍵是在“化”字上做實和做好文章,如何去“化”出我們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又如何去“化”出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美術、學好美術的動力是我們必須要探究的,內(nèi)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其關鍵是要使學生經(jīng)常有成功的欲望,尤其要有成功的可能性來予以支撐才行。倘若學生經(jīng)常沒有成功,那么學生也就很少有其學習的興趣可言。
二、小學美術教學的春風化雨需求我們要有理想的課堂
小學美術的教學課堂應當是一種怎樣的課堂,筆者是沒有此等能力去予以界定的,也不便于言說。但是,有一點是完全可以這樣去說的,小學生的美術課堂則應當是我們學生去盡情地玩的課堂,要讓我們的小學生在玩中學美術。所以說要構建比較理想的美術課堂從某些意義上講就是要讓學生盡興地玩出美術來。小學生的美術業(yè)已不是過去的那種簡單的圖畫,它是多種內(nèi)容的結合體,它包含著學生的臨摹也包含著學生的創(chuàng)造,它既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也有學生的欣賞,這些都必然要與玩比較緊密地結合在一塊的。要想讓學生能從玩中玩出美術來,我們還必須要做到的是課堂的空間要逐步地擴充,筆者以為小學美術的課堂應當是涵蓋室內(nèi)外以前可視或者說是可玩的景物和場所,尤其是我們教室以外的東西,它們是那樣的鮮活,它們又是那樣的豐富,它們也是那樣的極富有啟迪之意義。譬如說我們讓學生站在學校的樓臺前盡情遠望,那鱗次櫛比的農(nóng)家樓房則一覽無余,學生則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好美的世界??!天空是那樣的瓦藍瓦藍,陽光是那樣的金黃金黃,農(nóng)家房屋又是那樣的金碧輝煌,這又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這是我們的學生在教室內(nèi)所無法領略到的。比如我們現(xiàn)在業(yè)已進入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讓學生走向田野像蝴蝶一樣達到“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境界,相信我們這個時候的小學生一定會和菜花共舞。因為他們真正嗅到了花香,因此而陶醉,因為他們真正見到了花形花色,更為值得我們所注意的是校園外的五彩繽紛一旦被我們學生真正的一覽無余了那么我們的學生則有了許許多多畫畫塌塌的素材題材,可以想象我們的小學生一旦拿起了畫筆將會有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局面出現(xiàn)。
三、小學美術教學的春風化雨需求我們要有科學的方法
我們可以這樣去說,小學生喜好上繪畫業(yè)已產(chǎn)生了一定的動力,但對于我們的小學生而言這動力還不是十分穩(wěn)定的,這是因為我們的小學生興趣既容易產(chǎn)生,也極為容易轉移或者說是消失。從某些層面上講幫助學生去穩(wěn)定繪畫的興趣顯得十分的重要,而根據(jù)我們小學生的特點應當說任何說教都是無動于衷的,因為他們根本上就不領這一套。他們?nèi)匀皇悄菢拥摹拔倚形宜亍???茖W的方法還應當是春風化雨式的潤物無聲,筆者在平時的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教學中注意了小學生美術學習的有效引領。譬如我們要讓學生去做些比較簡單的工藝品,雖然比較簡單,但學生畢竟只是學生,他們的思維還顯得比較簡單,小手也顯得是那樣的笨拙,有時則顯不出特色或者說是所制作的工藝品則根本上亦生動而又形象不起來的。因此,平時的教學把握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小學生的視角有其天性的一面,不去施以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而是只要學生能夠自己去看得明白,又能夠自己去很好地理解,其美術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也還是可以凸顯出來的。再比如筆者曾教過三年級學生的美術,有一堂課還讓我記憶猶新,那是教學“動物明星”的一課,筆者是這樣引領的,首先讓學生去極力回憶自己所見到的鴨子的主要部位是怎樣的形狀,并用語言去把它描述出來,其次是運用一種畫技由一種大小不等且又是許許多多的個數(shù)去把它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鴨子,學生們便妙趣橫生,一雙雙小手畫出了多個他們心中的動物明星。教育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由簡到繁地引領學生馳騁于美術學習的實踐活動,其教育教學的過程則會釋放出無限的正能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