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亞里士多德說:“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yǎng)成習慣”。的確,習慣是在無形中形成的,習慣養(yǎng)的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yǎng)的不好,則終身受其累。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更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
開家長會時,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腦子太笨了,造成學習成績不好,不知道怎么辦,其實我們都知道,這類學生大多數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智力沒多大關系。家長們只看到了表面,注重分數的高低,而沒有深入地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的分數低呢?在小學階段,知識點不難,培養(yǎng)習慣才是重中之重。馬克 吐溫說:“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樓”。正確的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榜樣的力量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作為老師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初當班主任時,我發(fā)現(xiàn)每天中午,學生到校都特別早,到校之后沒有學習的,都在樓道里、操場上追逐打鬧,為了防止學生發(fā)生意外,我曾經三令五申的告誡他們,早到校的要多看書,少打鬧,可是都無濟于事。為此我很傷腦筋。第二天,我自己準備了一本書,走到教室,認真的讀起來,很多學生看到后也都安靜下來,我偷偷地觀察他們,有的也在看書,有的在練字,雖然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怕”老師,迫于無奈坐下來看書,但是也頗見成效。以后的幾天里,我都是如此,慢慢的學生們也形成了習慣,很多學生也養(yǎng)成了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同時,我們也可以在班級里表揚那些有好習慣的學生,讓其它學生跟著學習,用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學生學習對方的好習慣。
二、開展活動
小學生好勝,喜勝厭敗。如受到教師表揚會喜形于色,受到批評則表現(xiàn)灰心喪氣。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開展一些活動,去激發(fā)他們的斗志,形成好習慣。記得,一次接近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班有幾個節(jié)目,好多學生只注重了表演節(jié)目,而忘記了學習,作業(yè)書寫很潦草,眼見也接近學期末了,我很是著急,所以就開了一次班會,題目就是“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并開展了“我是書法家”活動,要求不高,每天中午認真寫一首古詩,書寫認真的貼在走廊的墻壁上,很多學生表現(xiàn)都很好,慢慢的我發(fā)展成了寫作業(yè),書寫好的作業(yè)本,放在門口的桌子上,讓來回走動的人去欣賞,這樣學生自然就形成了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三、小組的力量
可以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強化習慣養(yǎng)成。我們可以在班級里建立小組,由小組長安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比如,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我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表現(xiàn)好的就獎勵這個組一朵小紅花,看看那個組,得到的多,每個小學生都有一種集體榮譽感,如果有個別違反紀律的,小組成員可以互相監(jiān)督和提醒。要鼓勵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并鼓勵學生與以前的自己賽一賽,與同學賽一賽。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定能夠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四、調動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小學生大多有一種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但由于有的孩子性格靦腆、害羞、怕開口,導致上課時不愛思考和提問,從而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而素質教育要求全體學生都應該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幫助這些學生掃除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即使是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要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例如:在英語課上,有的小學生怕讀錯單詞,所以懶的開口,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十分精心的組織教學,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融入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此外,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一些全體參與的機會,例如“我是小老師”、“我是小小演說家”等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上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浪花、激發(fā)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讓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反復強化中成自然。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和強化。貫徹落實到整個學期的始終,使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反復強化中定型。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認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與生活的環(huán)境中,抓住一點一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使他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