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谷花
在教育創(chuàng)新的大環(huán)境下,面對新課改,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班主任的角色已發(fā)生了新的變化。班主任應該而且必須拋棄班主任工作那些陳舊觀念,樹立班主任工作新理念。
一、樹立發(fā)展性學生評價觀
1. 評價功能從注重學生在班級中所處的位置轉向反饋與激勵。班主任不能把學生在班中排名次,而應反饋學生發(fā)展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成績與問題,激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和成績,鼓勵學生克服缺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
2. 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yè)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fā)展?jié)撃?。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人們常常以考試分數評價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班主任的評價觀,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優(yōu)秀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是后進生,這種評價觀是不可取的,對學生的發(fā)展不利,必須拋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考察與評價。
3. 評價技術從過分強調量化轉向質的分析。學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堋€性特征、愛好特長、道德品質、行為表現都不相同,用量化評價試圖把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不但無法從本質上保證對客觀事物的界定,而且會丟失了教育中最根本的最有意義的內容。班主任應通過多渠道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品行、個性等方面進行觀察,分析、評價,引導學生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
4. 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傳統的評價觀,是班主任在學期或學年結束時對學生的評價,評價主體是單一的。發(fā)展性學生評價觀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不只是局限于班主任,而且包括學生家長、科任老師、同班同學和學生本人,尤其強調學生本人自評和同學之間互評,把班主任單一化的評價主體變成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使學生從歷來被“固化”的被評價者轉向主動參與的評價者。
二、樹立以生為本育人觀
以生為本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以生為本的育人觀強調班主任工作的始點是學生,終點也是學生。有利于全班學生全面而持續(xù)的發(fā)展是班主任工作目標的唯一主題。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體現于班主任工作之中。首先,班主任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把班主任工作從“以事為中心”轉移到“以人為中心”,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允許學生有個人自我發(fā)展的個性化目標,并引導學生把個性化目標整合到集體發(fā)展目標之中,從多種角度尋找與學生個體相適應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切入點來組織班級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能在活動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自身的價值。其次,要高度尊重學生,把人際關系從“上下關系”轉移到“平等關系”,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班主任要有民主意識,實行民主治班,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自覺投入班級管理活動中去,為實現班級管理目標努力奮斗。再次,要全面依靠學生,把班級管理工作從“依靠幾個班干部”轉向“依靠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力量。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無可非議,但班級管理工作不是依靠幾個班干部就能做好,而是依靠全體學生一齊參與,群策群力,朝著班級管理目標共同奮斗,才能成功。總而言之,以生為本的精神實質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生為本的思想代表了現代班主任的共識,是一種新的理念。
三、樹立學生主體觀
學生的自主性。首先,表現在他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有明確的班級活動目標和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能夠在班主任的啟發(fā)引導下獨立地開展班級活動。其次,表現在他能夠把自己看作教育的對象,對班級管理工作進行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并主動接受教育影響,積極配合班主任和全體班級成員共同把班級工作搞好。所以,班主任要為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條件,促使學生主動內化,真正成為班級活動的主體。
學生的能動性。首先,表現在他能夠根據班主任的要求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努力為班集體工作。其次,表現在他能夠在班級管理活動中,自覺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克服達到班級管理目標的障礙。再次,表現在他能夠以自己已有的經驗,主動地同化各種教育的影響,對各種教育影響進行加工、改造,并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有選擇地把它們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
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表現為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對自身的超越。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身,實現自身的超越。在現代社會里,創(chuàng)造已成為人的最高需要,也是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追求。為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性,班主任要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提供創(chuàng)造機會,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
四、樹立大德育觀
大德育是針對狹義的德育而言,大德育不僅包括德育的內容,而且包括德育的方式方法、德育的主體和德育的途徑等多方面。班主任的大德育觀,是班主任一種與時俱進的德育新理念,也是班主任整合各種德育力量,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優(yōu)化配置各種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種新理念。班主任大德育觀具有以下幾層涵義:第一,全方位育人。首先課內課外一起抓,既抓課堂教學(包括班會課)育人,又抓課外活動育人。其次校內校外一起抓,既抓校內各項工作教育學生,又抓校外(包括家庭和社會)各項活動教育學生。第二,全員育人。教育學生,人人有責;促進學生發(fā)展成才,靠人人參與。班主任作為一個班學生的組織者,要善于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股力量整合起來,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等四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把各科任老師的多元教育力量整合起來,統一為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服務,發(fā)揮全員參與育人的作用。第三,全過程育人。學校是育人的基地,班主任是育人的骨干,必須把育人工作貫穿于學?;顒雍桶嘀魅喂ぷ鞯娜^程。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學生從入學受教育到畢業(yè)離校走向社會,都應該得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班主任要把學生的發(fā)展看作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為人師表,教給學生不斷社會化的方法。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