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華
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要達到這個目標,僅僅依靠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領(lǐng)是無法實現(xiàn)的。任何一種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千錘百煉,任何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也都需要日積月累,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如此。課內(nèi)的閱讀時間是有限的,要保障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教師還必須開發(fā)利用課外資源,做到課內(nèi)外結(jié)合,引領(lǐng)學生學會閱讀。近年來,我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方面做了如下嘗試:
一、低段教學注重課內(nèi)指導,開啟學生閱讀興趣之門
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學會閱讀的關(guān)鍵。一年級學生剛學完拼音,借助拼音讀文的能力較弱,本身就有畏懼心理,不愛閱讀。如果此時教師不掌握其心理,不去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而是生硬地命令學生去讀,最終學生就會厭倦讀書,從而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一)利用教材優(yōu)勢,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
小學生最感興趣的讀物是生動有趣的童話、短小的詩歌和幽默的故事等。而低年級的課本和輔助讀物中,這樣內(nèi)容的文章居多。在教學中,我抓住教材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
在讀文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圖,然后問“圖中畫的什么?講了什么事?老師不知道,想讓同學們給老師講一講,你們誰能做到???”一時間,小學生閱讀的欲望被調(diào)動起來,紛紛借助拼音進入閱讀狀態(tài)。
(二)獎勵評價,激發(fā)讀書興趣
低年級學生表現(xiàn)欲極強,愿意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認可。我利用低年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班級墻報上設立了“讀書星”園地。每次布置閱讀時,對一些知識性的文章,我總要出一些題,讓學生在閱讀中解決。如讀《地球和月亮》一文時,我問“地球和月亮是什么關(guān)系?月食是怎么形成的?”第二天許多學生告訴我答案,我讓他們在書中指給我看,他們畫出來了,于是我獎給他們小紅星。得到小紅星的同學興奮得又蹦又跳,有了這次閱讀的收獲作動力,他們下次閱讀會更認真。沒得到小紅星的同學,也會在看到別人收獲時產(chǎn)生羨慕的心理,認真完成下次閱讀任務,由此調(diào)動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三)檢查督促,強化閱讀的習慣
低段小學生存在自我約束力差、興趣保持不持久的特性,如果教師僅在激發(fā)興趣上下功夫,而沒有必要的檢查做為保障,時間久了,學生的興趣也會淡化。為此,教師必須做一個有恒心、有耐心的人,每次布置完閱讀任務后,一定要檢查,做定性的評價,以此強化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
二、中段教學中注重課外延伸,開辟課外閱讀的天地
學生到了中年級(三四級),因識字量的增加,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讀一些不帶拼音的讀物,并能了解文章大意。這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這個習慣的形成僅在課堂上是難以實現(xiàn)的,為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辟學生課外閱讀的天地。
(一)例文引路,拓展閱讀資源
語文教材中薈萃了許多名家名篇,在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向?qū)W生推薦相關(guān)作者的作品,讓學生在一篇美文的帶領(lǐng)下,走進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如學了朱自清的《梅雨潭》,可引導學生去讀《荷塘月色》;學了老舍的《養(yǎng)花》,便引導學生去閱讀《草原》《林?!返茸髌?。
(二)安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搜索閱讀材料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教學內(nèi)容,布置學生閱讀同一體裁的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相同體裁文章的特點,提高閱讀能力。如在教學《新型電影》一文時,由于此文是一篇介紹新鮮事物的科學小品,學生對此類體裁的文章還是初次接觸,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此文的寫作特點,在講課之前,我布置學生搜集其他描寫新鮮事物的文章閱讀,課上匯報。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qū)使下,積極去課外搜索同類文章閱讀,在上課組織匯報時,許多學生都能井井有條地把自已在課外閱讀中了解到的新鮮事物介紹出來。有了這樣的閱讀基礎(chǔ),在學習本課時,學生就能抓住文章的重點,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學生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提高了閱讀能力。
(三)讀寫結(jié)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閱讀是為了吸收,習作是為了表達。在學生進入中段學期時,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在此階段,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把閱讀后的感想寫出來,以此強化學生閱讀的成就感。教師不要對學生所寫感想的字數(shù)與完整性做過高的要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旨在訓練學生閱讀后思考的能力及閱讀的感悟能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能夠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去寫感悟,閱讀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三、高段教學中注重課內(nèi)課外相結(jié)合,提高閱讀能力
(一)教給方法,引導自讀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yōu)樽非蠼K極目標,必須堅持課內(nèi)打基礎(chǔ),課外求發(fā)展的原則。依托課內(nèi)閱讀教學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以一篇帶多篇,使學生在課內(nèi)學到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實踐運用,最終達到“不用教師教,自能閱讀”的程度。為此,在閱讀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掌握讀懂一篇文章的過程和方法。精讀一篇課文的過程通??煞譃樗膫€環(huán)節(jié),一是初讀課文,從整體了解課文的大意,理清課文的思路。二是細讀文章中的重點部分,了解寫作方法。三是研讀課文的精華部分,弄懂這部分寫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有哪些值得借鑒之處。四是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對文章進行講評說說自己的看法。教給學生方法后,布置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去閱讀,這樣強化訓練,加強了學生對讀懂一篇文章方法的掌握。
(二)向?qū)W生推薦可讀書目,創(chuàng)辦圖書角,擴大閱讀領(lǐng)域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小篇幅的文章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欲望。這時,學生必然會有選擇整本書去讀的愿望,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及時向?qū)W生推薦健康有益的讀物。如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人生觀的《少年朱德的故事》《周恩來的童年》《一百個名人成才的故事》;有利于增長知識、開發(fā)智力的《海底世界兩萬里》《大西洋的秘密》《名人智斗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湯姆索亞歷險記》《 魯賓遜的故事 》等。這些書目的推薦,注重了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給他們確立選擇的空間。
總之,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把握時機,持之以恒去操作,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