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對政治的學習方法做了建設性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而改變。但這些改變的前提要以教師教學方式改變?yōu)榛A,因此要想適應新課改,要想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政治教師要認真鉆研,更新觀念,靜下心來探索育才良方,與時俱進。
初中政治課思想理論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不僅是學生難,教師講起來也很枯燥。這些理論性太強的知識,學生不感興趣,學習的熱情不夠高漲,這時候教師擔心學生聽不懂,竭盡全力來講解,結果是學生越來越聽不懂。另一種情況是擔心學生學習不透徹,給學生留的時間雖然多,其效果也不理想,另教師左右為難。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要做到善于引導,在此基礎之上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索,教師為他們想法子、指路子、出點子,在點撥中進行升華。
教師要做到導課有新意,扣人心弦,別開生面,瞬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需要教師吃透教材,對教材了如指掌,駕馭能力隨心所欲,還要善于將本節(jié)課跟其他課程融會貫通,把本節(jié)課與前后知識水乳交融。同時教師要做到知己知彼,明白學生的需要,對學情把握到位,這樣才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比如在教學四項基本原則時,這已經是過時的知識了,時代性不強,但是教師完全可以從學生的班級入手,不妨讓班長講一講管理班級的經驗,學生感到話題新穎,為之一震,不管這個班長的威望如何,學生覺得饒有興趣,就在這個導課的瞬間成功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就讓學生自主學習。此時不是無的放矢的放羊式管理,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要學什么知識,完成什么任務。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必須完成,這是學生必須知道的。沒有目標的教學或者忽視了目標的教學,都是失敗的教學。初中教學更是如此,學習要達到什么目標,要告訴學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用什么樣的方法,教師也要讓學生心中有數。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做好學生的引路人,把學生帶上學習的征途。
自主學習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自主能力增強了,教師的作用方可逐漸減弱,也就是貫徹了“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原則。學生的水平不盡相同,掌握問題的快慢和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也彼此存在差異。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巡視,特別是那些學困生,必要的時候要為他們充充電,加加油,使他們在教師的呵護下,一同成長,千萬不要讓那些學生掉隊。學生歷經自己的探究,努力落實自主學習,獲取的學習體驗便不同凡響。教育家伯利亞就說過,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就是自主發(fā)現。
目前政治教學比較流行的方式是小組合作探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孤立的、單一的,也是教師單項式向學生灌輸的。這種教學方法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這種學習方式有其獨到的好處,起碼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方面效果良好?,F在社會積極倡導合作精神,合作精神也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欠缺和不足,陳舊的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的全面成長。教師可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之間合作探究,體現了教學活動各種因素總動員。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也變得名副其實。小組合作探究是當前形勢下極其流行、高效的好方法。具體操作方式就是把4到6人分為一組,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要注重層次搭配,成員之間各負其責,最后還要形成合力,完成任務。并且每個組要有一個組長,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都更換一次,讓小組成員互換責任,輪流更替,讓他們成為全能人才,在小組的各個崗位上都能勝任,鍛煉自我,成長自我,同時還會讓小組成員獲得新鮮感,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
無論一個學生如何優(yōu)秀,教師也不要任其發(fā)展。優(yōu)秀生適當的時候還是需要教師的栽培和引導。師生互動不能減少,不要滿足于互動探究,認為這種教學方式不錯而疏忽了自己的職責,這是不可取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小組學習有了成果之后一定要把這些知識深化,精細化,形成最優(yōu)化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不能當甩手掌柜,聽之任之,要通過自己的巡視過程了解學生之間的問題,個別問題個別輔導,如果是共性問題,就要在課堂上通過大家共同討論加以解決。這個時候就需要用講授的方法幫學生理清思路,發(fā)揮好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解決這些共性問題。
最后一步要強調課堂總結和反饋,這是到一節(jié)課尾聲時必須要做的工作。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學生明白了學習的方向,在教學方法的指引下,學生明白了學習的策略。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究竟應該掌握什么,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如何,說到底離不開課堂總結這一關鍵步驟。課堂總結是對一位教師的巨大考驗,反映了一位教師的教學功底,不少教師就是把課堂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再次進行重復,對學生而言,失去了新鮮感,沒有知識的提升,沒有能力的更新。功底深厚的教師會采取新穎的方式和別致的方法,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再回顧和再總結,有著獨到的藝術魅力。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輔助課堂練習,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學現用是對知識進行遷移的一個好方法,也是一種寶貴的信息反饋。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教師可以改進教學方式,從而為今后的教學積淀寶貴財富。
總之,政治課的教學要通過教師導課、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師生互動、課堂總結和反饋等基本流程,這個方法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經過嘗試收到了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但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千百人的課堂各有千秋,不可能局限于一個固定模式。正所謂因人而宜,我們要實事求是,適時調整,讓更加富有彈性的教學方式服務于我們的教學,開創(chuàng)政治教學的新局面。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