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生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化學的基礎。學生在做實驗前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掌握化學概念,這對學生實驗的準確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瘜W本身理論性的東西就比較多,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實驗來對書本上的理論做進一步的驗證,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理論知識。
一、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時,教師可以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意大利有一“狗死洞”,游客牽著小狗進入洞內,小狗會暈倒,但是人卻可以安然無恙地走出來。后來科學家波曼爾發(fā)現(xiàn):洞內潮濕,地上泥土中會有氣泡冒出,經過收集,實驗證明是一種叫做二氧化碳的氣體。這樣就以故事的方式告訴學生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重,在實驗室應該采取向上排空氣法進行收集,并
且二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在“狗死洞”中潮濕的泥土中會有氣泡冒出。這樣一來就避免了生硬的說教,學生由于記不住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而收集氣體不成功。
二、培養(yǎng)正確觀察的方法
例如,在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教師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實驗,即按:實驗前(觀察反應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反應中(反應條件,產生的現(xiàn)象)→反應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或按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實驗的儀器,要求學生的觀察點有:①試管的傾斜方向;②深入試管內導氣管的長度;③氣密性檢查的方法;④加熱試管的方法;⑤收集氣體的方法;⑥盛有氣體的集氣瓶放置方法;⑦停止加熱的操作方法;⑧儀器的拆除。
演示實驗的感知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現(xiàn)象過程。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感知實驗現(xiàn)象,探究化學變化的特點和本質,使每個學生養(yǎng)成正確觀察實驗的習慣。
三、培養(yǎng)正確思維的方法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始終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學生想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綜合、概括,把問題弄通想懂。通過化學實驗明顯的現(xiàn)象,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多角度、多方位地認識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制氧實驗中引導學生:①在用酒精燈加熱時為什么要預熱;怎樣預熱?②導氣管為什么應剛剛透過橡塞?③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為什么要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④氧氣為什么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⑤收集到的氧氣怎樣保存?⑥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氣,哪瓶更純凈?在做每個實驗時多要求學生提出問題,也就是多問個為什么?教師通過對學生施以有目的的思維強化訓練,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大大地增強化學教學的實效性。
四、培養(yǎng)正確操作的方法
化學實驗中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一定要嚴格按照實驗要求做實驗,做到正確、嚴謹。例如在讓學生進行濃硫酸稀釋的實驗時,一定要讓學生搞清楚是先加水還是先加濃硫酸,否則會出現(xiàn)嚴重后果。在操作過程中先盛好水倒入燒杯中,將濃硫酸沿著玻璃棒緩緩倒入水中,然后輕輕攪拌。如果先后順序顛倒極易發(fā)生濃硫酸飛濺造成燒傷事故。又如在讓學生進行過濾實驗操作時,一定要讓學生嚴格按照“一貼、二低、三靠”的操作要求來進行操作。
五、培養(yǎng)質疑能力的方法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制定探究性方案,幫助學生建立質疑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二氧化碳氣體收集實驗時,可以提前讓學生探究如何檢驗燒杯收集滿氣體讓學生自己探究。也可以進一步讓學生探究如何檢驗收集到的氣體是二氧化碳,這樣對學生、對以后二氧化碳性質的進一步學習有很大的作用。
總之,化學實驗既是獲取感性知識的主要途徑,又是將獲得的知識用于實踐的主要過程。教師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以嚴謹?shù)膽B(tài)度、規(guī)范的操作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作者單位 廣東省興寧市司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