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佳明
一顆大樹,渴望有一縷溫暖的陽光,照耀它茁壯地成長;一只雄鷹,渴望有一雙豐滿的翅膀,幫助它翱翔于藍天;一只小船,渴望有一盞明燈,為它指明前進的方向;一名學生,渴望身邊有一個智者,為他開啟心靈之窗。作為一名教師我,愿意做學生心靈深處的那屢“陽光”,成為守護在他們身邊的“智者”。
在我八年的教育教學中,使我感觸最深的是,當代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對學生實施心理指導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一大標志。因此,教育者必須重視對行為差異學生進行心理指導。行為差異學生尤其敏感,他們在與教師接觸時害怕受到指責、嘲笑甚至是訓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在他的著作《一種存在的方式》中指出:“只要能夠創(chuàng)造真誠相處、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氣氛,就會出現(xiàn)奇跡……”。這個“奇跡"便是學生自我矯治的心理潛能的迸發(fā)。由于學生心理尚未發(fā)展成熟,有些不能意識到事情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嚴重性,所以教師在此時的心靈導向的意義很關鍵。如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及提升自我,是教師開展學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我的工作中常遇到這樣的學生。
他叫李強,是個性格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喜歡獨來獨往,在同學們眼中他是個愛玩愛鬧愛??岬膶W生。他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他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穿著打扮儼然摩登男郎,一臉的桀驁不馴。上課經常遲到曠課,對學習沒有興趣。對待班中這樣的一個學生,我該從何下手?積極心理學告訴我,每一個孩子內心都蘊藏著積極因素,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會發(fā)展變化的。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了解到了關于李強的許多事:李強是個很“講義氣”的學生,與一些同學關系特別好;他個子雖然不是很高,但酷愛打籃球,有時就連睡覺都抱著籃球;他各科成績雖都不太好,但關心集體,集體責任感很強。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我適時地關心他、表揚他。有時,我走到他身邊小聲說一句 “你今天的表現(xiàn)真不錯” 或是在英語課上,只要他回答對的問題,哪怕再簡單,我也大力夸贊一番,想觸動他對學習英語的熱情……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李強愿意和我接近。他的“狂態(tài)”也收斂了一些。緊接著,我時常找他談心,指導他如何學好英語,又適時地給他指出問題,就這樣,經過一個學期,李強的表現(xiàn)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逐漸改變了衣著打扮;通過他個人在學習上的努力,還擔任了C層英語小組長(我把全班按英語不同水平分為A, B, C三層,C層是英語基礎最薄弱的一層);一次英語口語考試,為了不拖全班后腿,他每每課間找到我?guī)退C正發(fā)音,最后一整篇文章他全能不很流利地讀了下來,太不容易了。事后,我又拿他作為班中積極要求進步的典范,在全班面前表揚;在教室里,他不在默默地一個人坐在椅子上,而是和同學們有說有笑;課余,他玩著心愛的籃球;課堂上,他開始專心聽講了,大家都說李強像變了一個人。又經過了一個學期,他升入初三年級,雖然偶爾還會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在他身上出現(xiàn),我每次都及時和他溝通,交流想法,他都能在我的勸說下及時糾正過來。時間飛快,我的這屆學生們很快就要畢業(yè)了。在畢業(yè)前的最后一節(jié)課上,我至今都難以忘懷。李強提出要我留出10分鐘的時間給他們,我同意了。而后他領唱和同學們?yōu)槲壹w唱了一首《感恩的心》,他又單獨站起來對我說:“盧老師,謝謝您!”隨即我又聽到了震撼我心靈的聲音“謝謝盧老師”。我被學生們感動著。
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這正如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過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們要掌握心理健康指導這把“金鑰匙”,去打開一些學生已生銹的心靈“閉鎖”,做學生心靈的按摩師,讓他們感到陽光的溫度。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這樣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是的,我們的教育對象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時期,處于獨立性和依賴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他們的心里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們心靈的窗戶是不會向一個漠不關心他們的,甚至他們感到厭惡的人敞開的。因此,“以心換心,將心比心”的情感交流,才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并據(jù)此喚起學生對師長的愛,進而將這種愛延伸為對其所教學科的好感,最終從這種好感中培養(yǎng)出對該學科的興趣,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許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不能全是一流的,但他們的知識是全面的,身體是強壯的,心理是健康的,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頭上,都有一片蔚藍的天空和明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