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岳峰
我科2006年10月~2012年10月間采用皮下埋藏的自體顱骨瓣結合鈦網、鈦連接片、顱骨鎖回植行顱骨修補共58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58例,男39例,女18例;年齡5~55歲,平均30歲;本組病例入院后6例行單純去骨瓣減壓術,52例行顱內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其中硬膜外血腫5例,硬膜下血腫合并腦內血腫20例,硬膜下血腫合并腦挫裂傷18例,高血壓腦出血9例。
1,2 顱骨缺損部位及大?。侯~顳頂部30例,顳頂6例,額顳22例,雙額8例,雙側大骨瓣10例。骨缺損面積最小6cm×8cm,最大12cm×14cm。
1.3 骨瓣保存:本組病例部分術中清除血腫見腦壓仍高,但無急性腦膨出,無廣泛大片腦組織壞死,部分清除血腫后腦壓不高,但腦波動較差,考慮術后腦水腫,仍去骨瓣減壓,硬腦膜不足處用人工硬腦膜修補擴大成型。開顱術后,50例將骨瓣包埋于右下腹皮下,8例包埋于右大腿外側皮下,(5例孕婦,3例曾行腹部手術,不適宜腹部包埋),以上骨瓣大部分行銑刀開顱,部分線鋸開顱。
1.4 臨床表現(xiàn);本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顱骨缺損綜合征,表現(xiàn)為頭暈、頭痛,耳鳴,憂郁,恐懼,有震動感等。其中有創(chuàng)傷性精神癥狀8例,癲癇發(fā)作2例,對側肢不全癱3例。修補前患者骨窗平臥時塌陷52例,稍彭隆6例,皮膚切口愈合良好,頭顱CT檢查部分病例腦室稍擴大,變形。均不影響手術。
1.5 手術治療:手術時間大部分在80天~3個月,最早為術后50天。最長時間為6月。手術方法:全麻后,首先取出腹部或大腿皮下游離骨瓣,清除表面脂肪組織,放置于生理鹽水中備用,沿原手術切口入路,小心分離皮瓣及部分顳肌筋膜,避免損傷人工或假性硬腦膜防止腦脊液漏,一旦破損即嚴密縫合。充分顯露骨窗緣,50例游離骨瓣大小正常,用三枚顱骨鎖固定,3例游離骨瓣吸收明顯,將游離骨瓣相鄰兩邊與顱骨緊貼,鈦連接片固定,缺損部分選擇小片鈦網修補。5例輕微吸收,用顱骨鎖不能完全固定,選擇用鈦連接片固定,術后均硬膜外放置引流管一根,縫合后加壓包扎,整個手術過程順利,修補骨瓣與缺損的骨窗均能做到平整對接。
1.6 術后處理:術后靜脈使用抗生素5~7天。引流管于術后24~48h內拔除。
2 結果
術后2例出現(xiàn)硬膜外血腫,量約30ml,選擇從引流管處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兩日后完全吸收,1例患者出現(xiàn)排異反應,感染,手術切口不愈合,流膿,積極治療3周無好轉,再次手術清創(chuàng),取出內植物。其余病例術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顱骨缺損綜合征均得以改善,6例術后1周創(chuàng)傷性精神癥狀得以明顯減輕,5例肢體不全癱經鍛煉2個月后生活能自理。所有病例隨訪6~24個月,平均12個月,未發(fā)生癲癇發(fā)作,均無感染、積液、骨質吸收和排異反應發(fā)生。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分別行顱骨正側位片檢查示自體骨瓣愈合良好。
3 討論
3.1 1821年,Von Waithet首創(chuàng)自體骨骨瓣修補顱骨缺損。從此開始嘗試用自體骨修補顱骨缺損的方法,如用髂骨、肋骨、胸骨、肩胛骨等修補顱骨缺損。也有人用尸體的骨瓣修補顱骨缺損直至后來,人們開始保留自體骨瓣作為修補顱骨缺損的材料。
3.2 顱骨修補的異質材料很多,有鈦合金、有機玻璃、硅膠片、仿生顱骨板等異質材料。保留自體顱骨骨瓣作為顱骨缺損修補材料,具有其他異質材料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①具有很好的生長潛能和抵抗感染的能力:②放射無異常顯影、無菌、無毒、熱的不良導體,能抵抗電離和腐蝕;③無抗原性,不會產生,排異反應引起的皮下積液;④患者容易接受,經濟實惠,并消除非生物材料造成的患者心理上的負擔;⑤生理弧度恢復,能抗張力、抗壓、抗擊、隔溫及防寒等;⑥回放后能與顱骨很好吻合,生長較牢固:⑦取材方便,不需另外購買、塑形、修剪、消毒??商崆笆中g治療時間,避免或減輕顱骨缺損綜合征,促進局部腦組織的血液動力學的恢復。缺點:①骨瓣包埋時間太長會造成骨質吸收,骨瓣變小變薄,嚴重限制修補手術時間;②造成包埋部位的不適;③還可能造成包埋部位的感染。
3.3 曾有人,將骨瓣包埋于帽狀腱膜下,但會增加骨窗皮瓣的張力,不能完全有效的減壓,(因骨瓣本身所占體積約50ml),給患者帶來不適,影響外觀,形成精神壓力。也有學者將骨板包埋于大腿內側皮下,筆者認為會給患者帶來不適,因翹腿時會壓迫到骨瓣,引起疼痛。故本組病例大部分選擇將游離骨瓣包埋于腹部皮下,特殊病例包埋于大腿外側皮下。
3.4 對于植入自體顱骨發(fā)生吸收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高壓消毒、顱骨多發(fā)骨折、年齡、腦室一腹腔分流手術等相關。盡管臨床報道發(fā)生率并不高,我們的研究尚未發(fā)現(xiàn)自體顱骨吸收,但仍需對大量病例長期隨訪才能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