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悅 何玲玲
摘要:介紹了隧道滲漏水原因分析,在設計和施工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對如何解決公路隧道防排水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路隧道 防排水 圍巖注漿 堵水
1.引言
水害是隊道內(nèi)最常見的病害之一?!笆砭怕保@一通俗的不確切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發(fā)生的頻繁性。隧道內(nèi)水害不僅增加隧道內(nèi)的濕度,危及運營安全,往往還伴隨著一系列連鎖危害:隧道內(nèi)由于滲漏水、積水,將會造成襯砌開裂或使原有裂縫發(fā)展變大,加重襯砌裂損;當?shù)叵滤星治g性時,使襯砌混凝土受到侵蝕,并隨著滲漏水的不斷發(fā)展,使混凝土侵蝕日益嚴重;在寒冷地區(qū),水是影響隧道圍巖凍脹的重要因素,襯砌水害嚴重,必然導致凍害嚴重。
目前,工程上對山嶺隧道滲漏水的預防可歸納為“三道防線”,即圍巖注漿堵水、防水層防水、襯砌加止水帶防水。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國內(nèi)外公路隧道滲漏水現(xiàn)象仍十分普遍,“十隧九漏”的現(xiàn)象仍沒有得到根本改觀。本文將對公路隧道防排水體系的設計施工缺陷進行探討,以期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2.隧道滲漏水原因分析
2.1設計問題
(1)對高壓富水區(qū)圍巖未考慮注漿加固圈或注漿加固圈厚度、強度不夠。
(2)隧道襯砌背后未考慮排水系統(tǒng)或排水系統(tǒng)排水齙力不足
(3)防排水材料選用不當,耐久性指標不明確和不完善,材料質量不能滿足防水要求。
(4)混凝土強度指標和抗?jié)B標號不匹配,高水壓下的抗?jié)B能力不足。
(5)地下水在襯砌背后的串流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一旦防水板某處出現(xiàn)破損,地下水在混凝土背后串流,造成混凝土的薄弱部位滲漏。
2.2施工問題
(1)排水系統(tǒng)未按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施工和選擇材料。
(2)施工工藝不符合要求,例如防水板在鋪設過程中破損,止水條、止水帶安裝工藝不正確,安裝時間不合適,造成防水環(huán)節(jié)失效。
(3)用不符合國家或行業(yè)標準的材料,使防水工程耐久性降低。
(4)混凝土原材料、外摻料、外加劑、配合比不合要求或攪拌、運輸、灌注、振搗、養(yǎng)護等方面工藝不合理或管理不到位引起混凝土質量問題。
2.3其他原因
(1)混凝土內(nèi)部的堿骨料反應,使結構的耐久性降低。
(2)結構和防排水材料老化,耐久性降低、造成結構防水性能降低和滲漏。
(3)地下水具有腐蝕性,鋼筋銹蝕,造成結構抗?jié)B能力降低。
(4)結構變形較大,造成防排水體系破壞。
(5)混凝土在空氣中碳化,致有效防水厚度減小。
(6)寒冷地區(qū)結冰和凍脹,造成防排水系統(tǒng)堵塞和破壞。
(7)洪水、滑坡、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3.設計和施工中需重視的問題
3.1注漿加固圈防排水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注漿能夠有效地減小隧道的涌水量、水壓力和水中的泥砂含量,圍巖和注漿加固圈防排水是防排水的第一道防線,在排水量控制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3.2初期支護的防排水
初期支護的厚度較薄,采用噴射作業(yè),厚度一般不大于25cm,其均勻性和密實度一般較差,難以抵抗較高的水壓力,其防排水作用有限,因此對初期支護的防排水應通過局部注漿治理小股流水,通過初期支護背后徑向注漿治理大面積滲漏水,而對于水壓比較高的大股流水,如出水比較清澈,應以引排為主。
3.3排水系統(tǒng)
排水系統(tǒng)的設置是否合理,對控制隧道背后水壓力和隧道滲漏水量大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4防水層
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常用的防水層為卷材防水層和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存在施工工藝復雜、水量大時成膜困難、連續(xù)性和均勻性差以及對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污染等缺點,在隧道工程中不宜大規(guī)模使用,目前隧道常用的防水層為防水板。在施工中嚴格控制防水板的力學指標,符合規(guī)范要求,還要注意防水板的布置和掛設。
3.5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標號應大于隧道可能產(chǎn)生的最大水壓力,并且要考慮水壓力的不均勻和長期作用。
(2)防水混凝土應摻加性能優(yōu)良的粉煤灰和外加劑,從而減少水泥和水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熱,防止混凝土開裂。
(3)對于水壓力相差較大的地段,應使用設計強度和抗?jié)B標號不同的混凝土,以滿足結構抗水壓和抗?jié)B要求。
3.6設置隔離帶
隧道高壓富水區(qū)往往集中在某些區(qū)段,如在高壓、富水區(qū)段兩端不設置隔離帶,地下水往往會在襯砌背后縱向串流,水壓力直接傳遞,使一般區(qū)段也發(fā)生滲漏,因此對于高壓富水區(qū)應設置隔離帶,使地下水在地層中滲流,水壓力發(fā)生衰減,從而減小高壓富水區(qū)隧道滲漏水對相鄰區(qū)段的影響??v向隔離帶可通過變斷面、注漿帷幕、隔離銅板(或鋼板)等方式,起到阻水作用。
3.7施工縫、變形縫的處理
采用的是整體液壓式襯砌臺車,全斷面整體澆筑,盡可能地減少了施工縫數(shù)量。確保相鄰襯砌混凝土板的銜接質量,避免漏漿。
(1)應根據(jù)水壓力和隧道的滲漏水量大小,采用不同的施工縫、變形縫防水形式,但防水形式不應過于復雜,造成施工困難;對于一級防水結構的施工縫或變形縫,一般情況下應設置兩道止水條或止水帶。
(2)對于素混凝土結構,應設置中埋式止水帶,止水帶寬度應滿足防水要求;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應設置背貼式止水帶,以避免環(huán)向鋼筋對止水帶位置的影響。
(3)止水條應嵌在接縫混凝土的凹槽中,以便于定位和防水。
(4)止水條和止水帶之間均應進行焊接,以提高接頭的防水能力。
4.結語
(1) 公路隧道防排水是項系統(tǒng)工程,需綜合考慮指導原則,設理念和施工質量等問題。
(2) “以排為主”的防排水指導原則,不利于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的保護。已經(jīng)不適應公路隧道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建議改為“堵水限排”。
(3) 對地層注漿有助于減小地下水排放的流量,注漿后仍然要在襯砌背后設置地下水排導系統(tǒng),并且在襯砌結構設計計算時仍要考慮襯砌外水壓力,襯砌所受的水壓力目前尚無成熟的計算理論和方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4) 注漿是很有必要的,在一般的地層條件中,通過注漿可以減少圍巖的滲透系數(shù),限制地下水的流出量。
(5) 在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段,排水系統(tǒng)的設置很有必要,可以起到排放滲水和減少襯砌所受水壓的作用。
(6) 通常注漿和排水系統(tǒng)應該聯(lián)合使用?!白{―排導”方式以圍巖注漿為堵水手段,在襯砌中仍設置排導系統(tǒng)“堵水限排”,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7) 總的來說,隧道防排水設計要綜合考慮設計和施工各種因素,因地制宜,根據(jù)工程條件選擇合理的排堵措施。
參考文獻:
[1]呂康成,崔凌秋,等.隧道防排水技術工程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2]楊艷偉,李治國.隧道結構防排水技術研究[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