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根素
摘 要:英語是一項實踐活動性很強的課程,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帶來切實的感覺、新的刺激。由于中外文化背景知識的巨大差異,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有時會產(chǎn)生較大的困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去體驗、去感知、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
關(guān)鍵詞:文化差異;教學氛圍;生活體驗;角色體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運用。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及中外文化的差異性不是單靠學習一點英語語法知識或做幾道題就能夠解決的。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平時一點點的傳授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積累、掌握、實踐與接受。
一、英漢文化差異的本源
1.地理環(huán)境差異
英漢民族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各具特點的習語。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yè)曾一度領(lǐng)先世界,因而英語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來自航海用語的習語。如:“to go with the stream隨波逐流,to trim onesails to the wind隨機應變”等等。漢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所以漢語中有許多與土地、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的習語,如:“山崩地裂、揠苗助長、順藤摸瓜”等。
2.風俗習慣差異
民俗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歲月中逐漸形成的文化意識,許多習語就出自民俗。要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漢語有習語“小菜一碟”,英語有習語a piece of cake。漢語的“小菜”與英語的“蛋糕”都有“容易(或輕松愉快)的事情”之義,這兩個習語反映了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飲食風俗習慣。
3.歷史文化差異
中英兩國都有悠久的歷史,由于古代中國長年戰(zhàn)爭,形成許多習語。如:“圍魏救趙、毛遂自薦、四面楚歌”等,都出自國家間的征戰(zhàn)故事。古代的英國,磨坊和鐵匠鋪是農(nóng)村的主要手工業(yè)生產(chǎn)地,形成許多習語。如:“to go to something at hammer and tongs全力以赴地,call a spade a spade實話實說,to come under the hammer被拍賣”等與此緊密相連。
4.典故和神話故事
大量英漢習語源于典故。如:“東施效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出自寓言故事或神話傳說。英語習語如:“the bear and the two travelers患難見人心,the dog and the cook吃一塹,長一智”等出自《伊索寓言》。神話故事以其久遠的歷史和豐富的內(nèi)涵豐富了習語,成為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5.對事物認知的差異
漢英民族對同一客觀事物賦予了不同的內(nèi)涵。比如:Tom runs as fast as a dog can.這樣的句子在中國人的眼中絕對是一種貶義句,但是在英語中卻是褒義句。在中國古老的農(nóng)耕文化中,老黃牛是一種勤勞、善良和忠誠的形象。中國人會這樣稱贊人:He is as
diligent as a head of cattle.類似的文化差異還有很多。這是英語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6.宗教差異
與宗教信仰有關(guān)的習語也大量地出現(xiàn)在英漢語言中。在中國,人們相信佛祖、因果報應及生死輪回,很多習語如:“一塵不染、借花獻佛、在劫難逃”等都與此有關(guān)。在英美,人們多信奉基督教,習語“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獄,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等都來自《圣經(jīng)》。
我們看到了英漢兩個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能更好地理解和靈活運用英漢習語對英語的實踐體驗學習大有幫助。
二、使教學氛圍與學生文化體驗相結(jié)合
實踐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帶來新的英語文化感覺、新的英語文化刺激,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在體驗中完成學習任務(wù)。
1.置任務(wù)型活動于情景中,讓學生“愿”說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學習語言,有利于感受英語文化,情境創(chuàng)設(shè)越活潑、生動,學生就越能理解所傳遞的信息,激活思維,學生就愿說。
2.置任務(wù)型活動于興趣中,讓學生“想”說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苯處熞P(guān)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找準課堂的切入點,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成為課堂的主體。例如:在教What does he look like?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明星入手,用Yao Ming is tall.Pan Changjiang is short.Feng Gong is medium height.來直觀呈現(xiàn)tall,short,medium.名人鮮明的相貌特征頓時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很快掌握了基本句型。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和大膽講英語的前提。
3.活化教學內(nèi)容,拉近教學主題
活化教學內(nèi)容要求教師不能生搬硬套教材、教參,而要結(jié)合題材特點、學生水平拉近教學主題。例如:在進行以顏色為主題的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繪畫調(diào)色大賽,使學生在調(diào)配過程中充分理解和鞏固各種顏色的單詞。同時,適當補充英語中由各種顏色名詞形成的英語詞組,如:be black and blue,red tape,white
paper,a greed hand等。另外,英語國家的中學生的課外作業(yè)不像我們中國學生的作業(yè),他們實踐性、開放性的作業(yè)多些,課余生活的文體活動也很豐富多彩,不像中國學生的作業(yè)那樣只做習題做練習(像做題的機器)。在寫作文等書面表達時要避免Chinglish式的漢語思維模式。
三、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jié)合
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對英語及其文化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
1.靈活構(gòu)置課堂結(jié)構(gòu)
新課標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設(shè)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其在學習、鞏
固、應用和創(chuàng)新語言知識過程中,積極參與體驗,學有所用、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2.精心設(shè)計課堂問題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依據(jù)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水平,結(jié)合授課內(nèi)容,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fā)、指導性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教學活動的契機,恰當留出空白,從而啟發(fā)學生放飛想象,達到語言教學的最佳境界,實現(xiàn)詞、句、話的和諧與優(yōu)美。
3.努力拓寬學習渠道
學習方法的探究與交流對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敖淌菫榱瞬唤??!保ㄈ~圣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體驗、研究。真正“授人以漁”。
總之,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注意英漢文化背景知識差異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地去體驗、去交流、去感知、去積累、去體會、去創(chuàng)新,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蕪高新區(qū)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