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紀偉
摘要:本文主要從民俗、民情以及老船夫的外孫女翠翠的愛情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邊城人的人生形式,即人性美,闡明作者通過寫這些美所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意義,使我們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寫作用義。
關(guān)鍵詞:民俗 民情 現(xiàn)實意義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5中有節(jié)選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文中花了許多筆墨來描寫地處三?。ㄏ?、川、黔)交界的“邊城”茶峒小鎮(zhèn)的民俗民情,這在當時是具有它的現(xiàn)實意義的。
首先,作者通過描寫民俗來表現(xiàn)邊城人的淳樸、正直、熱情,襯托出邊城人和睦安樂的風貌。小說中寫到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情景:“每只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蓬蓬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diào)理下槳節(jié)拍?!薄胺彩前汛瑒澋角懊嬉稽c的,必可在稅關(guān)前領(lǐng)賞,一匹紅、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都顯出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薄百惔^后,城中的戍軍長官”,“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于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薄按痛母傎?,人和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這些民俗表現(xiàn)了純樸的民風,顯示出遠離人事糾葛的和諧氛圍,這就跟都市上流社會的虛偽、懦弱、自私、勢利和男盜女娼相對照,從而揭露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
其次,作者通過描寫民情來充分表現(xiàn)邊城人淳樸的民風。在作者筆下,古老的邊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比如:二老儺送熱心助人,即使被翠翠誤會,也托他人送翠翠回家。表現(xiàn)二老送熱情誠實。更為生動的是小說描寫了邊城的人們樂善好施,熱情豪爽,輕利重義,和睦相處的民風?!鞍兹绽?,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個買皮紙的過渡人有所爭持。一個不能接受所給的錢,一個卻非把錢送給老人不可。”當老船夫“迫著那人把錢收回,使這人不得不把錢捏在手里。但到船攏岸時,那人跳上了碼頭,一手銅錢向船艙里一撒,卻笑瞇瞇的匆匆忙忙走了。”于是,老船夫忙喊自己的孫女翠翠去拉著那個上岸的賣皮紙的小伙子,那人笑著說:“請不要攔我!……”“不成,你不能走!”“正說著,第二個商人趕來了,就告訴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緊拉著買皮紙人衣服不放,只說:”‘不許走!不許走!“其余商人都笑著,一時不能走路。祖父氣吁吁地趕來了,把錢強迫塞到那人手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煙到那商人的擔子上去,搓著兩手笑著說:‘走呀!你們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著走了”。原來,老船夫把錢還給小伙子時,留下了一枚單銅錢,卻送給買皮紙人一把煙葉,讓他“可以吃到鎮(zhèn)筸城”。
這是一幅純凈的畫面,不沾染著一點塵渣。在這里不需要法律,不需要警察,各人按照各人的心思去想,去做,而又合情合理,在他們看來,“凡事只求個心安理得”,“這些人既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較之講道德知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可信任”。這就對當時上流社會的虛偽進行了嘲諷。
第三,作者通過描寫翠翠善良的心地和純潔的愛情來表現(xiàn)她優(yōu)美可愛的形象。這位溫柔清純,情竇初開的少女,其外形是健美的,因為它是自然的女兒。“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她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因為她是勤勞善良的勞動者的后代。即使遇上龍舟競渡,看客如云的端午節(jié),她也不忍心把年邁的爺爺撇下,自己去玩耍。所以她說:“爺爺不去,我也不去”,“我陪我爺爺”。她與爺爺日夜守候在這河灘渡口上,為過往行人送方便。
翠翠的愛情是純凈的。翠翠初遇二老儺送,就對二老有個難忘的印象。二老邀翠翠到他家等爺爺,翠翠以為他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樓上去,以為欺侮了她,就輕輕的說:“你個背時砍老殼的!”后來知道那是二老,想起先前罵人的那句話,心里又吃驚又害羞。兩年后的端午節(jié),爺爺和翠翠到城里看龍船,從爺爺與年長的談話里,聽明白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灘過的端午。翠翠和爺爺在回家的路上走著,忽然停住發(fā)問:“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這說明翠翠的心思此時正在飛向灘邊。這樣的愛是那樣朦朦朧朧,那樣飄飄忽忽。這一言一行,表現(xiàn)翠翠此時那種不說清,不道明,而又害羞的少女情懷。當然,小說最后寫當儺送遠去后,翠翠又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然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翠翠的形象是美麗的,心地是善良的,愛情是可感的、純潔的、堅定的,這些美是那樣超過一切世俗利害關(guān)系,那樣的非物質(zhì)。這對于當時都市上流社會“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眾生是一個嘲諷,也是一個反襯。
總之,文章表現(xiàn)了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這人生形式即是從邊城人的民俗民情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美,它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nóng)業(yè)文明的傳統(tǒng)美德。作者寫這些美德也正是為了揭示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充溢的物欲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反襯現(xiàn)實社會的污濁、丑惡,留給人們深深的思考,讓他們對眼前的這個黑暗社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想,這就是《邊城》中描寫的民俗民情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