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寅
摘 要:作為以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為目標的品德課程,應把追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課程的生命與靈魂。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其課程特點,把握生活性、倡導活動性、體現(xiàn)開放性,打造有效品德課堂,讓這門課程煥發(fā)青春活力!
關鍵詞:生活;活動;開放;有效
有效是教學的主題與核心。作為以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為目標的品德課程,更應把追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課程的生命與靈魂。通過有效教學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我對把握小學品德與社會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其教學設計,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下面從三方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把握生活性
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學生實際的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是新課程所體現(xiàn)的最大特點之一,也是有別于以往品德課單純說教的地方。馬克思說:“品德與人的存在是一體的,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钡赖率巧畹牡赖拢赖码x不開生活,生活過程就是道德學習的過程,品德課追求的是從兒童的整體生活出發(fā),在進行生活教育的同時自然地進行品德教育。如,在教學《現(xiàn)在的我能做什么》時,始終體現(xiàn)聯(lián)系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這樣一個主題思想。讓學生嘗試著自己整理書包、整理文具盒、整理衣服、整理書架……并讓學生互相評評各自的表現(xiàn)怎樣。雖然有些學生根本就不會,但在看中學到了如何做事。這樣的教學為學生營造的不是學習的情境而是生活的場景,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學的生活化正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
二、倡導活動性
《品德與生活(社會)》內容標準的特點之一就是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因為“兒童的認識來源于活動?!被顒邮菍W生學習的初始,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活動,重視經(jīng)驗與體驗的獲得,在活動中生成,在活動中導悟。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xiàn)很多種學習活動。
1.游戲
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了,在課堂上多做游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在這么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掌握知識就不會變的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是輕輕松松愉快地接受了。如,教學《我們的合作》時安排了“比一比誰站的多”“頂氣球比賽”和“三人四足比賽”這三個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得到寶貴的直接經(jīng)驗,從而引發(fā)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對以后的教學大有益處。
2.實踐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品德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實到自身的行為中去,這就需要聯(lián)系實際,導之以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我們要利用有限的課堂,設計多樣的活動,把學生的課外活動串接起來,真正使品德教學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3.角色扮演
這種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觀點的能力。角色扮演的頻率與各種承擔能力相關。眾多的心理學家認為:在實際的教育情況里,角色扮演常常能產(chǎn)生神奇的力量。如,在處理《我們和誠信在一起》一課“逃票事件”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引導學生用課堂上習得的正確的道德認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圍繞問題進行對話的時候,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投射進去,進行換位體驗和思考,表面上在說別人,實際上在說自己,經(jīng)歷了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
三、體現(xiàn)開放性
在品德教學中,我們還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1.把時間留給學生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需要和實際出發(fā),改變教學觀念,精講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自學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識,堅決不講;只有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才講。把課堂上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留給學生去思考、探索。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又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想:過去,我們是學生的師長,而今,我們應是學生的“學長”。
2.把空間留給學生
傳統(tǒng)的教學過分強調封閉,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窒息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師要營造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把知識教“活”,使學生學“活”,“活”學。如,在教學《逛商場》中,開展“我是小小的導購員”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擔任超市、市場、藥店、商場的導購員,將本場所的特點介紹給大家,并為“顧客”服務。
3.把自由留給學生
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時,學生若有不同見解,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主動出擊,迎戰(zhàn)困難。教師要把言論自由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fā)表不同見解,甚至是與教師和教材相悖的思想和觀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在教學《我們和誠信在一起》時,我讓學生自主展開辯論處理“凡卡的選擇”這一環(huán)節(jié),認真地聆聽學生的真實想法,肯定他們的觀點都很有道理。再從問題“你喜歡和凡卡這樣的孩子交朋友嗎?”加深學生對“誠實守信”品德的感悟,使他們明白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深入研究品德課的教學模式、教學設計,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每一位品德課教師來說,都將是任重而道遠的。我們應不斷學習、探索,追求有效的品德課堂,讓這門課程煥發(fā)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