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一場具有代表性的體操比賽解說的分析,結合Du Bois的話語三角理論,探究其兩種立場互動模式。解說員運用多種詞匯、語法手段,實現(xiàn)對自身的定位、對客體的評價以及對另一主體的聯(lián)盟。通過立場三要素間關系及表達方式的對比,考察解說傾向性偏頗的話語表現(xiàn)。
關鍵詞:話語立場 立場三角 體育解說
一、引言
近年來,話語立場研究逐漸成為熱點。立場是說話人對所傳達的命題意義或其他話語參與者的感情、態(tài)度或價值判斷,體現(xiàn)語言要素與語境間的語用關系,以及話語主體之間以及與話語內(nèi)容的關系。Lyons(1981,1994)論述了主觀化、認識論與立場態(tài)度的表達在語言結構上的作用。Biber et al.(1999)將立場分為認知、態(tài)度和風格三類。Berman(2005)提出立場三維度:方向、態(tài)度、普遍性。Hyland(2005)用元話語模式考察語篇中作者表達立場、實現(xiàn)互動的策略。Englebretson(2009)提出定義立場五原則。與以前關注立場客觀性和告知性相對,立場的主觀性、人際性及交互性得到普遍認可,將主觀化的主體特征引發(fā)到互動交際中成為研究趨勢。
國內(nèi)話語立場研究多集中于書面語體的對比研究。楊信彰(2006)指出評論附加語與語類特征間的聯(lián)系。王立非、馬會軍(2009).趙曉臨(2009)分別從詞匯、句法構塊以及立場副詞的使用上分析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中的立場表達特征。
本文以體育解說這種公共平臺上的話語為研究對象,由于項目眾多,差異較大不便籠統(tǒng)分析,特選取主觀性較強的體操為例。語料來自筆者對CCTV倫敦奧運會體操男團決賽的文字轉(zhuǎn)錄。解說員為央視專項解說陳瀅和嘉賓前體操冠軍李小鵬,下文中分別簡稱陳、李。該解說的研究價值一方面在于比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傾向性偏頗也很突出,引發(fā)了廣泛的爭議。
二、Du Bois的立場三角理論
Du Bois將立場定義為“由社會行為者以對話的方式,通過外在的交際手段發(fā)出的公開行為,這種公開行為在社會文化領域中任意顯著的維度上,同時對客體進行評價,對主體進行定位,并與其他主體建立聯(lián)系?!绷鲇胸S富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語氣、語調(diào)、身體語言以及詞匯和句法手段等。話語的第一主體、第二主體以及客觀對象間的關系通過“評價、定位、聯(lián)盟”這三種立場附屬行為得到體現(xiàn)、聯(lián)結。Du Bois的“立場三角”分析模型如下圖所示。
三、電視體育解說及其傾向性
體育解說是“以電視為媒介,依靠畫面語言和有聲語言對體育活動進行敘述、介紹、講解、評論和烘托的應用語言藝術?!痹捳Z主體即解說員是個人、媒介和社會三重角色的特殊綜合。源于引導受眾職責、媒體發(fā)展需要以及個人特質(zhì),適當傾向性是體育解說的必要品質(zhì)。而尺度一旦把控不好就易偏頗,如黃健翔的“解說門”、葉振南的“愛國解說”等都因沒有擺好話語立場引發(fā)了學界、業(yè)界及廣大受眾的爭論。
四、體育解說中的話語立場
(一)兩種互動模式
根據(jù)Du Bois提出的模型,可以得出體育解說中兩種話語三角:一是可直觀感受的兩位解說作為主體對賽況介紹、評論的話語模式,二是潛在的由二人擔任的媒介角色與受眾間的互動模式。這要求解說員在實現(xiàn)兩人間話語互動的同時,關注受眾的情感、期望和需求,使其參與解說期望的互動,并領會話語主體的評價取向。
(二)立場表達的實現(xiàn)手段
解說話語中存在大量包含解說員對話語命題情感、態(tài)度、價值判斷的詞匯和語法表達。下面從詞匯和語法這兩方面對本場解說中立場表達的實現(xiàn)手段進行分析。
1.詞匯手段
心理動詞
說話人通過心理動詞,如“希望、覺得、相信”等來顯示主體性,對自身進行定位,實現(xiàn)了解說的“個人、媒介、社會”三種角色間的轉(zhuǎn)換。這類詞作為人際空間構件體現(xiàn)了主體間的聯(lián)盟功能,引導受眾更好地理解并參與二人所發(fā)出的話語立場。
(1)李:希望他們(中國隊)能夠保持這股氣勢,一直把所有后面的項目都比完。
(2)李:這個打分,我覺得有一點太偏袒日本隊了。得分居然給了9.441。
例(1)中的“希望”表達了解說員對于中國隊的祝愿,將自己定位在與受眾一體的賽事欣賞者的位置;例(2)中對日本隊員得分偏高的情況,解說員發(fā)表意見時為避免成為“裁判監(jiān)督”的不當角色,使用“我覺得”申明了個人定位。
2)能愿動詞
解說常常在比賽過程中用到“可能、能夠、會、應該、要”一類能愿動詞。通過單獨使用或與心理動詞的連用,較全面地體現(xiàn)了主體的定位和對客體的評價功能,通過對觀眾心理和賽場情況的推測,表達了對與受眾一致的聯(lián)盟的期待。
(3)陳:我們希望今天呢,能夠減少失誤。
(4)陳:是的。所以有些觀眾可能奇怪,為什么今天比賽的8支隊伍中看不到韓國。
3)情態(tài)副詞
情態(tài)副詞類主要用以對于客體的評價進行主觀化表達。對語料中出現(xiàn)的副詞進行分類后發(fā)現(xiàn)用例相當豐富,包括了程度副詞(很、特別、更、稍微、完全)、范圍副詞(只、僅僅、全部)、時間副詞(已經(jīng)、一直)、頻率副詞(還、也、再三)、否定副詞(沒有、不、不用)以及語氣副詞(確實、幾乎、簡直、居然)等多種類型。①
(5)陳:那么本來日本隊的鞍馬就不是很強,如果在鞍馬上的第一人被換掉了,那,日本的鞍馬就,更,有點捉襟見肘了。
(6)李:果然是主場作戰(zhàn)啊,這個完成分非常高,得到了9.366這樣一個高分。
通過考察情態(tài)副詞的不同使用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解說在立場表達時,對中外隊伍評價的側(cè)重點上有明顯不同傾向。下面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評價語,借助表格分析:
在評價中國隊的失誤時,多使用程度較淺的“稍微、有點”,而對對手所用的副詞程度更深,有“非常、很”等。另外“否定詞+消極色彩詞”表示積極評價都有使用,而“否定詞+積極色彩詞”表消極評價則明顯更多地用于對手身上。當然,解說對對手的精彩表現(xiàn)也不吝肯定贊美,如日本選手完成單杠后,解說評價道:
(7)李:也是展現(xiàn)了非常高的水平,質(zhì)量也是非常漂亮。
陳:嗯,在隊里損失了一員大將的情況下,日本隊看來,也真是,確實是一支實力非常強的隊伍。
4)語氣詞
這里的語氣詞包括語氣助詞和嘆詞兩類,能夠較為強烈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8)陳:那么現(xiàn)在,中國領先于俄羅斯是將近7分。俄羅斯隊可是在資格賽排第二的隊伍喲!
(9)李:哎?!
陳:哦!
李:掉啦!日本隊這個臨時換上鞍馬的選手,那,這一掉的話,基本上就已經(jīng)奠定中國隊絕對是能夠拿到金牌了,我都已經(jīng)在心里面替他們歡呼啦!中國隊,真棒!
語料中出現(xiàn)了多個語氣詞,如“嘛、喲、啦、哈”在解說過程中伴隨著音長、語調(diào)等語音特征,帶有鮮明的主觀色彩;“呢、吧”等詞增進了親和力,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嘆詞“啊、哦、哎呀”體現(xiàn)了解說員對賽況的第一反應和主觀情感。
5)指稱類詞
兩位解說員通過有意或無意的多種指稱,傳達了立場并且實現(xiàn)了互動模式間的切換。
(10)希望不要把我們中國隊的這個氣勢也帶下去了。能夠,小伙子們堅持住,把這個后面的順利完成。
(11)陳:大家(中國隊)比的都很好,所以……
(12)陳:所以(郭偉陽)只要順下來,這這,他們就,我們就成功了。
(13)之前給大家介紹過,只要他進決賽,這塊金牌基本上跑不了。
在例(10)~(12)中,解說對同一所指中國男隊用了不同的指稱語,而結合語境,我們可以體會到這之間主體色彩的驕傲感漸增的情感變化。而對例(11)和例(13)中對于“大家”的所指,則充分體現(xiàn)了語境對于認識立場客體的作用。
2.句法手段
1)互動語
在潛在話語三角中,說話人發(fā)出話語,另一人在發(fā)表言論前一般都以應答語“對”“嗯”“是的”表示對前一人的尊重和同意。體現(xiàn)合作原則的同時,也作為主體間性標記語來構建聯(lián)盟。應答語后,解說員往往用“也”來表贊同,使聯(lián)盟關系得以強化。另外,解說員也常用部分或全部重復前一人話語的方式來達到這種效果。如:
(14)陳:中國小伙子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等著頒獎了,等著在格林威治體育館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李:是,現(xiàn)在我們就等待著中國隊的小伙子們站上領獎臺,奏響國歌,看國旗升起。
此外,“我們知道”“之前給大家說過呢”這類互動性提示短語,體現(xiàn)了互動三角模式間的切換,實現(xiàn)話語主體的定位,同時提醒另一主體即受眾積極參與到主體間聯(lián)盟中。
2)復句的關系類型
關聯(lián)詞的大量使用對立場表達中的側(cè)重點有重要作用。如:
(15)陳:那么本來日本隊的鞍馬就不是很強,如果在鞍馬上的第一人被換掉了,那,日本的鞍馬就,更,有點捉襟見肘了,而且他們跟中國隊一樣都是最后一場比,所以現(xiàn)在,今年應該是懸念最大的一場比賽。
在對關聯(lián)詞所聯(lián)結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時,發(fā)現(xiàn)對中外隊伍的解說中各自強調(diào)點有較大不同,體現(xiàn)了較強的傾向性。我們用“+”“—”分別來標記正面評價(有利因素)和負面評價(不利因素),結果如下表:
從上表關聯(lián)句的側(cè)重點來看,對中國隊的解說更多著眼于正面評價和有利因素的分析,而對于對手,則以不利因素的介紹與預測為主。
3)句子的語氣類型
解說員運用了多種句子語氣來評論比賽現(xiàn)場。運用反問、設問來調(diào)動另一話語主體的積極性和配合度,通過感嘆來表達強烈的態(tài)度。否定句因?qū)⑹禄揪浞ǖ倪`背而具有一種標記性評價力(Labov,1972),主觀性也得以擴大。通過前面對否定副詞的使用分析,也可以看出對本國和外國隊伍的評價側(cè)重點的偏頗。
(16)陳:剛才為什么張成龍那么高興???9.1的得分!預賽當中也只有不到一兩個選手可以拿得到??!
(17)陳:所以說要想完成分,三個人,每一個人的完成分都比中國隊高0.8,你覺得可能嗎?
(三)從話語立場構建手段看解說的傾向性
本場解說賽后引發(fā)了較多爭議。結合上文分析,兩位解說員在多數(shù)時候注重運用主體間聯(lián)盟標記語(語音、語調(diào)、應答詞)及人際空間構件(我想、我覺得)等來進行自身角色定位、實現(xiàn)兩種互動模式的轉(zhuǎn)換。同時,通過稱謂語、能愿動詞、情態(tài)副詞等表達了一定的主觀傾向色彩,為中國隊加油的同時也不乏對其他隊伍實力和表現(xiàn)的贊美。但隨著比賽形勢的發(fā)展,解說中逐漸出現(xiàn)情緒和內(nèi)容傾向性偏頗。下面結合受眾評價從立場建構中進行分析。②
1.情緒傾向性
賽后,觀眾反映解說員話語太密,觀眾的欣賞空間不夠。隨著形勢對中國隊越發(fā)有利,解說員情緒越發(fā)激動,主體定位時未協(xié)調(diào)好自身角色,更多的是將互動限制在了兩人模式,沒有很好地滿足隱性立場模式中受眾的審美需求,語量和語調(diào)等也有些難以控制,反而成為觀賽干擾。解說員的情緒傾向應當是調(diào)動受眾的情緒,適度地將欣賞、品味、體驗的空間留給受眾。
2.內(nèi)容傾向性
(1)對整體過程客體的關注重心偏頗造成全局意識的缺失。體育比賽是多方較量,作為解說員,適當偏向本國隊伍是輿論引導、媒介傳播和個人特色的必然要求,而主觀性過強,則會成為狹隘的局部利益觀念,影響受眾全局體驗。解說整體的客體重心在中國隊和最大競爭對手日本隊上,多次出現(xiàn)“日本是目前唯一配和中國隊爭金牌的”=“日本隊摔了高興的不僅僅是中國,英國也挺高興的”類似的爭議性話語,有些觀眾將其批評為“唯金牌主義”。另外,通過前面的立場構建手段分析,可以看出對于中外隊伍的評價,在情態(tài)副詞、復句關系類型、語氣詞等使用上的確有明顯的差別。
(2)對突發(fā)事件的客體關注重心偏頗導致對體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在日本隊員山室光史跳馬失誤并受傷下場時,解說關心的是失誤本身及日本隊損失一員后對中國隊的有利形勢,而缺乏對運動員本身的關愛。解說應關注到人文精神這一追求,使之彰顯體育內(nèi)涵。
五、結語
本課題以具有代表性的倫敦奧運會體操男團決賽CCTV解說為對象,結合Du Bois的話語三角理論,考察兩種互動模式中立場建構的詞匯、句法手段,從中解讀這種公眾話語的傾向性偏頗現(xiàn)象并提出相應建議。體育解說是傳播學、語言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交叉文化現(xiàn)象,仍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待開拓。
注 釋:
①此處對情態(tài)副詞的研究參考了魯川(2003)的研究。
②此處對體育解說傾向型的分類參考了任艷青(2012)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姚雙云.《話語中的立場表達:主觀性、評價與互動》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
[2]楊信彰.英語學術語篇中的評論附加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
[3]趙曉臨.中國英語學習者中介語中的立場副詞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5).
[4]王立非,馬會軍.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生英語演講話語立場構塊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5).
[5]王群,徐力.電視體育解說[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6]魯川.語言的主觀信息和漢語的情態(tài)標記[A].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二)[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7]任艷青.體育解說中意見傾向性問題探討[J].中國報業(yè),2012,(6).
[8]Lyons,J.Language,Meaning and Context[M].London:Fontana Paperbacks,1981.
[9]Lyons,J.Subjecthood and subjectivity[A].In M.Yaguello (eds.).Subjecthood and Subjectivity:Proceedings of the Colloquium“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 in Linguistic Theory”[C].Paris:Ophrys,1994.
[10]Biber,D.,Johansson,S.,Leech,G.,Conrad,S.&Finegan,E.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99.
[11]Berman,R.A.Introduction:Developing discourse stance across adolescenc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5,(37).
[12]Hyland.Metadisc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London:Continuum,2005.
[13]Englebretson.R.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2007.
[14]Labov,W.Language in Inner City[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72.
(王苗 湖北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