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忠
【摘要】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他的戲劇《茶館》時代氣氛足,語言精煉、幽默。以極其普通的日??谡Z將人物的身份、性格展現(xiàn)出來?!恫桊^》的劇中人物對話經(jīng)常十分簡短,卻在濃縮的語言中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三言兩語便能寫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畫出一幅幅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顯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
【關鍵詞】語言大師;性格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或?qū)W習工作中對語言的要求越來越高,語言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突出。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順利地進行交際和工作,必須好好學習語言。我們通過學習老舍的語言藝術,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zhì),錘煉我們的語言,從而更好地為我們進行教學服務!他的戲劇語言來自于生活,經(jīng)過他下功夫提煉和潤色,成為精當、簡潔而又生動、性格化的語言。本人就以《茶館》為例,來談談老舍的戲劇中性格化的語言藝術。
《茶館》中的話劇語言,具有北京口語的地方色彩,同老舍的小說語言一樣,既生動形象,又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征,劇中人物的對話經(jīng)常十分簡短,卻在濃縮的語言中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三言兩語便能寫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畫出一副生動的人物肖像。
在《茶館》中,不僅三個主要人物王利發(fā)、常四爺、秦仲義寫得真實生動、性格鮮明,就是許多只出一次場、只講三五句話的人物,也被牢牢地“釘”在那個巧手繪成的社會風俗畫的畫面上,叫人過目難忘。正是這些人物,各自以自己的命運反映出那個時代的面貌。劇本主要通過人物的對話體現(xiàn)其人物性格。下面就以《茶館》的第一幕為例,淺析語言大師老舍劇本獨特的語言風格特色。
最先出場的是主人公——茶館的掌柜王利發(fā)。在這一幕里,他才二十多歲,但已經(jīng)深得父親的真?zhèn)?,懂得如何在亂世中支撐人多嘴雜的茶館生意,那就是“多說話多請安”,始終小心翼翼,息事寧人,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因此,在第一幕里,最能體現(xiàn)他性格的臺詞就應該是當茶客甲乙丙丁等人在議論譚嗣同問斬時所說的:“諸位主顧,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王利發(fā)對唐鐵嘴說的:“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一個“遛”字,在口語中何等常見,但在這里又是用得何等出色!王利發(fā)對唐鐵嘴的討厭、無奈的情緒,他本人的謹慎、小心的商人性格等,都通過這一個詞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到了第二幕,王利發(fā)顯得老氣橫秋起來。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而他的茶館居然沒倒閉,就因為他“懂得改良”。而到了最后,社會的惡勢力逼得他再也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喊出:“我可沒做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么就不叫我活著呢?我得罪了誰?誰?……誰出的主意?”這是一個本份、改良的生意人對不公的世道做的控訴和反抗,也是刻畫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有力一筆!我們看到了社會演變的軌跡,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是如何豐滿起來的。 第三位出場的是松二爺。他與常四爺一樣,也是旗人,也是吃“鐵桿莊稼”的卻是一個怕事卻又經(jīng)常惹事的“松包”,作者為他取名“松二爺”恐怕也是此意。在這幕的后部,暗探宋恩子與吳祥子來抓常四爺時,他說的“我們都地道的老好人”,應該最能體現(xiàn)他的性格。他是在中國古老文化熏陶下的老好人。他的為人處世、言談舉止,處處體現(xiàn)著華夏文明的古風。松二爺在潦倒之際仍不忘給人“賀喜”,“王掌柜,你好?太太好?少爺好?生意好?”一連串的問候還是那么周全。人物話語中折射出文化背景,正是老舍人物描寫藝術化的體現(xiàn)。
第四位出場的常四爺是戲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征是最鮮明的,作者將他與松二爺放在一起,正好形成強烈的對比。他在這場戲中的許多話都可以說明他的強悍而耿直的性格,如暗探宋恩子與吳祥子來抓他時,他說的“告訴你們,我可是旗人!”和“甭鎖,我跑不了!”等等,但最能體現(xiàn)他性格的還應該是他惹禍的那句“我看哪,大清國要完!”除了他,沒人敢說這樣的話,也沒人說得出這樣的話。
語言好,人物也活,幾筆就勾出來了,畫龍點睛式的手法。抓得準確,人物一上場,三言兩語就出來了。如馬五爺,二德子那么兇,他只說“二德子,你威風呵!”連站都不站起來,二德子就趕緊過來請安。用二德子來襯托馬五爺,太好了。前邊是無聲的控訴,到第三幕,老人上來,就是有聲的控訴了。用了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老舍真厲害,用最精煉的語言,最簡練的動作。通過這些對話,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人物的存在,不僅可以像見到他們的活靈活現(xiàn)的神色,而且可以窺見其內(nèi)心。老舍主張,劇作家必須能使人物“說出掏心窩子的話來”(注《戲劇語言》)?!恫桊^》中的幾十個人物,性格各殊,談吐迥異,彼此區(qū)別得十分鮮明,原因就在于老舍讓他們各自都“說出掏心窩子的話來”,這是真正性格化的語言,是話劇藝術的至高境界。
總而言之,《茶館》是中國當代話劇的巔峰之作。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和中國當代話劇的代表。雖然中國當代的戲劇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進入了蕭條局面,但在戲劇漫長的發(fā)展長河中僅僅是短短的一瞬,我們不需要在宋詞時代呼喊唐詩的危機,在進入歷史新時代,下一代人可能從屏幕之前和網(wǎng)絡之中分身出來,回歸劇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娛方式可能也會返璞歸真,舞臺藝術一定會重新煥發(fā)青春與活力,就讓本文為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吹起覺醒的號角。
(責任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