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香 陳萬寶
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課文時能善用、活用課本插圖,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運用插圖,理解詞義
低年級兒童理解詞義非常困難,如果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最易收效,特別是低年級的課文中有許多描述實物的插圖:長春版一年級下冊漢字家園(一)中“木、本、末、朱”的教學,它是利用一組象形圖片:木字上加一筆來識字的。教學“本”時,可讓學生看圖,比較它與草木之根,引申事物的根源;再與“末”比較,發(fā)現(xiàn)這一筆加在樹梢上,師說明“末”是梢、尖端,與“本”字正好相反……像“刀、刃、皿、血”等等,表示事物名稱類的詞語的插圖,都起到了實物教具的作用,如果教師能結(jié)合插圖解釋詞義,不但使學生對詞義迎刃而解,還加深了印象。
二、利用插圖,引入新課
一堂新課的引入非常關(guān)鍵,如果引入得很精彩、很貼切,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新課中來。在教學《天鵝》一課時,我先出示文中插圖,問:這是什么?學生答:是天鵝。師問:你在哪見過?學生有的說在電視上、有的說在圖片上。師又問:你眼中的天鵝是什么樣的?學生有的說很大,有的說很白,還有的說很美。接下去就是一陣沉默。師說:你們對天鵝只是一些簡單的、表面的認識而已,你們想不想知道科學家眼中的天鵝是什么樣的?學生齊呼:想知道!我接著說:“那好,我們就打開書,去領(lǐng)略一下科學家眼中天鵝的風采吧!”這時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書認真地讀起來。還有許多插圖可以用來直接導入,如,藏羚羊跪拜圖、長城圖等等。如果教師能用深情的語言導入,可使學生快速入境。
三、結(jié)合插圖,講授新課
在講解新課時,教師能有機地結(jié)合插圖進行講授,可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配有五幅插圖,與文章五個小節(jié)的內(nèi)容完全相符。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較淺,不能在學習課文初始就理解了多種植物的樣子與特點。教師能密切結(jié)合插圖講解學生理解的就會輕松、明白。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宋金是誠實的孩子,教學時,重點讓學生觀察小宋金的表情,啟發(fā)學生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四、運用插圖,拓展想象
有些文章的插圖,堪稱高效插圖,它不但揭示了文章的主題,還為我們拓展了想象的空間,實現(xiàn)了插圖的最大價值。如,陸游的《訴衷情》一課。此詞通過比照自己當年的豪情壯志和今日的落魄潦倒,抒發(fā)了國仇未報、壯志未酬的情懷。文中有一幅陸游老年在自家籬門前舉目遠眺圖,教學中我是這樣利用這幅圖引導學生想象的:讓學生看插圖,我深情描述:這就是老年的陸游。他隱居深山多年,如今已老態(tài)龍鐘,體弱多病了,再也無力上戰(zhàn)場殺敵報國了,他每天只能站在自家籬門前,舉目遠眺祖國邊疆。想到自己報國無門,金兵屢屢進犯,百姓顛沛流離,他此時一定是老淚縱橫了,那滴滴的淚是為誰流的呢?讓學生充分的想象后再回答,學生有的說是由于自己報國無門,流下了遺憾無奈的淚;有的說:他看到由于戰(zhàn)亂百姓無家可歸,所以他流下了同情的淚、痛苦的淚;有的說:他看到皇帝昏庸無能,朝廷又奸臣當?shù)溃飨铝耸臏I、氣憤的淚。課本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插圖,可以有效地用來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五、借助插圖,突破難點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組成部分,因為古詩反映的事物或事件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有些詞句教師費盡口舌,學生對詩的意境還是不知所云。如果教學時,教師能充分地運用書上的插圖,可使學生豁然開朗,進而理解詩的意境。例如,《春曉》一課詩的背景圖與詩的意境完全相符,教學時,老師可先讓學生觀察書上插圖,看看圖中都有什么?再用自己的話描述圖意,根據(jù)學生的描述,教師再進一步描繪詩歌意境,這樣可化難為易。像杜牧的《山行》,李白的《贈汪倫》,杜甫的《望岳》等等的背景插圖,都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活用、善用書上的插圖,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有利于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