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程
1. 在玩中學。教無定法,在教學中,要讓孩子把知識學會。我認為,在玩中學也是一種教法上的創(chuàng)新。那怎么樣才能把學和玩結(jié)合到一起呢?寫作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寫第四篇習作觀察日記時,提前一個星期我就讓孩子們回家養(yǎng)一只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孩子們都喜歡小動物,有的養(yǎng)了一只小鳥,有的養(yǎng)了一條小魚,還有的養(yǎng)起了小昆蟲……他們把小動物當成自己的好朋友,親自用心去飼養(yǎng),不知不覺,便與小動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不但了解了小動物的外形,還了解了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幾個星期之后,當我讓孩子們寫觀察日記時,孩子們的話是說不完的,因為他們有話說。說得又真實,又生動。同樣,在寫美麗的秋天這篇習作時,我讓同學們利用十一長假到田野里看看莊稼,到果園看看果子,到森林看看樹木……并把看到的寫下來。孩子們回來時,七嘴八舌地描繪著他們看到的,我又讓他們加以整理,這樣,一篇文章就完成了。多簡單啊!多高效??!在玩中學,既學到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也培養(yǎng)了孩子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2. 在樂中學。嬉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兒童的樂園。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和愛玩的心理,讓他們保持穩(wěn)定的注意力。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我最常用的是摘蘋果或者是小馬過河的游戲。如果學生答對,我就把禮物送給他們。孩子們手里拿著自己的戰(zhàn)利品,高興得手舞足蹈。在教學生動有趣的課文,如《坐井觀天》、《酸的和甜的》、《寓言兩則》這樣的文章時,我會設(shè)計一些表演的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小組合作,自己設(shè)計臺詞和人物造型。孩子們興趣高漲,在表演中領(lǐng)悟了課文所蘊含的思想,使學習內(nèi)容在有趣的體驗中被牢牢記住。教學語文《四季》課時,我讓學生用身體動作表演四季,背誦描寫四季的詩,畫出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唱四季歌,跳贊美四季的舞蹈。在學習完《聽聽,秋的聲音》時,也可以讓學生當回小詩人,模仿課文寫一首有趣的兒童詩,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在玩中學到知識,這樣的課堂多么有趣??!
3. 在做中學。現(xiàn)在,大部分的中小學都在背誦國學經(jīng)典。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時期所受的教育非常重要,影響著孩子的一生。那么在這樣重要的時期,應(yīng)該讓孩子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呢?現(xiàn)在最提倡的就是學習國學經(jīng)典。在五花八門的教育中,國學經(jīng)典教育是最有價值的教育,因為它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精髓,是寶貴的財富。但是,國學經(jīng)典大都是文言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解,不親身實踐,學生很難有較深刻的體會。這兩年,在東豐開展的冬令營和夏令營就很好地把做與學緊密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在課堂上,孩子理解了所學內(nèi)容的表面之意。接下來,老師又讓學生親力親為,動手實踐,比如親自給父母洗腳,親自動手洗碗,親自給父母捶肩揉背,等等。孩子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愛,這種教學方式讓孩子在做中學到了知識,受用終身。有一些教師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更是做起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孩子們每人帶一個雞蛋,每天要用心呵護,做到不讓雞蛋破碎。孩子們盡心盡力,但完成任務(wù)的幾乎沒有幾個。孩子們從實踐中感悟到了父母把自己養(yǎng)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這又是一份多么了不起的愛!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提出的“六個解放”,其本質(zhì)就是啟迪廣大教師解放孩子的靈魂和思想,讓他們能想,會學,會看,會思考。讓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求知,開闊眼界;到社會中去實踐,探究,親力親為,接受社會風浪的洗禮,使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展翅飛翔,用心去感悟、體驗、創(chuàng)新?,F(xiàn)實生活才是語文學習的課堂,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震撼孩子的心靈,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