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晶
新課程改革讓學生自己會學、樂學,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內在潛能。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正確地對待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提問,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積極地誘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性、廣闊性、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等。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教學的首要任務。多年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一、創(chuàng)設氛圍增強信心,讓學生敢于提問
古有“不恥下問”的孔圉是后人學習的榜樣,敢于提問既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也是一種良好的心理行為。教師要注意到兒童都有求知好問的心理特點,課堂氣氛才會活躍,學生才會樂學,反之,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接受,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農村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環(huán)境比較落后,父母多出外打工,性格內向,所以上課時學生顯得不那么愛問,怕說錯挨老師的批評,怕同學的嘲笑,惶恐不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我用真誠親切的微笑,風趣幽默的語言,豐富濃郁的情感,與學生進行交流。善于在課堂中運用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的提問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離奇古怪的問題,異想天開的念頭,教師要加以引導,推動學生不斷發(fā)現和提出新“問題”,最終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應當從低年級開始。低年級學生對什么都感到新奇,對所學到的知識有一種新鮮感,且敢于發(fā)問,隨意性強,往往課堂上想到什么就問什么。如《風娃娃》一課,有學生提出:風娃娃還去哪兒呢?多好的拓展性問題啊!我緊接著就問“風娃娃還可能在哪找到呢?”從這問題就能解決課文的學習難點: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有時學生難免也會提出一些跟課文內容關系不大的問題,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有學生提出: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在野外辨別方向呢?雖然這是課外的知識,但我還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且讓學生回家后查找資料,課后找時間一起探討。
二、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讓學生善于提問
教師要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把學生引入具體的探索情景中,真愛學生的問題源泉。在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我首先要教會學生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如讀了題目你有什么想法?從題目中你有什么想知道的?課文中哪些地方你還沒弄明白?讀了課文你還有其他想法嗎?文中哪個字、詞或句子,你不明白?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我讓學生在不理解的詞句后面注上問號,課堂上把想知道的問題,不明白的地方大膽提出。經過幾篇課文教學后,學生這方面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有些學生已經能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如教學《小小的船》時,提問“小小的船是怎樣的?”《比尾巴》中“他們是怎么比尾巴的?”其次,利用早會時間我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小時候善于提問而長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牛頓看到蘋果掉到地上,他覺得很奇怪,從而發(fā)現“萬有引力”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利用每天課前時間,我讓學生輪流發(fā)言,可以講故事或見聞,或家里的趣事等,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敢發(fā)言的膽量。一段時間后,學生在這方面的轉變已略見成果。
三、合作研學體驗成功,讓學生喜歡提問
追求高效課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當下的追求目標。合作研學,是“五學”課堂模式中的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回答,更應要學會提問。當然,我們不能讓學生為了“提問”而“提問”,要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盡可能清楚明白地進行表達,掌握提問的方法,使有成效的提問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課堂中由于學生對提問的意義認識不足,或缺乏適時的問題情境,或教師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在課堂中不愿開動腦筋提問。對此,我應用“五學”課堂模式中的小組合作研學的方式,讓學生積極提問。小組合作研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例如《畫家鄉(xiāng)》一文的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①制定學習目標。讓學生在識記生字,熟讀課文的情況下,找出誰在畫家鄉(xiāng)?她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②合作探究,小組解決:③匯報情況,全班交流;④合作質疑,深入研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又提出了以下的問題:小畫家們畫了家鄉(xiāng)的哪些景物?假如你要去她們的家鄉(xiāng),最想去哪看看?如果讓你來畫自己的家鄉(xiāng),你想畫出哪些景色?第二課時,在讓每個小組匯報交流答案。通過這樣的合作研學,小組中的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提問,看來小組的合作提問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
四、尊重個性勇于創(chuàng)新,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提問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一個生命都是單一的個體,富有個性的,所以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膽子大一點,步子寬一點,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應對學生提出的獨特的問題、獨特的見解給予肯定,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煥發(fā)出更多活力,孩子們隱形的翅膀才會飛的更遠。
可見,教師要學會抓住學生的智慧閃光點,給學生積極評價,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樹立學生的信心。要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有想法就大膽地說,有疑問就勇敢地提;要以及時的表揚、經常地贊嘆、有趣的活動,使學生舉手發(fā)問;要以情境的創(chuàng)設、小組的合作,使學生堅定信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時時用一種愉悅的心理感受。
總之,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做到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信任。促進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積極提問、自主提問,讓學生快樂提問,在提問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