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張愛玲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在她的文學作品中,不少都運用了意象來敘事。而且,以意象敘事也成為張愛玲的特長?!耙埂睋碛凶约旱奶囟ㄒ庀螅赖帽瘺?、美的深刻。而且,在張愛玲的諸多文學作品中,許多人物的命運都借助“夜”這一意象來描述,寫出了每個人物獨特的悲劇色彩。作者擁有著獨特的人生經歷,對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和見解,對人生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和領悟。
關鍵詞:“夜”意象 張愛玲 審美價值 悲劇 意識
何為“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一種藝術形象,而這種藝術形象是被創(chuàng)作主體應用自己的情感與想象同時借用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創(chuàng)作出來的。簡單來說,意象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體,將主觀的“意”寓于客觀的“象”之上。意象在文學作品中承載著創(chuàng)造主體的情感與思想,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寄托。創(chuàng)作主體借助于意象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觀點?!吨袊鴶⑹聦W》中,楊義曾如是說:“研究中國的敘事文學就必須把意象以及意象敘述方法作為最基本的命題之一,進行深入而正確地解剖,才能真正貼切地發(fā)現(xiàn)中國文學有別于其他民族文學的神采所在,重要特征所在。”張愛玲作為我國近代文學史上有突出地位的作家,在運用意象表達感情方面極為擅長,運用得極為得當。張愛玲自己獨特的文學世界是華麗的,又是荒涼的,而多數(shù)文學作品中,張愛玲常常喜好“夜”這一意象,而正是運用“夜”這一意象的悲劇意識,使張愛玲將眾多人物的人生編織得悲苦而又清涼。張愛玲的很多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尤其是女性,都帶有扭曲的性格以及變態(tài)的思想,更有悲劇性的命運,而張愛玲就是巧妙地運用“夜”這一意象,將這些刻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主人公悲劇性的一生以及無可奈何的人生,“夜”這一意象能夠將其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創(chuàng)作主體深諳“夜”的悲劇意識
意象來自他從童年開始的整個感性生活——艾略特曾如是說。童年在一個人的一生之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而對于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主體來說,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經驗與經歷可能會為其打開文學的大門,更能夠推動其不斷地前進。海明威曾說:“童年的不快樂成為一個作家最好的早期文學訓練?!币苍S對于多數(shù)作家來說,童年生活充滿著傷心的回憶與難以磨滅的心靈創(chuàng)傷。但是,正是由于這諸多的悲傷,正是由于這些獨特的體驗,他們才能有獨特的眼光與視角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作品,奠定自己在文學界獨一無二的地位。而張愛玲,作為文學界里的傳奇人物,同樣經歷了一個那樣的童年。經歷了童年的與眾不同,她內心極度渴望一種酣暢淋漓地傾訴,渴望用筆來抒發(fā)自己難以言表的情感,去挑戰(zhàn)一種荒謬,一種那個年代獨有的蒼涼。張愛玲對“夜”這一意象情有獨鐘,追根溯源,可以在她的童年找到原因。在童年,她曾經被自己的父親囚禁,使她對“夜”有了一種獨特的解讀。這些,在她的《私語》中可以體現(xiàn):“在你的心中睡著月亮光。我讀到它就想起我們家樓板上的藍色的月光,那靜靜的殺機?!边@明顯是寫出了“夜”的一種悲劇意識。由此可見,正是這些與眾不同卻難以磨滅的悲涼的童年記憶,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張愛玲對文學的創(chuàng)作,影響了她的情感方向。同樣,著作《張愛玲的意象世界里》曾提到:“文學來自作家的生命,創(chuàng)作只有如同是從自己身體中抽出一根肋骨來那樣驚心動魄、牽腸掛肚,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代文學輝煌?!睆垚哿釋⒆约旱囊桓吖菑纳眢w內抽出,必定少不了骨肉相連分離時的那種痛楚,內心也必定少不了感情的復雜變化。這些,都能從張愛玲的身世中找到相應的解釋。
張愛玲出身顯貴,其祖母系清朝末年有名的大臣李鴻章的愛女,其祖父名張佩綸,乃是清朝末年“清流派”之中間人物之一。家世的顯赫讓張愛玲的童年生活條件較為優(yōu)越,卻缺少同齡孩子應有的快樂。張愛玲之母,在那個年代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與處事方式,對自己一生的愿望投入了較大的精力,卻疏于子女的教育與關愛。張愛玲從懵懂無知的童年到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母親總是對她忽冷忽熱忽近忽遠,給予的溫暖只是片刻,但是黑暗冰冷的感覺卻時常存在。張愛玲自己曾經表示自己對母親的愛是羅曼蒂克似的。相對而言,張愛玲的父親卻顯得溫暖而慈祥。在張愛玲的童年時,父親給過她溫馨的生活,細致的關愛,這使得張愛玲想到父親便感到溫暖、溫馨。張愛玲的母親是一位在當時看來較為現(xiàn)代的女性,其常年留學國外,對張愛玲疏于關愛。而張愛玲僅與父親互相陪伴,對父親的感情甚為深厚,甚至在張愛玲遲暮之年,看到父親書寫的英文,仍有一種暖暖的愛意。而父親給予張愛玲的也只有這些,作為一個封建家長,父親的專橫使他對待張愛玲的態(tài)度也隨著心情與喜惡的變化而變化。相比于父親的愛,張愛玲得到父親更多的是一種封建家長的蠻橫、專制、暴力甚至是虐待。記憶中父親母親給予的不夠和睦的家庭氛圍和后來繼母的挑撥,使這個家庭本身就存在著一種不健康的元素。而這些元素所產生的各種矛盾、各種壓力,都將漸漸在張愛玲與自己的父親之間產生,進而爆發(fā)出一種難以解決的矛盾。張愛玲的父親曾經對張愛玲進行毒打,甚至口出惡言要對她開槍。這樣產生的結果便是張愛玲的逃離,堅決離開原本與自己相依為命的父親。
藝術,可以將情感有效的轉換。在轉換的過程中,主體以及客體具有統(tǒng)一性。主體感受、體會客體并對客體進行相應的改造,使客體具有了一種審美屬性。“夜”這一意象正是通過張愛玲加入了自己對生活的經歷與感悟,才擁有了一種凄美的意境。筆者從張愛玲的作品《傾城之戀》與《金鎖記》來進行簡單闡述。
二、生活的環(huán)境悲涼陰森
《傾城之戀》一書中,“夜”將女主人公白流蘇的內心很好地詮釋出來。書中,白流蘇為愛甘愿冒風險,跑到香港。一段時間之后,發(fā)覺原來自己真正愛的并不是范柳原,而自己對于婚姻的那種依賴甚至渴望的保障,也不能夠從范柳原那兒得到。然而,范柳原卻沒有停止深夜里與她的電話調情,白流蘇看著茫茫的夜色,忍不住地哽咽。白流蘇內心深處那種憂慮、無奈、失魂落魄的感覺,都通過模糊而飄忽不定的夜色表現(xiàn)出來。文中寫月亮大而模糊,實質上是說白流蘇對婚姻的一種極度美好的渴望,只可惜這份渴望卻是模糊的,難以觸及。這樣的夜晚,月亮是銀色的,光棱是綠色的,而色彩卻是模糊不清的,這是多么讓人感到悲涼的夜晚!當白流蘇第二次與范柳原會于香港時,亦是一個夜晚,他們有了肉體接觸。這時夜晚的月就像一鉤的白色,猶如霜華在玻璃之上。白流蘇心情降到冰點,猶如那清冷的月。
《金鎖記》一書,曹七巧是女主人公。曹七巧出生時“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天使森冷的蟹殼青,天底下黑魃魈的只有些矮樓房?!边@樣一個擁有殘月的夜晚,充滿著森冷。其實在這,張愛玲用了一個比喻,用下弦月來喻曹七巧。一點一點地低,指的是人性在曹七巧的內心深處漸漸磨滅;大一點,說的是曹七巧那膨脹的欲望逐漸增大;而結果卻是成為“赤金的臉盆”,曹七巧通過黃金把自己禁錮起來,只有孤獨、寂寞相伴。而這些還沒有結束,直到最后,她需要子女的幸福乃至生命作為她的陪葬。
正是張愛玲文學中對“夜”意象的悲劇意識的描寫,才能形象而準確地表述出那些內心深處的思想。同時,這也是創(chuàng)作者對社會以及生活等各個環(huán)境的一種側面的描寫。
三、命運充滿著殘酷與悲涼
很多文學作品中,悲劇往往擁有著自己獨特的性質,而這種性質,正是它的沖突性。這可以通過小說中各種人物所生活的環(huán)境與經歷的不幸遭遇表現(xiàn)出來。悲劇是如何形成的呢?當客觀的事實與人物自己內心相違背卻又無法改變無法與之抗衡時,人物的命運就成了一場悲劇。當然,前提是,這個人物他是一個正面的。
在張愛玲的著作《傾城之戀》與《金鎖記》中,各種凄涼的夜色,都在側面反映出主人公凄慘的命運。這些,張愛玲都能用“夜”這一意象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秲A城之戀》的白流蘇,在生活面前,終究還是低下了頭,彎下了腰,甘心做他人的情人。月色是凄美的,也準確而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白流蘇那種苦悶的心境。《金鎖記》中,夜色的凄涼也在側面襯托出長安命運的悲哀。對于出身,長安難以選擇,對于生活,她卻自己想去改變。然而這些終究抵不過母親的跋扈,長安的一生,葬送在母親七巧身上。
四、結語
張愛玲將“夜”這一意象運用得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在“夜”這一意象中,張愛玲將人物內心的東西融入進去,同時也加入了自己對生命獨特的感慨與領悟。張愛玲對生活、命運以及人生的各種感慨與嘆息,都在“夜”這一意象之中準確而又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夜”,成為整部作品的亮點?!?/p>
參考文獻:
[1] 邊帥. 從人物的內心世界談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11).
[2] 倪立秋,林金枝. 張愛玲筆下的陽臺意象透析[J].華文文學,2013(2).
[3] 陳燦芬. “夜”意象悲劇意識的審美價值解讀——以張愛玲《傾城之戀》《金鎖記》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11(11).
[4] 董玲. 基于張愛玲《傾城之戀》《金鎖記》談“夜”意象悲劇意識的審美價值[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2(9).
[5] 張穎,賀宗蘭. 論“傾城之戀”對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影響[J].小說評論,2012(11).
■
作 者:韓進虎,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文秘)2班學生。
編 輯:康慧 E?鄄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