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電影《林肯》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成績差強人意,只獲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美術(shù)兩個獎項,但把這位總統(tǒng)重新帶入世人的視野中。
2000年由“International World History Project”主辦的一個項目“Ranking Our Presidents”請了78位美國總統(tǒng)史學家評分,結(jié)果林肯以4.87分排名第二,僅低于以4.92分排名第一的華盛頓,小羅斯福則以4.67分排名第三。
因為解放黑奴,林肯已經(jīng)成為一個神話般的人物,在很多人心中,他代表了崇高的理想,偉大的愿景,以及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原則性強,絕不妥協(xié),甚至不惜為此付出沉重代價——讓國家陷入內(nèi)戰(zhàn)。
而這部由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則把林肯從云端拉下凡間,讓大家看到一座雕像背后有血有肉的人物。
說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并不在于片中提到林肯如何怕老婆,又或?qū)檳男鹤覶ad,出于一個父親的私心,不想讓大兒子Robert上戰(zhàn)場服役,而是讓大家看到,政治除了原則之外,還有很多權(quán)謀計算,有時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甚至不得不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哪怕是林肯這樣正直的偉人,也不例外。
故事不是從林肯如何踏上從政之路、孕育出解放黑奴這個偉大理想說起,反而是從內(nèi)戰(zhàn)已經(jīng)打了近四年的1865年1月,林肯死前最后4個月這一時間點切入。整個國家因為內(nèi)戰(zhàn)已精疲力竭,林肯急于要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解放黑奴提供堅實的法理基礎,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當時國會的參議院已通過該項修正案,林肯正絞盡腦汁,想讓眾議院也能如此,卻苦于票數(shù)不夠。為了在雙方票數(shù)極為接近的情況下,不會功敗垂成,林肯不惜大耍手段,以官位收買,甚至恫嚇,威迫利誘,務求從對方陣營中撬走關鍵幾票。
這些并不是虛構(gòu)的情節(jié),近年最著名的一本林肯傳記,史學家Doris Kearns Goodwin花10年時間撰寫,令奧巴馬愛不釋手的《Team of Rivals》(臺譯本《無敵》,大塊文化出版)一書中亦有相關敘述。
林肯派遣特使撬走對方陣營的票,暗示作為總統(tǒng),他有很大的權(quán)力。Goodwin說:“林肯的密使很清楚他的‘權(quán)力范圍,包括提供人人垂涎的肥缺、特赦、政治獻金,以及幫助忠實支持者的親朋好友在政府里謀得一官半職?!崩?,民主黨議員Moss F. Odell后來便成了紐約油水豐厚的海軍代理。結(jié)果,民主黨被撬走了關鍵的5票。
為避免節(jié)外生枝、夜長夢多,林肯訛稱沒有南方邦聯(lián)代表團秘密抵達首都尋求議和這回事,以防國會借此拖延甚至擱置討論該項憲法修正案。事實上,林肯有一個無法宣之于口的理由,那就是如果內(nèi)戰(zhàn)先行結(jié)束,分裂出去的南方11州將重新加入聯(lián)邦,恢復國會原先的政治版圖,那么共和黨主導的優(yōu)勢局面將會完蛋,要修訂憲法解放黑奴則會更加渺茫。
眾議院即將投票的那個早上,南方邦聯(lián)議和代表團已經(jīng)抵達首都的傳言傳遍整個國會,林肯在國會的忠實伙伴和操盤手、眾議員James M. Ashley為免功虧一簣,立即給總統(tǒng)送去緊急便條,懇求總統(tǒng):“如果這件事不是真的,請授權(quán)我反駁這件事的真實性?!?/p>
林肯立即回復:“據(jù)我所知,華盛頓境內(nèi)并沒有和平使節(jié)團,而且也不太可能會有?!保╰here are no peace Commissioners in the City, or likely to be in it)但Ashley事后獲悉,其實當時林肯已經(jīng)知道,有3位和平使者正在途中,但狹義來說,他的確可以說華盛頓“境內(nèi)”(“in” the capital city)沒有和平使節(jié)團,這樣的答復并不光明磊落,但咬文嚼字的話,他卻真的沒有說錯。Ashley相信,如果林肯當時沒有如此這般回避這個問題,修正案可能不會通過。
正如片中那位主張徹底廢除奴隸制的激進派領袖Thaddeus Stevens在國會終于通過廢奴修正案后回家對黑人女仆Lydia Smith說的那樣:“這是19世紀最偉大的一個創(chuàng)舉,由美國最純良的一些人,通過貪腐手段來玉成其事?!保═he greatest measur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ssed by corruption, aided and abetted by the purest man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