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巖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典范的課文為載體,讓學生一點一滴地積累字、詞、句、段、篇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如何上好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探討。
閱讀教學 欣賞 探究 運用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同時也是每個學生今后發(fā)展的必備技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典范的課文為載體,讓學生一點一滴地積累字、詞、句、段、篇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
那么,如何上好語文閱讀教學呢?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遵循這一理念,我在閱讀教學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嘗試、總結,采用:“欣賞——探究——運用”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收到的效果甚佳。
一、欣賞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階段完全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學生通過讀、畫、抄、背等環(huán)節(jié)初步理解和鑒賞課文,受到初步感染、陶冶情操。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讀,可根據(jù)課文的內容,選擇讀的形式,教師對此不加任何限制和約束。但最終要讓學生達到讀得正確、流利,并且該讀出感情的地方要讀出感情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閱讀教學中理解和感悟,所以說“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讀,可根據(jù)課文的內容,選擇讀的形式,教師對此不加任何限制和約束。但最終要讓學生達到讀得正確、流利,并且該讀出感情的地方讀出感情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閱讀教學中理解與感悟,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學生通過熟讀課文,理解了課文,從文中感受到了父與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畫,畫是讀后的初步感知,學生可以在文中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含義深刻或自己非常喜歡的句子等。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課文的空白處加以批注,以此來加深印象。
抄,是讓學生積累詞句的過程,積累是新語文課標中的一個關鍵詞,也是實際教學中的一個關鍵點,積累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元素。積累的過程是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以后學生的習作奠定了基礎。
背,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背學生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優(yōu)美段落,在背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探究
我以為,閱讀教學的難點就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采用了“思”“議”“饋”幾個步驟,讓學生在欣賞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更深層次地感受文章的語言、表達方法及表達的情感等。
思,就是欣賞后讓學生深思,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靜心思考,然后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整理。根據(jù)教材內容及編排意圖,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再思考后再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閱讀期待的過程。學生對一些問題雖然暫時沒有清晰完整的答案,但是學生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已經(jīng)反復思考過了。這樣學生不但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同時他們的閱讀期待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更強烈了,此舉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議,讓學生圍繞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議,在老師列出的題目中自選。新課標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感受。為了使“議”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可就某一話題找一生回答,其他學生予以評價、補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教師適當給予點撥,這樣做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啟發(fā)。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通過對“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毀滅”這一話題,啟發(fā)學生討論交流,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還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饋,就是閱讀反思。及時反思有助于學生復習、鞏固、內化所學知識。學生還可以利用“饋”把自己對課文支離破碎的理解進行整合,使他們對課文的感受得到進一步升華。這一環(huán)節(jié)主張小組討論交流,推薦代表匯報,集體訂正,以達成共識。
三、運用
運用是對課文所學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可以把所學的基礎知識盡情的發(fā)揮運用。在實際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說”“寫”兩種形式。
說,就是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新課標強調:“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因此,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閱讀教學的使命。在閱讀教學中,做到每課必“說”,讓學生在說中交流?!罢f”不限內容,不限范圍,可說課文后的收獲、體會;知識方面的、情感方面的都可表達。如教學《草原》時,讓學生課前搜集草原的自然風光圖片和民族風情故事、傳說等,課上讓學生交流,學生即增長了知識,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得到了鍛煉??傊?,讓學生在說中進一步感受課文的同時也提高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寫,就是有意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的機會。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讓學生嘗試把課文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語言表達中去。可運用所學的新詞寫話,運用所學的表達方法寫段謀篇;運用抓住人物特點進行外貌描寫等,可寫一段話或一篇短文。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后,讓學生寫一寫“假如你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上,你想說點什么”,堅持經(jīng)常這樣的訓練,那么小學生寫作難的問題會迎刃而解,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也指日可待。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如果堅持運用“欣賞——探究——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正確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