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有效導入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導入方式,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關系到學生對課堂的熱情和投入度,讓課堂一下子“熱”起來。好的導入方式,還能營造親切、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讓師生在合作中開啟智慧之門,得到共同發(fā)展,讓彼此在交流中開啟思維之門,能力得到提升。數(shù)學課能否吸引學生,課程導入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導入法
數(shù)學教學中新課的導入很重要,好的導入可以引著學生把接下來的新內容學習好,反之,就會影響到對新課的學習情緒,甚至影響到整個數(shù)學教學目標的完成。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師能以引人入勝的導入開始美妙的數(shù)學之旅,那么必將引發(fā)學生興趣。
一、懸念激趣導入法
數(shù)學課缺少趣味性,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設置懸念,使學生發(fā)生探求問題奧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從而達到“疑中生趣”,由此激發(fā)學習興趣,多媒體在這方面的運用,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二、生活情境導入法
數(shù)學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而生活實例又生動具體,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是探求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引入課程的良好方法。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數(shù)學,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領略數(shù)學的無窮魅力。如教學中講“不共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時,先讓學生觀察幾條腿的凳子放在地上最平穩(wěn);為什么自行車放置時要有車梯;我們出門兒時都要上鎖從而將門固定等生活中大量實例,總結出課本中的公理3,使學生心領神會。如果能從實踐入手,以公理的產生過程為突破口,憑借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可以達到喚起學生親近數(shù)學的熱情,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這樣,無論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教學效果來看,都比直接給出公理好得多。
三、溫固知新導入法
在講新知識之前,先簡要復習學過的相關知識,要以學生清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這種導入適用于定理和性質的運用。運用溫固知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然后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推論的數(shù)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定理內容,并總結圓冪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區(qū)別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推論是外分線段、切線上定理的兩端點重合。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fā)現(xiàn)一串新知識,并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四、學生親手實踐導入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歸納、思考、總結。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是探求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引入課題的一種方法。實踐活動是興趣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有關幾何知識的教材,采用動手操作導入新課的方法效果良好。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我讓學生把預先做好的8個一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積木拿出來,讓他們用這些小積木各自擺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我提出如下問題:①你擺成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怎樣知道的?②你擺成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怎樣知道的?③體積的長、寬、高有什么聯(lián)系?這樣導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形成的全過程的興趣。
五、故事導入法
在新課開始之前,不要急于提示課題,而是先講一個與本課題有關的故事、謎語、趣聞等來提示課題,使學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問題答案,由此非常巧妙地導入新課。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時,可先講一個故事:在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一頭老牛和一匹小馬馱著包裹吃力地行走著,老牛喘著氣吃力地說:“累死我了!”小馬說:“你還累,這么大的個,才比我多馱2個!”老牛氣不過地說:“哼,我從你背上拿來1個,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馬天真而不信地說:“真的?”同學們,你們能否用數(shù)學知識幫助小馬解決問題呢?學生對此會產生很大的興趣,都躍躍欲試,先由學生按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發(fā)現(xiàn)很復雜,然后老師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在兩相比較下,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此問題用方程的辦法解決比較簡單。這樣的導入,既生動有趣,又蘊含著新知識。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六、類比聯(lián)想導入法
類比就是當兩個對象都有某些相同或類似屬性,而且已經了解其中一個對象的某些性質時,推測另一個對象也有相同或類似性質的思維形式。
類比法引入課題,要求教師首先要從內容、形式、甚至方法等各方面把握所選中的兩個類比對象。其次,要在適當?shù)臅r候讓學生明確類比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兩個類比的對象并非完全一樣,所以應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明確:類比的結果并非完全可靠,它只是形成猜想的一種方法,學生進行類比猜想所得的結論往往還需要進行證明。
針對不同的課例,采取不同的導入方法,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方式,使數(shù)學課變得豐富、有趣。關鍵就是要創(chuàng)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積極因素,激發(fā)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