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莉
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低效。在教學領(lǐng)域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以情優(yōu)教,使學生的心理處于積極的參與狀態(tài),促進學生情知和諧發(fā)展、素質(zhì)全面提高。
英語教學 情感互動 課堂效率
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低效。在教學領(lǐng)域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以情優(yōu)教,使學生的心理處于積極的參與狀態(tài),促進學生情知和諧發(fā)展、素質(zhì)全面提高。
一、“愛心”保證情感互動
師愛,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內(nèi)容,同時又是教育智慧的動力系統(tǒng)與維持、保障系統(tǒng)。一個合格的老師既要體現(xiàn)知識的力量,又要體現(xiàn)愛的力量。
老師的愛心使老師在課堂上關(guān)注每個孩子,使每個孩子都有均等的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老師的愛心使老師善于抓住孩子在日常學習中的細微進步,給孩子及時貼切的鼓勵使孩子更加有信心學好英語。
教師的愛心還體現(xiàn)在耐心的對待孩子。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很深入的思維,他們當中有的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來對待他們,讓他們慢慢地進步、快樂地成長。
二、“尊重”促進情感互動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教和學必須師生雙方合作完成。教師和學生是否建立和諧融洽師生關(guān)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guān)緊要。孩子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qū)W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學生需要教師的關(guān)愛,教師要對孩子的多一些關(guān)注、肯定和鼓勵,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案例:在初一年級,有一次在英語課堂上,當我問“What can you do”時,有一個學生順口說了一句“I can fly”,惹得其他同學哈哈大笑,那個學生顯得很尷尬,好像覺得自己犯了錯一樣難為情,我連忙為他解圍:“Yes.You are a bird now. You can fly.”我邊說邊做動作,全班孩子立刻停止了取笑,睜大眼睛看著我,那個孩子覺得自己回答比不是很可笑的,還是很合理,很與眾不同,情緒慢慢地好轉(zhuǎn)了。老師尊重了孩子個性化的發(fā)言,在老師的引導下看似不符合常理的回答恰恰給孩子打開了一扇想象的大門。老師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因此也變得更加順利。
三、“激情”帶動情感互動
沒有激情的教不會使學生的學產(chǎn)生激情。好的教師是能夠做到在保持自我控制的同時,又對所教或所學表現(xiàn)出激情。教師的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能夠吸引孩子投入課堂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特別是剛進校的初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年齡小。如果教師的語言枯燥,不生動,缺乏活力,孩子就非常容易走神,開小差 ,上課有效學習時間短,學習效果差。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diào)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
四、“趣味”吸引情感互動
1.游戲吸引孩子互動
參與游戲不僅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而且使語言的輸入輸出更具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shù)性。教師應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繞口令,謎語,唱歌,跳舞等。特別是游戲,因為游戲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因為游戲 給他們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快樂,使他們的身心達到完全的投入,而且游戲會使枯燥,機械的句型操練變的生動,活潑,趣味無窮。多設計一些猜一猜,演一演的游戲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的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習效果。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教學“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我和他們做一個游戲——比比誰喜歡的水果最受歡迎。學生們誰也不想自己喜歡的水果不受歡迎,爭先恐后的舉手,不知不覺孩子們就已經(jīng)把句型“I like …”“because…”說得很熟了,而且無形中學生們彼此學到了更多的詞匯,他們開心不已。
2.肢體活動吸引學生互動
初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活動量大,初一教材中,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時,會出現(xiàn)很多表動作的英語單詞,我就利用這一特點邊教邊做動作,學生在我的帶動下也邊說邊跟著我做動作。如“Im riding a bicycle”,我就模仿騎車的動作;“Im plaing football”,我就做踢球的動作;“Im flying”,我就作飛的動作;“Im dancing”我就作跳舞的動作。他們學得輕松,我教得也輕松,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放得很開,一點拘束感都沒有,而且學生還大大方方地上臺表演各種動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輕松地掌握了這個時態(tài)的用法和大量的動詞短語。
3.兒歌吸引孩子互動
Chant讀起來朗朗上口,并配有節(jié)奏感很強的音樂,聽起來給人的感覺很活潑。學生們在學Chant的時候一般都會快樂地打著拍子。教師可以利用Chant來教句型,降低學習難度。如教學“Would you mind smoking”我就用到了“chant”“Bush, Bush.Would you mind cleaning your room? No, No, not at all.Mind, Mind…Would you mind…Would you mind taking out the trash? Sorry, Sorry.Ill do it right away.Here, here. Would you mind…Would you mind not eating on the bus? Sorry, sorry. Ill not do it again.”剛開始的時候慢些,后來越來越快,學生們馬上就給吸引過來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連開小差的孩子都樂滋滋地跟著一起念兒歌了。
4.多媒體吸引學生互動
多媒體比起老師講解,更能夠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對話,場景。例如,學《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課時,我對內(nèi)容大膽做了調(diào)整,對課本內(nèi)容先不做處理,而是利用多媒體講授單詞,利用聽—猜交通工具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也教授單詞也導入句型,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都有收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pairwork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看圖片中的各種交通工具,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去不同的地方,在練習中也表達了學生自己的理想和美好愿望。我認為多媒體具有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它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
5.圖片吸引學生互動
如我在教學“Whats the matter”這一課時,自然引出有關(guān)疾病的單詞后,讓學生做猜測的活動,我運用半遮圖片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單詞,學生猜測單詞的積極性很高,學生的參與面也很廣。之后我向?qū)W生展有關(guān)疾病的完整圖片,幫助學生復習新知,而且還自然的引入新的話題——針對疾病提建議;然后通過扮演醫(yī)生與病人兩兩練習鞏固句型,使學生增長相關(guān)知識,加強健康意識。另外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復習目標語言并讓學生自由討論,擴充了醫(yī)生與病人間的對話,更加貼近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傾注愛心,課堂上賦予激情,并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與教師進行積極地進行情感互動,才能使學生主動的學習英語,開心的學習英語,輕松的學習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張彥昌.情感互融·學習互動·方式互補.大眾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