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少強
漢字是語言學習的構件,學生學習識字是搞好其他學科學習、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白R字應從娃娃抓起”(鄧小平),是的,兒童時期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期,盡快掌握大量的漢字對處于黃金學習階段的同學們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它能為閱讀和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分散識字,降低課堂識字教學難度
從《課標》對每個學段識字量的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小學階段的識字量一大半都集中在了第一學段一二年級,因為這個階段正是識字的黃金時期,相對來說這個階段課堂教學任務重,那么,將識字任務分散在識字教學和識字活動中,不僅能減輕課堂教學的壓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前識字,分散識字的方法很多,還可以通過有趣的課外活動,識字游戲,課外閱讀,口語交際等,有意識地把學生常見的生字貫穿在這些活動中,使學生提前識字,輕松識字,減輕了課堂的識字教學的壓力。
二、因字施教,教授識字方法
單調、枯燥的識字教學流程讓學生學習被動,識字遺忘率極高,而抓住漢字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識字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還能讓學生輕松地掌握識字方法,為自主識字奠定基礎。
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前,就應該認真研究生字,找準生字教學的不同切入點,或讀音,或字形,或字義,引導學生在比一比,說一說,做一做,畫一畫中掌握漢字的音、形、義,進而學會多種識字方法。
(一)留心生活,自主識字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中說道“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钡拇_,識字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天然的聯系,學生日常生活無時無地不在學漢字,用漢字。識字教學不能囿于教材和課堂,要向課外拓展,向生活延伸,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教育體系。老師與家長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廣闊的空間里學漢字,用漢字,豐富知識,養(yǎng)成習慣,提高能力。
1.利用校內資源識字
校園內的識字資源極其豐富,學校的各種宣傳欄、櫥窗、黑板報、標語等,教室內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課堂紀律”“名人名言”等,包括老師、同學的姓名,黑板上的板書,這些都是識字資源。語文教師利用識字活動課、語言交流課,帶領學生各處看看、讀讀,這樣,學生不但了解了學校,親近了學校,同時,在這廣闊的識字天地里,認識了許多常用漢字。如我校校園墻壁上貼有“我喜歡干凈的外衣”這句話,一年級新生通過讀讀、問問,不僅認識了這八個字,還明白要愛護環(huán)境,不要亂涂亂畫。
2.利用家庭、社會資源識字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以采用“貼標簽”形式,讓學生認識如門、窗、電視機、電話、錄音機、水果、碗、毛巾、杯子等字,讓學生認識家人的姓名,學會親人的稱呼,讓孩子和自己一起看課外書,在閱讀中鞏固識字。
(二)留足時間,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識字
1.教師點撥巧引路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得好:“教學的安排好比是‘因,而學生的發(fā)展進程好比是‘果。”教師在教學中遵循漢字結構和學生識字的規(guī)律,善于引導,使自己的教法或激人興趣,引人深思;或化抽象為形象;或深入淺出而又妙趣橫生,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還能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根據漢字的特點自己創(chuàng)造識字的方法。
2.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識字
小學階段,特別是第一、二學段識字量大,單靠課堂上老師一個字一個字去引導學生分析、記憶,效率就太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根據漢字的特點,鼓勵學生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識字。
三、識字寫字相結合
新課標提倡多識少寫,并非意味降低寫的要求。寫的少了,應寫得更好。如剛學習寫字的一年級新生,開始時要一筆一畫地教,讓學生知道所寫的字由哪些筆畫組成,各種筆畫如何寫,整個字的筆畫如何排列寫起來才端正、美觀,使其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一關必須把好,因為這一關對今后提高識字寫字質量、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都十分重要。
識字與寫字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眼看”與“手寫”結合,重視觀察過程。讓學生學會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qū)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仔細觀察教師的范寫,仔細觀察同學的書寫,學會評價。二是“腦思”與“手寫”結合,重視思維過程,即:用心識記單個漢字,得出最好的記憶方法,牢牢記住生字,并積極進行規(guī)律總結,把學過的字進行整理,得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一方面防止遺忘,另一方面為以后學習同類生字打基礎,提高識字、寫字能力;三是“口說”與“手寫”結合,重視表達過程,在識字寫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說字形、說寫法,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字形與書寫,這樣同一個字反復作用于大腦,印象自然深刻。
四、識用結合,實現雙贏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副所長佟永泉先生指出:兒童的言語發(fā)展,并不是在某一個階段發(fā)展識字能力,而在另一個階段發(fā)展閱讀能力。因此,學過的字要力求在閱讀和寫話中經常運用,實現發(fā)展語言能力和識字能力的雙贏!教師不但要將教學時所教內容放入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中去,把字詞句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練習和運用新知識的機會。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緊扣兒童知識基礎、思維能力和生活實際需要,教師有意識有步驟地示范、引導,如讓學生用字組詞,用詞造句;讓學生讀短文,學說話,學寫話等等。這些方法可提供學生和字詞反復見面的機會,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也發(fā)展識字能力。
根據課程標準對識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點,結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探索識字教學的一些好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效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識字將不再是兒童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