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校長性侵幼女、教師體罰學生等事件,引發(fā)了公眾對教師素質問題的廣泛關注。針對此情況,教育部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內將出臺教師師德考核評價規(guī)定,為師德劃出“紅線”,越線教師將受到嚴懲。(京華時報6月15日)
據(jù)報道,教育部將在大力宏揚教師高尚情操的基礎上,建立教師師德長效機制,出臺相關文件,劃出師德“紅線”。建立長效機制的提法不錯,然而劃出師德“紅線”的做法,卻并不是什么長效機制。
按照教育部的規(guī)定,所謂的師德“紅線”,其實并不是師德問題,而是法律問題和制度問題。比如,教師性侵學生的行為,這是嚴重的犯罪行為,應該納入司法程序處理,追究教師的刑責。教師體罰學生,這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是違法行為,應按法律問題進行處理。把屬于法律范疇的問題,作為師德問題加以強調,這是對師德的矮化,也把對教師的要求降低到法律底線之下。
針對教師違法犯罪行為,長效機制應該是依法治校,這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學校應該嚴格按照《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guī),清理校規(guī)中與這些法律沖突的條款,切實保障教師和學生的權益,近年來,一些學校無視上位法,由行政單方面制定的校規(guī),嚴重侵犯學生和教師的權益,由于學校都不遵守法紀,怎么要求教師守法呢?
另一方面,對于學校的違法犯罪行為,應按法律程序進行處理,不能出于維護所謂學校的聲譽,對其進行內部處理。分析近年來的教師違法犯罪問題,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學校的基本處理方式是,對問題進行行政調查、行政處理,有的甚至不了了之。如此一來,違法犯罪行為被縱容。
教育部的師德“紅線”,還包括教師如有從事有償家教、違反教育規(guī)律增加課業(yè)負擔等行為,都將依照文件規(guī)定受到處罰。這些問題,表面上看是師德問題,但究其實質,是制度問題?,F(xiàn)在有多少教師愿意給學生多布置作業(yè)?(布置作業(yè)越多,自己的作業(yè)批改量就越大),之所以多布置作業(yè),是因為當前的中高考制度,制造了應試教育,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都用學生的分數(shù)、升學率來考核教師,教師不得已增加學生的負擔,教育部門不去分析考試制度的原因,卻把責任推給教師,這不是讓教師們戴著鐐銬跳舞嗎?
規(guī)定教師不得有償家教,這早就在不少地方實施,可是,類似的規(guī)定基本上都沒有得到執(zhí)行。首先,教師的有償家教如何鑒定?只要學生、家長不承認給教師付費,就很難追究。其次,教師利用休息時間,去輔導學生,這是教師的權益,我國并沒有法律規(guī)定教師不得在休息日兼職。在日本、美國等國家,教師是被明確規(guī)定不得兼職的,可與我國不同,這些國家實行國家教育公務員制,保障教師享有和公務員同等的權利,因此按照公務員法,教師不得兼職。我國并沒有把教師納入教育公務員體系,而且,雖然早在1994年就頒布《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的工資待遇不得低于當?shù)毓珓諉T的平均工資水平,然而這一規(guī)定在很多地方迄今沒有落實。
要建立師德長效機制,就必須改革我國的考試評價體系,讓學校有自主辦學的空間,給予教師教育自主權,同時,必須保障教師的待遇,從教師職業(yè)屬性來加強職業(yè)規(guī)范建設。離開了依法治校,沒有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管理和評價體系,卻以師德來要求教師,結果是師德文章做了不少,行政文件一大堆,師德問題反而日益嚴重。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