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課外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進學生健康的必要手段,更是檢驗學生體質的有效措施;課外活動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茖W合理地安排學生課外活動,有利于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組織得力的課外活動,對學生身心發(fā)展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外活動的現(xiàn)狀
1.學生在校生活現(xiàn)狀。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年齡大多都在6-16歲之間。這些學生都是周一早上到校,周五下午回家。每周在學校學習生活五天,每天納入作息時間表的學習活動時間小學生大約7小時,中學生大約8小時,除了午睡、晚休和早午晚餐時間,其余時間基本上是沒有安排的。學生的課外時間大多是自由玩耍、休息和寫作業(yè),而小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又很少,所以絕大多數(shù)同學是休息和玩耍,而且毫無計劃,完全是自由隨機地嬉戲。
2.課外活動安排簡單機械。學校對課外活動的安排一般都是針對全班學生的,基本上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尤其是籃球、足球、舞蹈之類的課外活動。在春、夏季遇到刮風下雨天氣,課外活動就變成了潛規(guī)則的自習課了,到了秋、冬季由于風大天冷,課外活動就被變得名存實亡了。
3.課外活動的內容單調枯燥。從課程表上看,也都安排了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但是對活動管理落實不到位,尤其是大課間活動;雖然學校都作了具體安排,但都是籃球、足球、跳繩等體育活動,活動內容顯得很單調。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科技、藝術等活動內容幾乎沒有。這樣的課外活動不僅沒有提高學生的寄宿生活,反而更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為,更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出現(xiàn)了部分學生經(jīng)常在晚飯后翻越圍墻,外出上網(wǎng)的現(xiàn)象。
4.課外活動的管理過于松散。寄宿制學校的大多數(shù)教師都認識到課外活動在提高寄宿制學校管理、培養(yǎng)學生興趣、豐富學生寄宿生活方面有積極意義,都認為寄宿制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課外活動的管理和組織,應該充分發(fā)揮課外活動的積極作用。但由于部分學校領導不重視課外活動的管理,再加上在課外活動時間教師經(jīng)常參加開會學習,學生的課余生活教師基本不參與,既沒有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更沒有切實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樣課外活動就完全流于形式,成為純粹的學生自由活動,不但達不到休息娛樂的效果和目的,很難實現(xiàn)促進學生積極發(fā)展的功能,而且很容易產(chǎn)生學生之間矛盾沖突和發(fā)生危險。
5.人員缺乏,考核機制不完善。學校布局調整過程中,教師重新優(yōu)化組合,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紛紛涌入城區(qū)學校,留守在農村學校的教師大多為“民轉公”教師和高領教師,這部分教師總體上文化素質薄弱,組織開展課余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能力欠缺。
二、對農村寄宿制學校課外活動的構想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由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育工作者堅持“分數(shù)至上”的錯誤教育觀念,認為課外活動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甚至有些學校領導不重視學生課外活動,誤認為學校課外活動的開展與否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2.加強管理,建立長效機制。結合新課程培養(yǎng)目標,遵循校園文化活動的規(guī)律,從綜合素質評價人手,健全完善課余文化活動的長效機制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抓好課外活動的落實。
3.結合實際,精選內容。在課外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要考慮地域特色、客觀條件、學生實際、課外活動時間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在體育類和藝術類課外活動中,應該選擇那些對場地、器械、資金要求不高的項目。另外,組織一些簡單的科學類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了解一些科學小常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探索精神。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藝術教師的配置力度,加強在崗教師的藝術素質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建立一支品德優(yōu)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校園文化活動教師隊伍。
5.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寄宿制學校各年級學生之間年齡相差較大,認知程度和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因此,采取同樣的形式和內容顯然是不合適的。為了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可以通過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和項目活動三種形式來組織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展示個性和才智的平臺。
總之,在寄宿制學校開展課外活動,時間、場地等條件大多是成熟的,但是還需要多項保障措施。文化引領發(fā)展,文化提升內涵。通過深入開展學校課余文化活動,促進學校長足發(fā)展,讓學校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健康、自信、愉快中享受成長的快樂。
(作者單位:甘肅酒泉市肅州區(qū)西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