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2013年3月24日清晨,一輛帶有紅十字標志的長安面包車由遠而近,停在南川區(qū)三泉鎮(zhèn)衛(wèi)生院馬嘴門診部門口,一位走路一瘸一拐的中年男子從車上走下來。
馬嘴村五社村民韋會常小跑著迎上前去,十分著急地對男子說:“羅院長,我老伴這兩天病情又惱火了,今天連床都起不來了,我想麻煩你去看看?!?/p>
“走,我們馬上去!”話音未落,那位中年男子轉身回到救護車上。救護車重新啟動,向著遠處呼嘯而去。
這位因患小兒麻痹癥落下腿疾的中年男子名叫羅倫,是三泉鎮(zhèn)衛(wèi)生院院長。
不到半個小時,救護車再次回到馬嘴門診部,四五個醫(yī)生和護士用擔架將韋會常的老伴韋冬蘭抬下來,羅倫和他的同事們忙碌起來。
“流動醫(yī)院”
2013年3月24日上午9點,馬嘴門診部開始熱鬧起來,前來看病就醫(yī)的群眾絡繹不絕。他們中有來自南川區(qū)大有、三泉等鄉(xiāng)鎮(zhèn)的群眾,也有來自貴州省道真、正安縣等地的群眾。
“羅院長,不曉得為啥子,我這兩天肚子有點痛,你能不能給我拿點藥?”馬嘴村六社村民梁孟鴻背著背篼來找羅倫看病。
“你有哪些癥狀?拉不拉肚子?最近兩天都吃了些什么?”羅倫仔細地問。
“感覺有點感冒,昨天喝了點酒?!绷好哮櫥卮稹?/p>
“來,把嘴張開——”羅倫看了一下說,“好,量個體溫?!?/p>
梁孟鴻順從地夾著體溫計坐到了一邊。
三泉鎮(zhèn)位于風景秀麗的金佛山麓,由三泉、半河、馬嘴三個村組成,幅員面積191平方公里。由于海拔較高,地理環(huán)境特殊,有的村民到鎮(zhèn)里要走七八個小時,群眾看病極為不便。
為了方便群眾看病,羅倫在三泉村和馬嘴村分別開設了門診部,還買了一輛長安面包車,配備便攜式心電圖等醫(yī)療設備,組成一個“流動醫(yī)院”,進村入戶,開展巡診活動。
當?shù)卮迕穸贾馈傲鲃俞t(yī)院”的路線,熟悉它的作息規(guī)律:每逢一、四、七到馬嘴,逢三、六、九到半河,逢二、五、八就到三泉,三天一循環(huán)。一到趕場天,衛(wèi)生院就會集中力量,到門診部為老百姓看病。
“馬嘴120”
“是羅院長嗎?我的侄兒病了,痛得在床上打滾,請你馬上來一趟,行嗎?”
2012年3月11日凌晨1點多鐘,熟睡中的羅倫接到馬嘴中學教師陳寧志打來的求救電話。
放下電話,羅倫立即通知值班醫(yī)生張巍一起開著私家車,迅速趕往大有鎮(zhèn)水源村陳澳東家。
一見到羅倫,陳寧志便急不可待地說:“羅院長,你看嘛,這孩子從小下腹部就有個包包,因為不是很大,所以一直沒有管它。今天這個包突然鼓起很大,腸子也從孔中漏了出來?!?/p>
一旁的陳澳東臉色蠟黃,嘔吐不止。
“漏腸?!苯?jīng)過檢查,羅倫說,“我們醫(yī)院條件不行,必須馬上送到城里的醫(yī)院才行。”
事不宜遲,羅倫馬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然后開車將孩子送到楊柳嘴,已經(jīng)等候在那里的120急救車接過孩子,迅速將其送到大醫(yī)院。
“幸好送得及時,如果再晚半個小時,這娃兒可能就沒命了?!焙髞恚t(yī)院主治醫(yī)生說。
羅倫的私家車又被稱為“馬嘴120”。從外型上看,它與其他小車并無區(qū)別,可打開車門就會發(fā)現(xiàn),車里有簡單的醫(yī)療檢查設備、手術床及常備藥品。
三泉、馬嘴地處山區(qū),大部分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民要是遇到急病,搶救起來極為不便。于是,羅倫就常常用自己的小車免費接送病人到醫(yī)院搶救。時間一長,就有了“馬嘴120”的稱謂。
“多虧有‘流動醫(yī)院和羅院長的‘馬嘴120,讓山區(qū)群眾的生命多了一份保障。”馬嘴村五社村民韋會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