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
所謂奢靡,就是奢侈浪費,一般是指花費大量錢財和社會資源追求過分享受,即古人說的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奢靡同正常消費和享受的區(qū)別在于,一是大大超越當時普通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二是無度地揮霍社會財物而不能物盡其用?!皻v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鼻趦€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但近些年來,鋪張浪費的奢靡之風甚囂塵上。統(tǒng)計表明,目前全國一年僅公款吃喝開銷就高達上千億元,餐飲業(yè)一年的浪費相當于兩億多人的口糧。不僅是“舌尖上的浪費”,一些地方和部門“三公”經(jīng)費居高不下,一些領導干部在吃穿住行上講究高檔、追求奢華等問題也相當突出。今年初,習近平同志作出批示:“廣大干部群眾對餐飲浪費等各種浪費行為特別是公款浪費行為反應強烈。聯(lián)想到我國農(nóng)村還有一億多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為數(shù)眾多的困難群眾,各種浪費現(xiàn)象的嚴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費之風務必狠剎!”
當前,領導干部隊伍中的奢靡之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修建樓堂館所過度豪華。不論身處富裕地區(qū)還是貧困地區(qū),一些地方政府蓋樓投入之巨令人咋舌,有的修得像美國的白宮,有的還仿照天安門,某市質檢局不足百人,卻建起10層高、9600平方米的大樓。一些地區(qū)不僅熱衷于高規(guī)格蓋樓,還爭相投入巨資修建地標性建筑,一些運動會場館建設及配套基建項目也耗資巨大。
公務接待揮霍無度。適當?shù)墓珓障M本來屬于正常的行政行為,但一些干部打著“接待上級領導需要”的旗號,不僅要吃飯喝酒,還要搞洗浴、桑拿、唱歌、打牌等一條龍活動。有的干部每天陪人吃飯要花三四個小時,有的地方有溫泉,接待部門的干部一天要陪人洗澡七八次,一些領導干部白天黑夜都陪吃陪喝陪逛陪玩,常常是醉醺醺、昏沉沉、輕飄飄。
政務行為不計成本。一些地方熱衷于造節(jié)辦節(jié),神話傳說、歷史人文、飛禽走獸、花鳥蟲魚、俊男俏女等都能列入節(jié)慶范圍,這些活動動輒花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個人消費浪費奢華。一些干部不斷放縱自己的欲望,在生活上講究高檔、追求奢華,穿品牌服裝,吃山珍海味,住洋房別墅,開豪華名車。眾多國際奢侈品品牌運營企業(yè)紛紛將中國地方官員作為拉動消費的主要VIP會員。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干部隊伍中奢靡之風漸盛,帶來了極大危害。
首先,奢靡之風帶來巨大浪費。奢靡往往沉溺于講排場、講面子帶來的感官上的虛榮,而不是量體裁衣,以簡約為本。因此,資源的浪費、財力的浪費、人力的浪費巨大。
其次,奢靡之風極易滋生腐敗。毛澤東同志有句名言:“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貪污受賄的人,沒有幾個不是從吃喝玩樂開始的。儉則寡欲,奢則多欲。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奢侈的欲望之門一旦打開,就很難再把它關上。吃了好的,還想吃更好的;玩了好的,還想玩更好的;住了好的,還想住更好的。在位時要吃好玩好住好,退下來后也要吃好玩好住好,靠正常的工資收入是維持不了這些高消費的,只有靠貪污受賄。
再次,奢靡之風敗壞社會風氣。奢靡之風會如惡性腫瘤般在社會蔓延傳播,尤其是部分黨員干部的奢靡行為,有著極為惡劣的示范效應,會直接敗壞政風、民風。
歷朝歷代,奢靡之風都不是好兆頭,正所謂“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古往今來,一切有志有識有為之士,都能夠把握住自己,以不沉醉于權力、金錢和美色為誡,而凡是沉溺于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都會玩物喪志、自取滅亡。所以,古人說,“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滋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我們決不可小看了奢靡之風的危害。
要根除奢靡之風,就必須挖出其形成的根源。
其一,“三公”經(jīng)費管理不嚴?!叭苯?jīng)費亂用濫用是滋生奢靡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多數(shù)部門雖然對招待費的管理采取了定額包干和統(tǒng)一管理的方式,但實際控制情況并不理想。一是公款接待的隨意性較大。有些公款接待成了“公”字名義下某些人搭建的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人聚會的平臺。部分單位公款接待費用報銷管理不夠規(guī)范。一些單位把其他費用以招待費名義報銷,或者向下屬及基層單位轉移報銷,部分招待費支出深藏玄機,難以控制和查證。二是公費差旅考察作為干部常規(guī)性福利漸成趨勢,導致一些單位借開會、調(diào)研、考察、檢查、培訓等名義變相旅游,甚至少數(shù)單位領導和干部以偽造邀請函和會議通知、變通報銷形式等違規(guī)違紀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公費出國(出境)旅游。
其二,干部管理不嚴。干部教育和監(jiān)督本是廣大干部抵制各種歪風邪氣的防御體系,但長期以來,我們對干部的教育常常是“口頭教育多,檢查落實少,文件教育多,實績考核少,走過場的多,逗硬監(jiān)督少”,而對干部的監(jiān)督也常常陷入“上級太遠,下級太難,組織太軟,紀委太遲”的狀況,從而削弱了干部教育和監(jiān)督的作用,致使干部出現(xiàn)奢靡苗頭的時候,未被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
其三,社會風氣影響。市場經(jīng)濟的繁榮,也帶來了拜金主義、物質主義。富豪階層中有人熱衷于奢靡生活,爭相攀比,為滿足虛榮心理,無所不用其極。在這些社會不良風氣的侵染下,一些干部忘記了清廉勤儉的操守,而被“攀比心理”“從眾心理”所蠱惑,導致其不考慮自己貢獻如何,首先考慮的是同級官員或者身邊親戚朋友誰條件最好,誰最會享樂,就想法向誰看齊,繼而利用公款、公權走上奢靡之路,從“為人民服務”蛻變?yōu)椤盀槿嗣駧欧铡?,甚至“為奢侈生活服務”?/p>
有鑒于此,中央將反對奢靡之風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認真加以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要求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群眾路線教育,堅決反對奢靡之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守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真正做到艱苦樸素、精打細算,勤儉辦一切事情,這既是要求,也是檢驗活動情況的標尺。
(作者系中共渝中區(qū)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