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霞 王賢利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對教師的要求亦越來越高,教師走專業(yè)化的道路已成趨勢。對學校而言,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yè)成長,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加快學校整體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更是以人文態(tài)度關注教師個人發(fā)展的有力體現(xiàn)。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既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內在需求,同時也離不開外在的驅動。
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小時候經??次鋫b小說,書中真正的武林高手隨手而來的就是致命的絕招,因為他的內功已修煉到了最高境界。沒練好內功,一心想出絕招,出來的,都是花拳繡腿。對一個教師來說,讀書就是練內功,這個功不是靠給的,是靠自己修煉出來的。
教師只有涉獵群書掌握大量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練好內功,才不至于落伍,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從理論上不斷豐富自己,不斷以書為鏡,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差距。通過閱讀,大家有了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等,學會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存在哪些與新課程理念不相符合甚至相違背的問題,然后尋求解決問題的新理論、新理念、新途徑,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建議閱讀以下的教師專業(yè)成長閱讀書目:《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迷戀人的成長——20位教師的課堂發(fā)現(xiàn)》《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小學)》《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16位教育的家的智慧檔案》《教育童話——另類眼光看教育》《困惑與超越——新中國農村教育憂思錄》
二、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最重要通道
對于新課程改革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教師首先應該培植起自己的“反思”意識。反思課堂中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尋找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行為與新課程理念的差距,不斷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和理解;反思不成功的課堂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促使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自我反思的形式還可以是教育隨筆、教育日記等。
三、做好每周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實現(xiàn)同伴互助
每周三都是我校教師的集體教研活動時間,這時借助同伴互助,通過交流、討論,甚至爭辯,從而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單打獨斗豈非匹夫之勇?自我反思所產生的思想,只有拿來分享,才能體現(xiàn)出它應有的意義。
怎樣同伴互助呢?我們組集體教研活動前一段時間先拋出一個話題,針對該話題,每位教師認真準備,結合新課程理念、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再聯(lián)系自身實踐,扎實分析,尋求對策,形成口頭材料,教研活動時大家坐在一起,由提前安排的中心發(fā)言人全面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大家互動,最后由教研組長形成書面材料以供大家共享。我認為這樣收獲頗多,在交流中汲取他人的經驗與思想,從而豐富了自己的思想,這樣我們就可以少走彎路,成長得更快。當然我們也可以借助教師博客等網絡工具,更為廣泛自由地同伴互助。
四、建立“把專家引進來,讓老師走出去”制度
專家學者都是該學科的領頭羊,他們有著先進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建議學校每年可從一些名校邀請一些名師來給老師們作報告或為我們提供一個隨時與他們交流的平臺。讓老師走出去,學習外面的先進東西。
在現(xiàn)實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成長也面臨著一些令人煩惱的困惑。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各種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
我覺得教學模式能做到教有特色、學有所獲就應該堅持下去,而不必因為什么活動來了,就統(tǒng)一要求采取同一種教學模式。
我們要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