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于譬喻”是東坡詩歌中一個比較顯著的特色。本文主要分析這一特色在其詩中的表現,先舉例論述比喻之特色,有明喻,有暗喻,同時比喻和議論相互生發(fā),還有博喻和疊喻,再簡要分析“長于譬喻”之原因,最后略及這一特色對東坡詩歌成就的貢獻和影響。
關鍵詞:東坡詩歌;比喻
作者簡介:劉丹(1985-),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中文系教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8-0-01
趙翼《甌北詩話》有云:“(東坡)大概才思橫溢,觸處生春,胸中書卷繁富”,這讓東坡詩具有了一個很鮮明的特色,即前人所謂的“長于譬喻”。讀東坡之詩,各色比喻羅列其間,層出不窮,蔚為大觀。
首先,東坡長于明喻,能近取譬,用豐富貼切的喻體使本體形象而生動,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便于讀者理解、體會得更真切。如《曉至巴河口迎子由》中,“孤舟如鳧鷺,點破千頃碧”,用鳧鷺來比喻孤舟,給人一種動態(tài)的、生機勃勃的感覺,就這么“呼”的一聲,一河碧水的寧靜被打破了,接下來想到的自然是漾起一圈一圈不斷向外擴散的美麗的漣漪,或者還在初日的映照下閃閃泛著金光。又如《和子由澠池懷舊》中,“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以形象可感的飛鴻踏雪泥比喻玄妙不可感之人生的漂泊無常,用哲理性的比喻使讀者更易理解、體會甚或產生共鳴。再如《游徑山》中,“眾峰來自天目山,勢若駿馬奔平川”,以駿馬奔平川喻天目山眾峰,賦靜態(tài)之物以動態(tài)之姿,形象地描摹出了眾峰的形態(tài),同時,更有一種迫人的氣勢迎面而來,胸中油然而生若對此山必避之敬之嘆之的感覺。還如《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中,“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心如鹿撞,命運似雞,出自肺腑、不事雕琢的絕命心情被真切地寫照出來了。東坡詩中精彩的明喻不勝枚舉,比如還有“粲粲黃金盤,獨照一天碧”,“萬斛羈愁都似雪,一壺春酒若為湯”,“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筑落階泉”,這些比喻無不使其詩增色萬分。
第二,東坡在長于明喻的同時也不乏暗喻。如《新城道中》(其一),“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用“披絮帽”暗喻“嶺上晴云”,“掛銅鉦”暗喻“樹頭初日”,取譬于農家日常生活習見之物,新奇鮮活。又如《六月二十日夜渡?!分?,“苦雨終風也解晴”暗喻政治局勢由黑暗轉清明,“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暗喻政敵的誣陷如蔽月之云已消散,而自己本如晴空碧海般澄潔清白。諸如此類的暗喻還有《儋耳》一詩,“霹靂收威暮雨開,獨憑欄檻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野老已歌豐歲語,除書欲放逐臣回。殘年飽飯東坡老,一壑能專萬事灰”。這些暗喻使詩人某些不能明說的情感得以抒發(fā),也增加了藝術性和感染力,使讀者仿佛也能置身其中從而體味更真切。
第三,東坡“長于譬喻”的又一特點是比喻和議論互相生發(fā),說理透徹,兼有奇趣和理趣。如眾人熟知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比喻既空靈又貼切,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且二者之美俱在風神韻味上,同時也說明美的總是美的,不因外在形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其本質,契合“美是美的”這一美學命題。類似的例子還有“人生百年寄鬢須,富貴何啻葭中莩”,“我生天地間,一蟻寄大磨。區(qū)區(qū)欲右行,不救風輪左”等,即如“人生到處知何似”數句也深富理趣。
此外,以其絕世之才智,東坡用喻“左旋右抽,無不如志”,史書、經書乃至佛經道藏、小說傳奇無所不包,更有博喻和疊喻。如《次韻法芝舉舊詞一首》,“但愿老師真似月,誰家甕里不相逢”,化用《高僧傳》“醋頭和尚頌”中“揭起醋甕見天下,天下原來在甕中”句和《景德傳燈錄》“證道歌”中“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句?!队忻捞帽┯辍贰皢酒鹬喯扇獮⒚妫箖A鮫室瀉瓊瑰”句用《舊唐書·李白傳》、《博物志》、《左傳》故事。東坡詩中的博喻不得不提的例子是《百步洪二首》,“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句連用七喻,盡顯水流迅駛,實古所未有。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二云:“用譬喻入文,是軾所長。此篇摹寫急浪輕舟,奇勢迭出,筆力破余地,亦真是險中得樂也”,可謂一語中的。東坡詩中的疊喻如《守歲》,“入職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以比喻生動地說明守歲無益,從反面入題,欲擒先縱。
東坡詩中之所以有如此多新穎奇妙五彩繽紛的比喻,大概和他豐富的生活經驗、卓越的觀察能力密不可分。東坡宦海浮沉,既做過京官,也出任多地,晚年更是一貶再貶,不少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如此坎坷不平的經歷中,東坡獲取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也練就了卓越的觀察能力。正如老舍先生所說:“生活經驗不豐富, 知識不廣博,不易寫出精彩的比喻來?!蓖瑫r,東坡還深受韓愈的影響,韓愈在詩中就多用譬喻。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東坡淵博的學識、橫溢的才華和獨特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正是這些,使得東坡的詩中充滿了眾多奇妙的比喻。
東坡詩中的比喻生動形象,新鮮奇特,很多為前人所未曾有或顯較前人更佳,為詩中用喻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如此多精妙的比喻也為東坡詩歌增加了不少魅力,使其詩有趣易讀,成了其詩的一大特色,故稱東坡詩“長于譬喻”,信矣。
參考文獻:
1、任慶.論蘇軾詩的比喻藝術[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5,(11).
2、高蹈.淺論蘇軾詩文中運用比喻的特色[J].江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3).
3、尚愛雪,王俊芳.蘇軾詩歌比喻藝術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
4、熊江鵬,李建生.“比喻是天才的標識”——蘇軾詩歌博喻淺說[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