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8歲,最近背部長了個大疙瘩,既腫又痛。醫(yī)生說是“癰”,除要及時治療外,還要忌口不吃“發(fā)物”。請問哪些食物屬于“發(fā)物”?
浙江 王光榮
王光榮讀者:
發(fā)物是指易誘發(fā)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患疾病的食物,按其來源可分為:①畜禽類:如公雞,豬頭肉,鵝肉,牛、羊、狗肉等。②海鮮類:如帶魚、黃魚、蝦、蟹、貝等。③食用菌類:如蘑菇、香菇等。④果品類:如桃、杏、芒果、銀杏、荔枝、櫻桃等。⑤蔬菜類:如竹筍、芥菜、菠菜、韭菜、南瓜、蔥、蒜等。
發(fā)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shù)人無礙。但某些特殊體質(zhì)及患某些疾病者則需忌口。在中醫(yī)理論中,發(fā)物禁忌在食療和養(yǎng)生中具有重要意義?,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忌口對手術后減少傷口感染和促進傷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哪些情況下需要忌口呢?一般認為:
食物助邪傷正、添病益瘡時:如患癤、癰、丹毒、濕疹、蕁麻疹時,不宜食用公雞、豬頭肉、鵝肉、各類海鮮;患有各種出血性疾病如吐血、咯血、尿血、皮膚出血、痔瘡出血等,應忌食羊肉、狗肉、胡椒、燒酒等。
食物與藥物產(chǎn)生不良反應時:如服用黃連、甘草、蒼耳子、烏梅、桔梗等中藥時,應忌食豬肉;應用鱉甲時需忌食莧菜;服用地黃、首烏時,要禁食蔥、蒜、蘿卜等。
食物對病愈合康復不利時:大病初愈,若飲食不當可使病情復發(fā)。如過敏性紫瘢等過敏性疾病應忌食魚、蝦、蟹、貝、蘑菇、香菜等;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等病后飲食宜清淡,不可過食油膩、厚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