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麗 齊田華
摘 要: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以后便再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了?!笨梢姡瑦奂仁侨说奶煨?,又是一種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浸潤愛心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小學;人格;課堂;活動;愛
如何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培養(yǎng)有愛的人生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借助課堂傳達愛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當然離不開我們的課堂。于漪老師曾說:“語文教學擔負重任,如果不具備人文精神,不打自敗。”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的優(yōu)勢,重視在課堂中實施愛的教育。
1.恰當選取結(jié)合點感受愛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的飽含感情的課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敏銳地嗅察出各種愛的味道,把愛的教育自然地融于教學中,從而把愛的種子一顆顆撒播在學生的心田里,再讓其在合適的環(huán)境里生根、發(fā)芽。如,可以從吟誦《游子吟》中感受父母情,從《爭吵》中體會同學情,從《賣木雕的少年》中領(lǐng)略友人情,從《我的老師》中回憶師生情……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把這些情感元素有意識地挖掘出來,再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共鳴,必然能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2.合理整合文外資源延伸愛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合理整合文外資源,促使學生獲得相關(guān)主題的強烈感受,從而把愛的教育再向前推進一步。例如,學完《爭吵》后推薦閱讀《愛的教育》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愛,學完《檢閱》后引入同主題篇目《蘇珊的帽子》讓學生在感動中更加明白了尊重別人的意義……愛的教育只要選對了時機,自然能如春風化雨一般浸潤學生的心靈。
二、利用活動表達愛
學生愛心意識的形成,不能滿足于只知道“是什么”“為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把“知”變?yōu)椤靶小钡倪^程才是我們思考的焦點。我們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把抽象的愛的概念轉(zhuǎn)化為具體可感的東西,把愛的教育落到實處。
1.以班會為契機搭建愛的平臺
學校主管部門注重開展“愛心教育”,我們就要抓住機會,結(jié)合本班情況進一步完善相關(guān)活動計劃。以學校倡議學生慶祝母親節(jié)活動為例,可以先借助多媒體配樂播放一系列親子相依相戀的感人圖片,接著插入一段動人心魄的影音材料——閻維文演唱的《母親》,讓學生在歌聲中自然勾起對媽媽的回憶,有的學生眼淚汪汪地看完了視頻,有的忍不住低下頭去偷偷地抹眼淚,接下來讓學生上臺說一說自己的媽媽曾為自己做過哪些難忘的事,在這樣的情境下出示班會主題“向媽媽奉獻一份愛”,學生表現(xiàn)得特別入境,紛紛出謀劃策: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認真完成作業(yè)不再讓媽媽生氣,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給媽媽寫一封道歉信,用零花錢給媽媽買一件小禮物……學生在愛的感召下想出來的表達方式遠遠超越了學校下發(fā)文件中的幾點建議,他們真的感受到了愛,也在活動中學會了愛。
又如,三八婦女節(jié)、九九重陽節(jié)、父親節(jié)、中秋節(jié)等,諸如此類的活動都精心設計,就能達到更佳的教育目的,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心中有愛的學生。
2.以活動為抓手強化愛的內(nèi)涵
愛的內(nèi)涵有很多,其中責任心就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班主任,從學生入班開始就應注重他們責任心的培養(yǎng),這項工作做好了,自己所領(lǐng)導的這個大集體管理起來就像一個小家庭,一個有凝聚力的家庭,一個因為有了愛不容易被打敗的家庭。具體來說,就是細化常規(guī)管理藝術(shù),讓學生在悄無聲息的活動中自然地熱愛自己的學習、班級、老師、同學。根據(jù)平時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的班級的花沒過多久就因缺水而枯死了,也有的班級的花因管理不當而枉死了,甚至有的班主任只是應付,等學校一檢查完就讓學生再把花搬回家。鑒于對種種教育不當行為的思考,我們可以首先借助班會明晰搬花的意義,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思考給出了細致的要求:主動搬花的在班級量化中相應加分;學期末花依然生存完好的獎勵加分;統(tǒng)一配以白色花盤,既整齊潔凈又防止?jié)补鄷r弄臟窗臺或?qū)W生的學習用品;為自己的花設計制作一張卡片,內(nèi)容包括:花主姓名、花的名稱、生活習性介紹;全班選取兩名護花使者負責活動考評。有了以上的具體安排,班級美化活動就不再只是一項活動,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生活的態(tài)度,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并盡力把它做好。與班級養(yǎng)花用同樣的道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細化管理教會學生愛護課桌椅,愛護教室門窗,愛護校園里的一切,進而愛惜我們周圍的一切。
總之,對學生的愛心教育可以從課堂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滲透,也可從以班級活動的小細節(jié)抓起,讓學生感受到什么是愛,有能力去愛,讓“愛”的種子盡早在學生心里生根發(fā)芽,讓我們的教育成為一方注入了愛之神劑的池塘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