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正念,贏得尊敬
改革開放后,一位年輕人下海創(chuàng)業(yè),在深圳搞玉米貿易。為了能弄到兩個計劃外的火車皮指標,他讓同事給火車站的貨運主任送去了兩條好煙,卻被打了回來。年輕人心想:該不是嫌我送的禮太輕了吧?通過進一步接觸,這位主任批給了年輕人兩個計劃外火車皮的指標,卻仍然沒有收下香煙。貨運主任坦白地對他說:之前曾看到他和工人一起扛飼料大包,覺得他是一個認真做事業(yè)的年輕人,很愿意幫一把忙!這位主任的正直、善良和原則性,深深打動了年輕人,令他相信真心誠意、勤勤懇懇地工作完全可以“成事”,不必走歪門邪道。從此,這一信念成為了這個年輕人的精神支柱,鼓勵著他潔身自好、堅持理想主義,在其公司發(fā)展上嚴格恪守道德底線,以不行賄為原則,堅持以專業(yè)能力、市場化手段來獲取公平的回報,非但沒有吃虧,反倒使其公司日益發(fā)展壯大。該公司后來不僅成為銷售套數世界第一的住宅開發(fā)商,而且成為受到消費者、員工、投資者及合作伙伴歡迎的“中國最受尊敬企業(yè)”。這位年輕人就是萬科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王石。
孔子曾說過:“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本褪钦f,孔子并不排斥求財做官,只要合乎正道,他也愿意,那些通過邪門歪道獲得的財富和官職,就像空中飄動的浮云,根本不值得去追求。確實,合乎道義的富貴才有恒久的價值,這對企業(yè)來說也是如此,王石堅持理想主義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
幸福不幸福,自己說了算
1924年,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到中國四川旅游。他和陪同人員坐著兩人抬的竹轎上了峨眉山。當時正值夏天,天氣悶熱,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羅素見此情形已無心觀賞美景,心想:這些轎夫一定會痛恨坐轎的人,大熱天的還要抬著他們上山,或許他們會想,為什么我是抬轎子的人,而不是坐轎子的人呢……到了半山腰休息,羅素下了竹轎,細心觀察轎夫們的表情,并想去寬慰他們。但出其意料,他看到轎夫們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絲毫沒有埋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還饒有趣味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xiāng)的笑話,好奇地問他一些有關國外的事情。羅素心生一絲慚愧和自責:我憑什么去寬慰他們?我憑什么認為他們不幸福?后來,羅素在《中國人的性格》一文里道出一個著名的人生觀點:用自以為是的眼光來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幸福是人的主觀感受和內心體驗,不同的人幸福感不同。強行給人的幸福是“被幸?!保荒苷嬲秊槿怂J可。對管理者來說,在激勵時應設身處地考量到各個員工的感受,做到公平公正,讓那些真正業(yè)績突出、受顧客歡迎、以企業(yè)利益為重的員工得到重獎、感受幸福,還應關注全體員工的多方面需要,從職業(yè)生涯、交往、生活等方面予以充分的關心照顧,以此來提升全體員工的幸福感。
六字箴言,救人無數
燕子磯兀立于南京城東北的長江邊上,是歷史上著名的旅游景點,也是一個“自殺勝地”——過去數百年里在此投江者甚多。1927年,陶行知來到南京燕子磯畔的鄉(xiāng)村開辦師范學校。一天,他聽人議論燕子磯下浮起一具女生尸體,極感不安,立即找了塊木牌,寫上一句話,“想一想死不得”,下邊還寫了幾行小字:“人生為一大事來,當做一件大事去。你年富力強,有國當救,有民當愛,豈可輕生?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輕于鴻毛,與其投江而死,何如從事鄉(xiāng)村教育為中國同胞努力而死!”隨后把木牌豎立在燕子磯頭。此后不少來此輕生者,看了木牌、聽了勸說,打消了投江念頭。“文革”期間,兩位備受凌辱的“臭老九”來到燕子磯準備自盡,但看到了木牌,“想一想”后又堅持活了下來。歲月滄桑,陶行知的木牌已被人換成了石碑,但“想一想死不得”這六個字如黃鐘雷鳴,從鬼門關口喚回了無數痛苦的靈魂,使他們鼓起勇氣,重新走向了生活。
生命始終是最值得敬畏、珍惜的人生最大之事。生命無價,還有義務須承當,自殺則是對生命要義的背叛、對人生義務的逃避。自殺絕非一了百了的解脫,它自私地將很多問題留給了親人、朋友乃至社會。不少人選擇自殺,往往是一時想不開,若是多想幾分鐘,結果常會大不同。古人云:天無絕人之路。死都不怕,還有什么可怕?敢于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讓別人有活路、活得好,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如此必能找到活路。
傲骨錚錚,富人低頭
19世紀末的西班牙,一位富有才華但經濟拮據的青年畫家住在一間狹窄的小房子里,靠畫人像為生。一天一位當地的富人從此經過,看他畫工精細,很是喜歡,便請他畫一幅人像,并答應給一萬元報酬。青年畫家心想終于能有一筆收入了,便如約把人像畫完成了。一周后富人依約前來拿畫時卻動了歪腦筋,心想:“畫中的人像是我,如果我不買這幅畫,那就絕沒有人會買?!庇谑歉蝗吮硎局辉富ㄈгI這幅畫。青年畫家頓時愣住了,但仍按約定向富人據理力爭。富人洋洋自得地說:“你別再啰嗦了,三千元,到底賣不賣?”青年畫家沉下心來,堅定地回答:“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愿受你的屈辱?!?/p>
多年過去了,一天富人去參加一位著名畫家的畫展,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幅人像畫極像自己,標價高達二十萬元,再看這幅畫的標題竟然寫著——“賊”。富人恍然意識到這位大畫家正是當年他欺負的年輕人。富人感到無地自容,最后他不僅向畫家道了歉,還花了二十萬元拿回了當年只價值一萬元的人像畫。當年那位傲骨錚錚的青年畫家不是別人,他就是二十世紀西方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大師畢加索。
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有一句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傲骨,體現(xiàn)著人性中的一種高貴、正直的氣質和風度,反映著對理想信仰的頑強追求、對做人原則的矢志堅持,構成君子之所以是君子而非庸人的區(qū)別所在,也是一切貪婪、無恥、功利、傲慢、淺薄、低俗、浮躁等不良心態(tài)的克星。在當今金錢拜物教盛行的時代,這種錚錚傲骨就如同黑夜天空上閃爍的北斗星光,能導人以前進的正確方向。
飯后打包,感動外商
一位農村小伙,初中畢業(yè)后來到城里一家公司打工。因他聰明能干又有責任心,不久就被提拔為車間主任。老板很賞識他,經常帶他出去談業(yè)務。一天老板有事,委托他去與一位外商談判,會談后,小伙看出外商對公司不太滿意,便邀其共進晚餐。在這類重要的晚餐上,山珍海味上滿桌是常有的事,但小伙只點了幾個既實惠好吃又有本土特色的菜,他認為這樣更能體現(xiàn)中華飲食文化的特色。晚餐結束時,他喊來了服務小姐,要求把剩下的兩盤菜打包帶走。外商大為驚訝,說他跟中國人吃過無數次飯,卻頭一次見到如此的方式,馬上表示合作。第二天,外商跟他的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的合同。隨后老板設宴招待,席間外商輕聲問小伙受過什么教育,小伙說:“我家很窮,只讀到初中。父母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父親去世后,母親辛辛勞苦地供我上學,她說俺不指望你出人頭地,你能做好你自個兒的事就中。窮苦的生活,教會了我珍惜糧食,珍惜勞動……”外商聽后很是感動,提議敬他母親一杯,并說:“恭喜你,你接受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很少有人會喜歡貧窮,貧窮的生活易使人卑賤、墮落,但對有志氣的人來說,貧窮可謂是磨礪品性的最好學校,可從中學到節(jié)儉、忍讓、寬容、謙恭、誠實、守信等許多美德,最終在物質和精神上都走向自由。相反,有些人只想擺脫物質的貧窮,不惜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淪為房奴、錢奴、權奴、車奴……反倒給心靈套上了層層的枷鎖。唯有致力于“心富”——德行和智慧的富有,才能成為真正駕馭財富的主人。
多和陌生人說話
在美國紐約的時代廣場上,有一位銀發(fā)老婦整日踱來踱去。有人認為她是在活動筋骨,有人認為她無家可歸。但是這位老人會在見到獨自亂跑的小朋友時上前親切地問:“小東西,是不是找不到家了?需要我?guī)兔??”見到滿臉沮喪的老年人,她也會主動上前打個招呼:“遇到為難的事了吧?用不用我給你出主意?”她救助過因感到前途迷茫而企圖自殺的青年男女,送還過離家出走的學生和迷途的智障老人,還曾成功地勸說走投無路的犯罪分子投案自首。
在這位老人的影響下,紐約成立了一個自發(fā)性的銀發(fā)老人救助組織,他們的口號是“多和陌生人說話”?,F(xiàn)在,許多退休老人加入了這個行列,走上街頭,一旦發(fā)現(xiàn)可能需要幫助者,他們就會主動上前,去和陌生人說話。
生活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的,正因為如此,如果能在平淡的生活中給人一個驚喜,就會收回他人的感謝。也正因為生活平淡,所以只要你用心,驚喜還是很容易找到的?!岸嗪湍吧苏f話”,讓我們用一次主動的傾心交談去挽回一些遺憾,創(chuàng)造一份美麗,改變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