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不
有一種作文的方法是整篇文章都用比喻。通篇是個大比喻,然后在大比喻中,又套用許多小比喻。這樣構(gòu)思行文寫出來的文章,通常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樣的文章,其實古已有之,最典型的要數(shù)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全文只有276字,可謂是精練之極了。在這樣不多的字?jǐn)?shù)里,本應(yīng)該很明顯、很快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不應(yīng)該再去含蓄、委婉,可作者真是藝高人膽大,不僅不直露,而且還相當(dāng)?shù)暮?、委婉,不僅題之以“病梅館”,而且通篇均寫?zhàn)^之梅。完完全全是字字寫梅、處處寫梅、段段寫梅、通篇皆寫梅也。與此同時又達到了字字非說梅、處處非說梅、段段非說梅、通篇皆非說梅的效果。文章含蓄、委婉而又毫不晦澀、朦朧,讓人讀后只要稍加思考就會立即明白,其所說的“梅”是喻指人才的;其所說的“夭梅”“斫梅”“刪梅”“鋤梅”“遏梅”“縛梅”“病梅”之舉,是喻指統(tǒng)治階級如何摧殘人才的;而其所言的“梅之欹”“梅之疏”“梅之曲”“梅之病”……又是喻指人才的被扭曲、變形,人才的病態(tài)的。此外,像荀子的《勸學(xué)》、孟子的《齊桓晉文之事》和莊子的《庖丁解?!肪鶠槭褂帽扔餍形牡募炎鳌?/p>
比喻是一種非常好用而且容易用的修辭,同學(xué)們?nèi)巳丝梢允褂?,只要你比喻恰?dāng)、巧妙,即可揮就一篇佳作。
暫時不會不要緊,請同學(xué)們先看下面兩文,研究琢磨以便仿寫。
常言說,要給學(xué)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從教師的職業(yè)和專業(yè)來說,要比學(xué)生的知識多,這是不錯的。但這個比喻只強調(diào)了知識的量,沒有涉及知識的質(zhì),沒有關(guān)注那一桶水的新鮮程度。
如果不說你那是一桶水,而說是一桶老湯,似乎準(zhǔn)確一些吧。你想,老湯可是大廚的法寶,那配料是絕密的,熬制方法是講究的,味道是獨特的。用老湯為喻還有一個好處,每個大廚的老湯都不一樣,都是獨特的,這更貼近教師的個性化積累。還有,老湯除了底料不變之外,還需要大廚不斷加水、加料、熬制。也就是說,一桶水的比喻更注重量的多少,老湯的比喻則更關(guān)注質(zhì)的好壞,同時隱含了不斷消耗也不斷增量的意思。
所以,我更愿意把教師的知識積淀比作大廚的老湯。自然,教師就像大廚一樣,要有廚藝——教學(xué)藝術(shù),要有獨特的積淀——老湯以及老湯的熬制工藝流程。在老湯的使用上更是獨門絕技,做湯放多少,勾芡放多少,炒菜放多少,都必須心中有數(shù)。優(yōu)秀的大廚不能做什么菜都一味放老湯,那樣不僅糟蹋老湯,做出來的菜也都是一個味兒——湯味兒,這肯定是低等的廚子。
許多青年教師上公開課,仿佛沒有自己的老湯,就東家要一點,西家要一點,湊成一碗不知道什么味道的湯,沒準(zhǔn)兒成了“珍珠翡翠白玉湯”!前幾天的教壇新秀評比,一位重點中學(xué)的教師講完課和我閑聊,我對他的課不滿意,他就告訴我,學(xué)校的各路高手都給他一點自己的老湯,唯獨他自己的湯沒有放,于是沒有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自己也不盡滿意。
我想起自己當(dāng)年上公開課,不管別人提供什么建議,我始終堅持與我風(fēng)格接近的我才接受,合乎自己標(biāo)準(zhǔn)的我才采納,同時要把人家的老湯勾兌到我自己的老湯中,被我的老湯同化,同時為我的老湯增味。也就是說,別看是你給我的老湯,倒進我的桶里就是我的老湯了,因為你再從我的桶里舀出一碗嘗嘗,那是我的老湯味道,不再是你的老湯味道。
可是,你的桶里沒有老湯,只有清水,甚至只是個空桶,這個時候別人的倒進你的桶里也只是你把別人的老湯稀釋了,如果這就是你的老湯的特點,那可太慘了!你就是“某某第二”,永遠(yuǎn)沒有你自己。
所以,關(guān)鍵是你要嘗試熬制自己的老湯。至于熬制的方法,絕對因人而異。
以上說的是老湯,下面說說活水。
所謂活水,一方面固然可以指不斷為老湯保質(zhì)增量而加入的那些清水,更主要的還是指你的這些清水的來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個意思。源頭活水從哪來?水庫、河流、深井、山泉,都是來路。譬如書籍、網(wǎng)絡(luò)等等都是。但是你要學(xué)會辨別,你知道,現(xiàn)在很多河流都被污染了,現(xiàn)在出版的許多書籍也同樣不夠純正,原創(chuàng)的東西實在太少,別看名頭,靠名頭騙人的很多。這一下子又說到讀書積累了,雖然這都是活水,但這里我不想細(xì)說這個問題。只是想把這個我認(rèn)可的比喻解釋一下。
很多青年教師十分熱衷聽走穴的名師講的課。我十分佩服那些名師,他們中的一些人走到哪里都能講同一節(jié)“千錘百煉”的老課,但是我不贊成這樣的做法,我知道這樣講備課的成本很低,產(chǎn)出卻很高,反正到了一個新地方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第一次聽。我不同意也沒有辦法,我只能保證我不那樣講,人家那樣講我管不著。但是,我想說,對于走穴的課,別太在意,別那么專注,別只是看人家的廚藝、品人家的老湯,還是關(guān)注自己怎樣找到源頭的活水,熬制自家的老湯。
【賞析】
這一篇構(gòu)思獨特的妙文趣文,作者通篇作比。通篇是個大比喻,把老師的知識積淀形象地比喻為大廚的老湯,在大比喻的前提下,又用了許多小比喻,如廚藝比喻教學(xué)藝術(shù),老湯熬制的工藝流程比喻教學(xué)知識的積淀,老湯的勾芡等使用比喻教學(xué)知識的運用等等。大廚做出來的菜是相當(dāng)美味可口的,是令人垂涎欲滴的。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就猶如一個高明的廚師。作者沒有抽象地論述,而是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加以闡述,不僅使論述充分到位,而且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